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惟演:小人与贤人的纠结周忠应

钱钟书讲人性(小人与贤人的纠结)(1)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在宋代的词坛上,也聚集了一些林林色色的词人。钱惟演就是贤人与小人并存的代表。

其实,人都有两面性,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凶残的一面。有勤俭的一面,也有贪婪的一面。人生中这两个面总在进行斗争,此起彼服。

时间虽然流走了一千多年,但翻开宋代的词章,我们依然能看到这些词人们生活的轨迹,那些诗词就像天上的星星闪烁在我们精神的心空。

今天闲来无事,无意中翻开了大诗人,词人钱惟演的诗词。在欣赏他才华横溢的诗句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人生挣扎的轨迹。其实,他跟我们常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心底里不愿示人的弱点。正义和邪恶,真实与虚伪,克制与放纵,爱和恨同存于他的躯体内。

钱惟演学识渊博,平生著述甚丰,《宋史》本传记载有《典懿集》三十卷。又有《枢庭拥旄前后集》、《伊川汉上集》、《金坡遗事》、《飞白书叙录》、《逢辰录》、《奉藩书事》等随笔。另又采集吴越国五代国君之诗,合编为《传芳集》,多已佚失。钱惟演又喜招徕文士,奖掖后进。著有《逢辰录》、《金坡遗事录》、《典懿集》、《枢庭拥旄前后集》、《飞白书叙录》、《奉藩书事》、《伊川汉上集》等。

一般人,多誉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一个“闹”字写活春意。而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同样以一个“乱”字,将春景与心境一并托出,同样也是好句。他比宋祁早生了二十年,在当时是文坛领袖级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大文豪欧阳修,或稍逊些的诗人梅尧臣等,史载“皆在幕下唱酬吟咏,未尝不同时人咸欣羡之”。他不仅是在年龄上比他们长,官也当得大。晚年以枢密使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欧阳修、梅尧臣等一批青年文士聚集其幕下,诗会文游,颇得其袒护支持。

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骨干诗人,当时与杨亿、刘筠齐名。后由杨亿汇辑成《西昆酬唱集》2卷,辑入钱近体诗五十四首。此书共收17人,248首诗,形成宋初一大诗派,即西昆体。钱惟演在宋初诗坛风靡几十年,与杨亿、刘筠相比,其作诗虽也学李商隐诗歌之词采妍华,追求辞藻,好用典故,但意象不似杨亿那么繁密,语脉则较为清畅,借用杨亿的话说,是偏于“演绎平畅”的,而非“包蕴密致”的,也许是旧王孙的心理作用,情调上也比较接近唐彦谦诗的“清峭感怆”。

“城上风光莺语乱”句出自《玉楼春》,是钱惟演暮年遣怀之作,是最伤怀的: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

全词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钱惟演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后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紧接着,钱惟演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他对被贬汉东,远离统治核心,耿耿于怀。知道自己政治命运将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他来说,失落感是多么巨大。他这个旧王子出身的高官,已经受不起了。为此,最后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

如今已是2014年2月22日。春天的气息不是很浓,在寒冷江南的之晨掂量钱大师的词句,我沉甸甸地掂到到了他的几多无奈,几多惆怅。“平生多少愁与恨,今日惟有向芳樽”,酒,是点燃词人激情火种,更是安慰自己的良药。钱大师以酒来渲泄内心,传染了几乎所有身处宦海的词人,不论是晏殊、欧阳修,还是苏轼,当然也有现在许多人,还不是借用酒这东西来打发愁绪!人的思想及情感是虚的,须凭借某件实体来传达。“芳樽恐浅”已达成瘾,但愿长醉不复醒。

钱惟演的忧伤就像窗外凝结的冰层,其透骨的寒气从千年之外隐隐传来。

钱钟书讲人性(小人与贤人的纠结)(2)

钱惟演“博学能文辞,召试学士院,以笏起草立就,真宗称善。授太仆少卿”。 998年,他才22岁,真宗皇帝也刚即位。他献文二十轴,为“求改文资”。皇上召他在学士院考试,他就在“笏”上立就,受皇上称善。能在这么一块叫“笏的”狭长的板子上一挥而就,可见其才思敏捷。他就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为皇上重用。起先命他参与编修类书《册府元龟》,预选书目,后命他和当时的名臣杨亿写序。不久为尚书郎中,开始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再后来,为工部、兵部侍郎,进枢密院,为太傅等,中间也因事故受弹劾,几次降职外放,这也是官场常有的事。

然他的地位,已几极人臣,足以青史留名,光宗耀祖的。可他终老还抱憾未做成宰相。《宋史》中也这样写道:惟演尝语人曰:“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于黄纸上押字尔。”盖未尝历中书故也。因为他热衷于官场,且有如此的高标准,就造成了他一生的劳心,也造成了他的处心积虑,投机于权贵皇家的负面效应。

其实他做的官够大了,都枢密院使了,近中书省只一步之遥了。但他不满足。仁宗即位初期,宰相丁谓权倾一时,上上下下全是他的势力。“初,惟演见丁谓权盛,附之,与为婚。”这本是平常事,同僚间通婚,做儿女亲家,未尝不可;“谓逐寇准,惟演与有力焉。”这也正常,政治路线,跟着上级,斗争正敌,也是人之常情,况当时的党派之争,也是家常便饭。可是,钱惟演越来越做得太功利了,“谓祸既萌,惟演虑并得罪,遂挤谓以自解。”当丁谓因触怒太后,以包庇罪遭流放时,作为丁谓的亲家,他却“挤”老上级自保。如此落井下石,于人品不誉。在以后的多次与帝后结姻亲,也让一些正直之士看不起,多次遭受弹劾,最后老死贬所。从钱惟演的一生追求可见,刻意追求的东西,许多并非都能如愿以偿!人的欲壑难填,如不回头,到头来,终淹欲海。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9引《侍儿小名录》的记载:“作为旧国王孙的钱惟演,一生境遇尚算顺利,到晚年却谪居汉东,眼看行将老死他乡,心情自然是悲凉无限,所撰《玉楼春》词极其凄婉。每逢酒后自歌此曲,往往泪下。他家中有一个歌姬惊鸿,曾服侍他的父亲吴越王钱俶,这时已是白发苍苍之年,听了这不胜哀伤的歌词,说道:“先王将薨逝的时候,预先为自己制作了挽歌《木兰花》,辞意与这首词很相似,难道如今相公也将要死亡了吗?”不久,钱惟演果然死于随州。

《木兰花》与《玉楼春》实则是一个词牌的异名,钱俶的旧曲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的句子,与钱惟演词“泪眼愁肠先已断”确实是惊人的相似。

一代大词人,和着他的《玉楼春》,长眠于他自筑的伤感玉楼里。

做人难,难做人。钱惟演的文做得好,但做人却让后人所不耻。但毕竟是千年之前的事了,我们后人也不必耿耿于怀,我们要有宽容和谅解的胸怀,理解前人,包容自己身边的人。

钱钟书讲人性(小人与贤人的纠结)(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