多数人冬至印象最深的是饺子,特别是北方人。我虽然是个北方人,但因为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原农村乡下,因为贫穷,在我小的时候,冬至是不吃饺子的。那时候,在农村老家,我们一年除了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几个了了的节日,其它日子是不算节日的。更不要说吃饺子了。那时候,在农村乡下,饺子是个稀罕物,除了春节,其它时间是很少吃饺子的。在人们日常的记忆里,冬至是不算节日的,更不要说吃饺子了。

一到冬至狗疯了(冬至的回忆冬至谈狗)(1)

因此,在我童年的关于冬至的记忆里是没有饺子的。在我童年的关于冬至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狗。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

一到冬至狗疯了(冬至的回忆冬至谈狗)(2)

们村里原本是不养狗的。不知什么时候,村里一户人家养了一条很普通的大黄狗。这条狗虽然很普通,但却是一个英雄的狗妈--养了两只很厉害的狗儿子。一个黑狗,一个花狗。印象中,这只狗妈只养了这两条狗,后来就不知所终了。它的两个狗儿子,体型相似,都是中等的,很允称的体型,浓密的长长的鬃毛。只不过一只狗是黑色鬃毛,一只狗是花的。两只狗都很和善,对村里大人,小孩都很友好。两只狗分别被两家人收养。黑狗相对更大公无私一些,更喜欢讨好人一些。花狗更顾家一些。村里的饲养员曾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天傍晚的时候,黑狗总是冲他叫,好像有事一样,被黑狗缠的无法的他只得虽黑狗走,到地方才发现原来不知是哪个粗心鬼把生产队拉氨水的橡胶袋遗忘在了田里。饲养员只得把橡胶袋费劲地弄回家。因为黑狗大公无私,人们更喜欢黑狗一些。黑狗虽然男子汉十足,但却爱头脑发热。当时农村,人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好事者总喜欢挑逗黑狗去和它弟弟花狗打架。每次黑狗都会上当,主动去挑战花狗。虽然,平时两个狗兄弟玩的很好。也许是打不过黑狗,也许是更理智,更顾及兄弟情分一些。一般情况下,花狗总是对黑狗的挑战采取退避三舍。但实在难以忍受的情况下,也会与黑狗大打出手,基本上打的势均力敌。每次两只狗大战都是全村人的节日。可以说:两只狗给全村人带来了很大的欢乐。

一到冬至狗疯了(冬至的回忆冬至谈狗)(3)

在黑狗兄弟的带动下,我们村里兴起了养狗热。几乎家家养狗。我自己也从亲戚家抱了一只小狗。我的小狗长得不算威武,战斗力也不强悍,但很聪明,很顾家。养狗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欢乐。

有一年冬至前后,我的狗也大概有三岁左右了。村里突然通知不准养狗了,每个生产队除了很特别的几只狗外,其余的狗都必须处理掉,到时间不处理,大队就会把狗杀掉。理由据说是:狗在麦田里跑,会祸害庄稼,但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理由就是大队领导想吃狗肉了。虽然不愿意,但还得忍痛把狗处理掉。在我们当地,有狗是家里一口人的说法,狗和家里人的关系太亲密了。因此,处理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少数心肠特别硬的人家会杀狗外,多数人家选在把狗卖掉。卖狗时,很多狗都会落泪,而同时,很多平时英雄气十足的男子汉在卖狗时也都会同时流下了眼泪。我的狗是我去卖的,当时我们三四个年纪相仿的十岁左右的少年,结伴去公社所在地的经营处卖狗。刚出村,我的狗就不走了,无法,我只得自己抱着自己已经很重的狗,而我同伴的狗则没心没肺的跟着我们往前走。我就这样抱着我的狗走了三公里左右,一路上,我的狗既不叫唤,也不挣扎。只是让我静静的抱着。费了好的的劲,到了经营处,办事的人说:不收狗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一松。后来,我把我的狗送到了我的亲戚家。把狗放下后,狗也没有要给我走,就不声不响地留下了。事后,亲戚告诉我,狗在他们家可乖了,他们给狗弄了一个小窝,当天晚上,狗很懂事地就趴在了小窝里,好像知道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时的。半年后,亲戚说狗不见了。当时心里难受了一阵子。再后来,一次去亲戚家,返回的时候,发现一只狗很像我以前的狗,狗一直跟我走到村头,后来跑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狗。从哪以后再也没有我的狗的消息了。

一到冬至狗疯了(冬至的回忆冬至谈狗)(4)

现在生活好了。吃饺子不在是什么稀罕事了。冬至,现在不仅要吃饺子,还要讲究进补了。但冬至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童年那条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