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杂议] 出名的尴尬和无奈——从大衣哥朱之文玩抖音说起

原创 汴梁客子逸 子逸物语

出名的尴尬和无奈

——从大衣哥朱之文玩抖音说起

大衣哥朱之文这几天的消息(杂说杂议出名的尴尬和无奈)(1)

提起唱歌的大衣哥朱之文,但凡喜欢听歌的人,无论年幼或者年长,可能对他都比较熟悉。因为年长者爱看电视,年幼的离不开网络。

这个通过选秀节目,草根逆袭赢得国人熟知的农民歌手,出道九年来,不像其他一夜成名的人红过三两年就消声匿迹,却因为做慈善事业遭人非议,天天被人追堵拍抖音小视频,以至影响到正常的日常生活,最近成为了霸屏的网红。

通过百度,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朱之文的人生轨迹。但仅从搜索出来的几篇文章及其网上发布的有关视频,来探究因其引发出的社会争议和由此所反映出的社会镜像,恐怕还得综合一下他的生活经历和村邻家人的介绍和评论加上自己的思考,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大衣哥朱之文这几天的消息(杂说杂议出名的尴尬和无奈)(2)

百度上介绍的所谓生于1969年的朱之文,按其二哥朱之房的话说,则是“属马的,因为参加海选时怕别人嫌他年龄大,动了个心眼报小了好几岁”。这样一算,他实际年龄应该是一九六六年生人。同样,再根据他二哥介绍的:“十七岁时想去开封参加一个歌曲比赛,因为没路费乘车,骑个自行车就出门了”。那么,他在参加选秀节目《我是大明星》的济宁区海选之前,还是参与过一些演唱活动的。所谓的一举成名,也不是如大家想像的那样,仅凭偶然的一次比赛就贸然取得!因为他自己也说过几十年如一日,无论阴晴雨雪,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歌。可谓是下过很大努力,经历过无数磨砺。

大衣哥朱之文这几天的消息(杂说杂议出名的尴尬和无奈)(3)

关于他早年去开封参加歌曲比赛这一很少为人提及的事情,因为有共同的见证者,笔者可以多补充几句闲话,以便能让大家知道一下事情的真相,并从中了解朱之文的性情和为人。

去年的中秋节,我去郑州拜访交往了三十年的老师____原开封广播电台文艺部编辑杂文家和广播剧编剧杨欣元先生。席间,谈到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时,杨先生的夫人张老师说:“……你杨老师一直都是这样的热心肠。这不,前几天有记者采访那个唱歌的大衣哥朱之文时,他还打听你的杨老师现在在哪儿?如今他可是比你的杨老师有名的多啊。”我们大笑起来。在饭间的闲谈中,也顺便还原重放了当年比赛的场景。

正如朱之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开封我去过,八几年为了参加一场电台举办的歌曲比赛,我因为没钱,就兜了几个馍,骑个车去的。山东单县离开封三四百里,我跑了一天多。风尘仆仆的去了,接待的人都不怎么理我,最后还是广播电台一个叫杨欣元的老师领我吃饭给我安排的住宿。我到现在都记着他的好,这么多年一直没忘记。几十年过去了,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开封?……”

大衣哥朱之文跟记者没提那次他有没有获得名次,而我也没有向杨欣元先生过多打听。从百度上搜索到的资料来看,八十年代的大衣哥,在音乐的道路上也许是因为还刚刚起步,那次成绩肯定不会太佳。

这个在11岁时就因父亲的去世家境困难而辍学的少年,和农村其他人没有多大区别,只是他天性爱唱,常常在庄稼地里和小河边的树林里放开喉咙大喊大唱。当然有时候也会做出些调皮捣蛋的事儿,比如年少时在邻居炉灶下扔几个炮仗,然后逃开。

从小对唱歌感兴趣的他,十六岁就和村里人一起去北京打工,主要也就是在工地上干活。因为爱唱,他受到过工友夸奖,也受到过老板的叱责。但他有个优点:勤奋好学而且知道朝哪里去努力。识字不多的他喜欢翻字典。在北京打工时,在地摊上看到金铁霖的一本讲解怎样发声练歌的教材和三盘磁带,他会忍了饥饿省钱买下来照着练习………

参加济宁海选前的朱之文,之前虽然因唱歌受到过好多人夸奖,而且还被人邀请在某婚庆场合唱过一首《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但用他自己的话说“种了半辈子地,打了几十年的工,没有搞出名堂。”

大衣哥朱之文这几天的消息(杂说杂议出名的尴尬和无奈)(4)

倒是近年各地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终于让他脱颖而出了。2011年,又是被人怂恿的朱之文,大着胆子参加了《我是大明星》在济宁的海选,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夺冠。而且有了个叫响网络的绰号“大衣哥”。

接着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得了个月冠军,12月19号,参加《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夺得了第五名。2012年1月,参加了央视春晚,在晚会上演唱了歌曲《我要回家》。2013年 7月,参加山东卫视真人秀节目《中国星力量》。此后,商演和代言突然多起来。

大衣哥朱之文这几天的消息(杂说杂议出名的尴尬和无奈)(5)

有了名气的大衣哥,当然经济上去了,过去辛辛苦苦干一年,几亩地才收入五六千块。现在则完全可以不再依靠种田养家糊口了,有人说他出场费就有十万,一年收入过千万。

富裕了的朱之文,麻烦也跟来了,亲戚,邻居和村人找他借钱的多了起来,据说是光欠条就收藏了一抽屉,而且好多人压根儿就没打算还。2016年当朱之文慈善募捐给当地140万后,有村民就称能不能把借出的钱全,给免了。而同时因为受到嫉妒,朱之文给村里出资修路后,村委为他立的功德碑,也被人偷偷砸断了。

大衣哥朱之文这几天的消息(杂说杂议出名的尴尬和无奈)(6)

善良又有些口才而且情商也不低的朱之文,终于尝到了做名人的滋味。累,苦,沉重还有无奈。手里有钱了,也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中学毕业的女儿整日闭门不出,在家充当起了啃老族,除了取快递才会出门,胖到近乎二百斤。而中学没读完的儿子又早早地辍学,不再读书。就连原本朴素无华的大衣嫂,也学会每天举着手机自拍,自己走哪跟哪,就像抖音里面别人评论的那样,老怕大衣哥甩了她。

老实的大衣哥,真正体会到了做名人的无奈和尴尬。没成功时因为贫穷被人耻笑懒惰看不起,成功了被眼红的人纠缠不清又无法发作,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九年了,没有一天松快日子。”他对采访的记者这样说,听了的让人唏嘘。

但当惯了农民的朱之文,仍然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2016年《幸福来敲门》的主持人涂磊问朱之文还种地吗?朱之文很干脆地说“种着呢,做人不能忘本。”

有了钱的他当然可以去城里买房,躲开一拨又一拨人的骚扰,但他丢不开自己农民的习性,丢不开扎在老家的那条根。这两年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朱之文家每天都有大量“拍客”涌入,他们说朱之文有流量,拍他能赚钱。游客和拍客多了(据说多时一天两三万),给他的家乡朱楼村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实惠。因为外地拍客和周边人员的增多,朱楼村自发的形成了集市,而当地政府也看到了朱子文的人脉,一座文化旅游性质的风景区也正在建设。

出名之后的大衣哥,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慢慢开始改变,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不再轻易发言,每天都要斟酌斟酌字句说话,思考那些话能说那些不能说了。比如2020年4月18日,一个外地的粉丝酒后欲见朱之文,见他家门紧闭,便和同在门外的网友用脚直接踹开大门。一脸怒色的朱之文,出门后仍然无奈的和大家打着招呼,而且事后公开大度的表示不给他们计较。而同样,在各种商业代言和社会公益活动中的朱之文,也日益开始学会用些官方语言,“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正能量”。

人看的透彻,才能活的明白。但有时不是他们心态好,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全是无奈之举。因为做了名人的大衣哥,现在已经不是在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他的朱楼村甚至整个家乡单县或者菏泽人而活了 ……

2020.7.19

大衣哥朱之文这几天的消息(杂说杂议出名的尴尬和无奈)(7)

[作者简介] 汴梁客子逸,本名张枫,河南开封杞县人,中学时代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迄今在省内外报刊和省市广播电台发表播出各类文学作品数十万字。

另有诗作发表在国内数十家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创办有微刊《子逸物语》。

开封市作协会员,2003年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学员。

大衣哥朱之文这几天的消息(杂说杂议出名的尴尬和无奈)(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