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历史 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1)

广西壮族自治区,日常生活中习惯简称为广西,在上一篇《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中介绍过,广西正式建“省”始于元代,那“广西”这名,起于何时呢?

这源于宋代!宋代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广西”之名就始于此。

广西历史 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2)

不过,宋代,又是历史上一个比较难以言说的一个朝代。

说他是大一统的王朝吧,可在宋史319年里,又有北宋,南宋之分;说他强盛吧,同期还有辽,金,西夏等与之对抗;说他处于天下几分的乱世吧,可故事又不如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精彩纷呈;说他是文学高峰吧,宋词又不如唐诗传颂广泛久远。。。。。。

总之,不是说宋代不行,他可圈可点的地方肯定有,只是感觉他在各方面都有那么一点少了点什么的感觉,当然了,这是题外话了。

也正是宋代有北,南之分,所以,就“广西”这名的沿革,宋代“广西”的行政划分,细分起来还是有故事可以讲讲的!

广西历史 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3)

唐朝的衰落,引发了后来的五代十国,历史进入七十年的纷乱期,各路乱世豪杰称王称帝,此起彼伏。各地政权更迭,割据频繁,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走向。

乱世之中,原大唐朝中原以外各藩属地域纷纷脱离中央统治,独自发展,部分地域由此产生不可逆转的分裂,如静安军渐渐独立,脱离华夏民族历史发展,一步一步成为后来的越南;部分地域发展,由此影响后世,如定难军的兴起,建立了西夏;吐藩,南昭,契丹等等,自己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的机会,都为后来元,明,清的历史埋下了伏笔。

即使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一平中原各部,建立大宋,但与中原以外各方实力都相差无几,相互制衡,宋太祖有心也无力征服,就没办法复原大唐疆域。名为大宋,但最后实为时代中一隅之王朝而已了,这又是另外的话题了,改天再表。

在后来历史发展中,宋王朝出现了变数,靖康之难,金兵进逼之下,宋皇室南迁,绍兴时两度与金议和,疆域线最后基本定以淮河为界。从此,历史对宋王朝分有了北,南之分。

广西历史 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4)

北宋广南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地图

当然了,后世谈论宋朝历史,都知道用北宋,南宋来区别,那当时的宋人是如何讲述,表述这段历史的呢?总不会自己说自己是北宋,南宋吧。于是,在《宋史》中,可以看到一个词——南渡

也就是说,宋人以南渡来划分本朝历史的。南渡以前,就是后世认知的北宋;南渡以后,就是后世认知的南宋

南渡后,宋朝的疆域小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有一定程度的行政改革了,就南方各路来说,行政区划变化不大,如岭南一带仍然是原来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只是局部地方有了调整。如果真要咬文嚼字,追根溯源的话,这片地域从“广南西路”到“广西路”一字之差的转变,不是一朝夕的政令改变的,而是有一个时期的过程,主要就是从南渡以后这次调整才开始的!

广西历史 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5)

简单来说,宋代的行政区划前三级是:一级;二级州(府、军、监);三级。(对照现在,就差不多是一省,二地区,三市县)。

南渡以前(北宋),全境由立朝之初的十五路,析分到后来的二十三路,其中的广南路,基本也就是沿袭了唐代的岭南道地界。同样的,广南路后来有了东,西之分。以西江流域的封州,梧州为界,贺江、云开大山以东,属于广南东路,基本就是现在广东地域,治所在广州;以西属于广南西路,治所在桂州。

这个广南西路的行政范围比今天的广西要大得多,大体包括广西的大部(个别县有区别),云南一部(兴义,兴仁,广南),雷州半岛,海南岛。

广西历史 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6)

南宋广南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地图

南渡以前(北宋),到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止,广南西路划分为二十五州三军,共六十五县,治所在桂州。即,

州二十五:桂州,容州,邕州,融州,象州,昭州,梧州,滕州,龚州,浔州,柳州,贵州,宜州,宾州,横州,化州,高州,雷州,钦州,白州,鬰林州,廉州,琼州,平州,观州,

军三:昌化军,万安军,朱崖军。

这基本是北宋时期广南西路的最后划分了。

南渡以后(南宋),全境疆域整改分十七路!其中广南西路划分为二府二十州三军。治所桂州后来改名为静江府。

府二:静江府,庆远府。

州二十:容州,邕州,象州,融州、昭州,梧州,藤州,浔州,贵州,柳州,宾州,横州,化州,高州,雷州,钦州,廉州,贺州,琼州,鬰林州。

军三:南宁军,万安军,吉阳军。

这是南宋时期广南西路的最后划分了。

总的来说,广南西路在南渡前后的变化,由多到少,基本都是其中几个州补降为三级行政了,如龚州,白州,其实就是进行了一次行政区域撤并改革,那当时辖内各地具体是如何撤并的呢?

广西历史 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7)

静江府:北宋初沿袭桂州,到绍兴三年(1133年)升为府,领县十一:临桂,兴安,灵川,荔浦,永福。修仁,义宁,理定,古,永宁。南渡后,无永宁县。

庆远府:初袭宜州,龙水郡,咸淳元年(1265年),升庆远府。领县四:龙水,天河,忻城,思恩。南渡后,增县一:河池。羁縻州十,军一,监二。

容州:普宁郡,开宝五年(972年),废欣道、渭龙、陵城三县。领县三:普宁,陆川,北流。

邕州:永宁郡,开宝五年(972年),废朗宁、封陵、思龙三县。领县二:宣化,武缘。羁縻州四十四,县五,洞十一。

融州:融水郡,本军事州,领县一:融水。南渡后,增县一:怀远。羁縻州一:乐善州。

象州:象郡,景定三年(1262年),徙治来宾县之蓬莱。领县四:阳寿,来宾,武化,武仙。南渡后,无武化县。

昭州:平乐郡,开宝五年,废永平县。领县四:平乐,立山,龙平,恭城。

梧州:苍梧郡,领县一:苍梧,

藤州:感义郡,开宝三年(970年),废宁风、感义、义昌三县。领县二:镡津,岑溪。

龚州:下,临江郡,开宝五年,废阳川、武林、随建、大同四县。政和元年,州废,隶浔州,三年,复。绍兴六年,复废,仍隶浔州。领县一:平南。

浔州:浔江郡,开宝五年,废皇化县,俄又废州,以桂平隶贵州。六年,复置。领县一:桂平。

柳州:龙城郡,军事。咸淳元年,徙治柳城县之龙江。领县三:马平,洛容,柳城。

贵州:怀泽郡,领县一:郁林。

宾州:安城郡,开宝五年,废州、琅琊保城二县,以岭方隶邕州。六年,以岭方复置州。领县三:岭方,迁江,上林。

横州:宁浦郡,开宝五年,废乐山、从化二县,又以废峦州,永定来属。领县二:宁浦,永定。

化州:陵水郡,本辩州,太平兴国五年改(980年)。开宝中,废陵罗县。领县二:石龙,吴川。南渡后,增县一:石城。

高州:高凉郡,开宝五年,废良德县。景德元年(1004年),并入窦州,移治茂名。三年,复置,以二县还隶。领县三:电白,信宜,茂名。

雷州:海康郡,开宝五年,废徐闻、遂溪二县。领县一:海康。南渡后,复二县:遂溪,徐闻。

钦州:宁越郡,开宝五年,废遵化、钦江、内亭三县。天圣元年(1023年),徙州治南宾砦。领县二:灵山,安远。

白州:南昌郡,开宝五年,废南昌、建宁、周罗三县。政和元年(1111年)废州,以其地隶郁林,三年复。南渡后,复废入郁林。领县一:博白。

郁林州:郁林郡,开宝中,废郁平、兴德二县。州初治兴业,至道二年,徙今治。南渡后,废白州,以博白来隶。领县二:南流,兴业。

廉州:合浦郡,开宝五年,废封山、蔡龙、大廉三县,移州治于长沙场,置石康县。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太平军,移治海门镇。咸平元年(998年)复。领县二:合浦,石康。

琼州:琼山郡,大观元年,以黎母山夷峒建镇州,政和元年,镇州废,以其地及军额来归。领县五:琼山,澄迈。文昌,临高,乐会。

平州:崇宁四年三月,王江古州蛮户纳土,于王口砦建军,以怀远为名,割融州融江、文村、浔江、临溪四堡砦并隶军。寻改怀远军为平州,仍置倚郭怀远县。又置百万砦及万安砦,又于安口隘置允州及安口县,又于中古州置格州及乐古县。五年,改格州为从州。政和元年,废平州,依旧为王口砦;并融江、文村、浔江、临溪四堡砦并依旧隶融州,废怀远县。又废从州为乐古砦,并通靖、镇安、百万砦并拨隶允州。又废允州,权留平州,又权置百万砦。宣和二年,赐平州郡名曰怀远。

南宁军:旧昌化军,同下州。本儋州,熙宁六年,废州为军。绍兴六年,废昌化、万安、吉阳三军为县,隶琼州。十三年,为军使,十四年复为军,以属县还隶本军。后改今名。县三:宜伦,昌化,感恩。

万安军:同下州。旧万安州,万安郡。熙宁七年,废为军。绍兴六年,废军为万宁县,以军使兼知县事,隶琼州。十三年,复为军。县二:万宁,陵水。

吉阳军:同下州。本朱崖军,即崖州。熙宁六年,废为军。绍兴六年,废军为宁远县。十三年复。后改名吉阳军。镇二:临川,藤桥。南渡后,县二:宁远,吉阳。

广西历史 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8)

另外,宋时还有从州,允州,庭州,孚州,溪州,镇州,文州,地州,兰州,那州,观州,兑州,隆州,等,部分州是宋时才正式归并中原,多数是三级行政,后来都渐渐被并入以上各二级行政区里,其中的撤并改隶过程,也是很复杂的。总之,在宋一代,“广西”最后也就整合为二府二十州三军

另外,今日广西熟知的贺州,全州等,这两州在宋代时,与“广西”还是有很多故事的。

全州:时属荆湖南路,领县二:清湘,灌阳,归隶“广西”都是元代以后的事情了,

贺州:临贺郡,开宝四年,废荡山、封阳、冯乘三县。本属广南东路,大观二年五月,割属西路。县三:临贺,富川,桂岭。在《宋史》中,贺州仍归于广南东路介绍。南渡后,才清晰的显示为“广西路”的属地。

广西历史 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9)

其实在历朝历代中,全国很多地域的行政隶属在历史中都是变来变去的,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甚至有很大的反应,远的不说,就说现在的广西境内的,合浦,以前是个大一级行政区域名称,如今也就是三级,四级小城名称了;各种况情的很多,所以这类故事也特别多,这也由于历代中的这种行政变区的变革反复,在来去之间,也就引发了后世很多的议论了。

又以广西地区的行政区域范围在历史中的变化来说,宋代不仅是“广西”这个区域名词出现之始,更可以说也是今日广西区域范围的开端。

唐代时,在广西西部很多地方实行的是羁縻制度,如今日崇左,百色一带,说直白一点,这种制度就是高度自治,权属中央王朝,行政区划制度在这里体现很弱,仅有个名头而已,是“皇权不下乡”的地方。但在北宋间,发生了侬智高反宋事件,引发狄青南征,平乱后,在这片区域大量实行分封的土官制度,强化了行政区划制度,最后把西部一带稳定于中原版图,再经后来元,明,清,民国四代逐步的“改土归流”政策发展,进行了更多的行政区划撤并,最后就沿革下来了。

这些讲起来,就是地方历史故事了,有兴趣可以看看文后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的链接文章,专门介绍广西各县人文历史。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国“废府置县”的行政区域历史与广西“市”级行政区的诞生

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

广西历史:明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二府的区域历史

广西历史:清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区划历史

广西地区行政划区域分之历史图说

广西侗族之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柳州)

广西印在人民币上的县——阳朔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桂林)

广西地势最高的县——资源县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 (桂林)

广西最新设立的县级市——平果市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百色)

广西最大的县——田林县行政区历史沿革 (百色)

广西钦北防地区的“划出,划入”历史 (钦州)

广西历史:一言难尽钦北防之二——明代的钦州古城 (钦州)

广西陆川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玉林)

只知石南云吞美味,不知兴业历史辉煌!广西玉林兴业的前世与今生 (玉林)

广西藤县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梧州)

广西最小的县——蒙山县历史中的”乡里“行政区地理划分(梧州)

广西武宣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来宾)

广西贵港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平南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桂平本地乡镇的行政区域划分历史(贵港)

你知道云南的广西府,云南的南宁县吗?

广西人文:你家上几代是不是柳州人?来,读一读再说!

广西人文:宜州本地史书中记载的刘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

新解历史谜题:大明“最后的长城”蓟辽督师——袁崇焕出生地之争

广西解放后被拆划给广东的县——怀集县的行政沿革演变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一)——宜北县行政区域历史 (河池)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田西县行政区域历史(百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迁江县行政区域历史(来宾)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四)——永淳县一分为三的行政区域历史(南宁)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雷平县行政区域历史(崇左·大新)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崇左·大新)改土归流话雷平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桂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七)——柳州·榴江县的行政区域历史(柳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八)——广西第一个解放的县:少为人知的平治县(百色·平果)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九)——(崇左)同正县的“改土归流”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善县(崇左)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左)崇善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一)——天河县(河池·罗城县境)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三——三黄鸡之都的沿革历史(贺州信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