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梅花借物喻人的好句(佳词丽句写梅花)(1)

 

  花牛红

  春寒料峭之中,一树树的梅花为斡春回,俏立枝头,傲霜凌雪,而当春天到来之后,她却悄然引退。古今无数诗人、画家或咏梅言志、或借梅抒情,为人们留下了多少“写”梅的佳词丽句!

  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落梅》(其一)里写道: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大雪纷飞,狂风怒号,苍茫大地上只有梅花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傲雪独放。风雪的摧残,只能使它更加坚强,“花中气节最高坚”是诗人发自内心的赞叹。更可贵的是,它无意苦争春,待到山花烂漫时,决不留恋枝头,更不会向东君低下高贵的头颅乞怜偷生。

  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每至冬末,凛冽寒风抵挡不住梅花争相绽放,由于梅花的香味别具神韵“香非在芯,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古代文人喜欢称其为暗香。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梅花》一诗可说是妇孺皆知,老少会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自号“梅坡”的宋代诗人卢钺在其诗《雪梅·其一 》里写出梅因雪而彰显更高尚的品质: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有“玉雪为骨冰为魂”、“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的刚强意志和崇高品德。梅花“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无疑使梅花人格化了。“人与梅花一样清”、“几生修得到梅花”是梅花颇具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使梅花幻化成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精神风貌。

  无怪乎古人把画梅称之为写梅,以“写”代“画”,才使梅花的意趣得以尽情地发挥。

  连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佛家(宋)释仲皎,都因为一朵晚放的梅花,使他忘记了要回去休息的时间。在其诗《庵居》里写道:

  啼切孤猿晓更哀,柴门半掩白云来。

  山童问我归何晚,昨夜梅花一半开。

  宋代诗人杜耒的《寒夜》,以梅入诗,更是代表了宋诗的一个独具一格的新高度: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人“写”梅,高度概括其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其花绽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故有梅开五福之说。梅花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象征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正直无畏的民族气节。又把梅、兰、竹、菊称做“四君子”,而且常常将高风亮节的竹与高洁孤傲的梅紧密连接在一起;“品超梅以上,格在竹之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极力追捧的精神境界。清代郑板桥(郑燮)有一付自勉的题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代袁牧亦有诗云:“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宋代王淇的《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更是入木三分地赞誉梅花不染世间的尘埃,心甘情愿地生长于竹篱和草屋旁的纯洁清白、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

  诗中的林和靖就是林逋,是北宋一位种梅养鹤的隐居名士,“梅妻鹤子”,二十余年其独居孤山,在他的《山园小梅》一诗中有被世人公认为千古绝唱的咏梅佳句:“疏影横斜水轻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其一)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此诗使用形象化的拟人手法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尤以篇末的“以身相许”式的表白,更是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成为写梅的名篇,“暗香疏影”也由此成为梅花的代称。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就更是含义隽永深远,耐人寻味了。

  在中国,梅花稳居传统十大名花之首,被誉称为花中之魁,梅花之实体则主要以腊梅、红梅两个种类为其代表;具有不畏苦寒、铁骨冰心、百折不挠的品格,备受人们诸多的赞颂与青睐。梅花原产中国,近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曾用尽各种手段引种和驯化梅花,总未成功,直到今天,梅花仍为中国所特有;故而,梅花以其这种“魂忠”独具的情韵,成为古往今来骚人墨客笔下对爱情始终不渝的“妻”的写真。竹喻夫、梅喻妻的“竹梅双喜”图便成为人们恭贺新禧的尤物。梅花逐渐地成为中国人心中独有的审美意象,进而发展演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梅文化”。音乐戏剧家也把梅花“写”进戏剧名曲:《梅花三弄》、《咏梅》等就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中国古典乐章;《二度梅》里又有“梅开二度”的大团圆的古代戏剧情节。中国现代戏剧表演的最高奖也被“写”作“梅花奖”。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和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精。他栽梅、赏梅、画梅,被誉为“现代梅痴”。他认为,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窃以为,把“写”梅的意境提高到一个新的、独具时代特色的艺术高度的要算是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一词及《七律•冬云》一诗了: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这里,梅花被“写”做是笑容可掬的春姑娘,报春的天使。

  

用梅花借物喻人的好句(佳词丽句写梅花)(2)

七律•冬云/毛泽东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该诗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蜕变为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该诗又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数种艺术手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意志。该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特别是颈、尾两联,表达出的意思是唯有孤独英雄在驱杀虎豹,大豪杰也绝不会惧怕那熊罴(即狗熊);漫天大雪令梅花欢欣鼓舞,根本就不怕严寒,只会冻死那些软弱无力的苍蝇。所抒发出的革命者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位文人墨客或仁人志士所无法比拟的。

  今天,“写”梅佳句更是进入寻常百姓家:“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朵朵报新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三九彻骨寒,哪得腊梅吐清香”。寄寓了人们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用梅花借物喻人的好句(佳词丽句写梅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