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里的“高营长”

1969年的6月,四川成都还在动荡当中,1000多人被迫到农场改造。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

两天后,大邑刘文彩庄园的劳动农场,发生了一件让人始料未及的事情,一位牧民清早推开牛棚大门,想要拿些草料,却看到房梁上悬挂着一个人。

牧民吓得连连后退,走出门后回过神来,才一边高喊着:“死人了。”一边向外跑去。

听到动静农场负责人匆匆赶到现场,此时门前已经站满了围观的人。

房梁上挂着的是一名男性,胡子拉碴,衣衫破旧,虽然灰头土脸,但从面容来看,这是一个俊俏且自带几分英气的人。

大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可就是没人前来认领尸体,一位老者盯着男子看了半天,突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这…这是,这是高营长呀!”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2)

一听有人称呼“高营长”的名讳,人群突然躁动起来,不过始终没人敢站出来说句话。

大家自然知道他是何许人,只是现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有心之人想要挑起祸端,无辜之人害怕引火上身,人人如履薄冰,都不敢冒险出头。

男子的死很快传到城外,可还不等医官过来验证,他的尸体就被农场的人匆匆带去火化。

就这样,几缕青烟,一位柔情男儿化作一捧黄土,年轻的生命如此逝去,不免可悲可叹。

而这世间从此以后再无高营长,一个时代的荧幕男神也就此陨落,他的职业生涯留给后人的,只剩下那些被毁得差不多的影像。

不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什么高营长,他也没当什么官,他只是一个当红演员,深入人心的高营长就是他在《南征北战》中塑造的一个角色。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3)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由于演技惊人,所以老百姓只记住了他在剧里的名字。

其实他的本名叫做冯贻喆,当了话剧演员后,取了中间的贻字,化名冯喆开始闯荡演艺圈。

如果不出意外,他未来可能会是一个超级巨星,不过可惜的是,他顺遂的人生终究还是被一段婚姻给毁了。

流离中的幸福生活

冯喆,1920年8月13日出生于天津,原籍广东南海。

他的父亲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了铁路管理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的一直都是铁路管理工作。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4)

他的母亲是一个大茶商的女儿,也是国外正规名牌大学毕业,两家门当户对的结合,在当时也是一段佳话。

所以冯喆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家庭里,受到中西结合的文化熏陶,他既有修养学识,思想又开明。

不过,这样安逸的日子并未过太久,意外突然降临。

1937年,遭遇变故后,父亲带着全家搬到上海,那时的上海也不太平。

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将他们安顿好后,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去到西南管理铁路运输。

冯喆就这样在上海生活下来,他上有一个哥哥,已经去到国外读书,下有一个妹妹,也进入女子学校学习。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5)

而母亲心系在外的父亲,根本无暇顾及兄妹俩,所以两人一有空,就喜欢到溜冰馆滑冰。

在那里,冯喆结识了韩非,这个人后来还成为他的贵人。

很快,因为开朗的性格,他就成为新住所里的孩子王,大家也特别喜欢听他讲故事。

即使生活没有像以前花园洋房里那样,衣来伸手,也好过颠沛流离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长,灾难接踵而至,这个家庭再次迎来致命一击。

他的哥哥得了肺病,也就是肺结核,全身上下打了石膏,只留一个头和排泄的地方的在外面。

他的父亲也在连年的战争中,失去了联系,全家没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

没办法,冯喆只能辍学在家,变卖家产为哥哥治病。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6)

可是这个病就相当于现在的癌症,想要治好遥遥无期,没了值钱的家当,冯喆一时间束手无策。

就在此时,韩非找到他,韩非是一名话剧演员,在他的推荐下,冯喆进入上海“美艺剧团”学习。

因为从小学过大提琴,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很快适应新身份,踏上了演艺之路。

不过,或许他天生就适合舞台,俊朗的面容,挺拔的身姿,高挺的鼻梁,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结合精湛的演技,进入社团没多久,他就成了小有名气的话剧演员。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7)

后来剧团解散,他又带领大家重组了一个同茂剧团,并前前后后演了一百多场揭露黑暗社会的话剧,在话剧界为自己奠定了基础,也为自己后来的遭遇埋下了祸根。

1944年,在他成为当红小生时,父亲终于联系上他,可那时哥哥已经病重去世,他也成为话剧演员,一切再也来不及。

心态放正后,他继续打磨演技,直到解散剧团,进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他才开始转型。

名声大噪偶遇佳人

从话剧到电影,其实对他来说并不难,一年后,他就主演了《裙带风》,积攒不少名气。

之后四年一路向上,分别在《忆江南》中饰演青年诗人黎稚云,《一帆风顺》中饰演小职员田宝林,《恋爱之道》中饰演周家浩,《风雨江南》中饰演李春堂。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8)

剧照

每一部都担任着重要角色,打动无数观影人,他因此也成为影坛一颗闪亮的新星,未来可期。

不过为了更好地发展,后期他加入了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相继出演了《结亲》、《十步芳草》、《鸾凤怨》等多部影片。

一个个角色在他的塑造下,仿佛栩栩如生,他成了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一时间风光无限。

而多年话剧积累加上电影经验,他也总结出一个理论:塑造角色,首先要融入其中,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

凭借自己对每个角色的独特理解,他的演出更加深入人心,年纪轻轻,影视界就对他寄予厚望。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9)

剧照

可他没有那么大的宏图大志,只想做好眼下的事情。

但很多时候都是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在他正当红时,想要攀上他的千金小姐数不胜数,喜欢他的美女也比比皆是。

可他谁也不想要,只想遵从内心选择挚爱之人,不过没多久,他真就遇到喜欢的人。

一天,无意路过一处庄园,进去观摩话剧时,他在舞台上看到了一个明眸皓齿,楚楚动人的女子。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0)

一打听,才知道她叫张光茹,是一个并没有什么名气的话剧演员。

这些他倒不在意,只是那会不太会表达感情,即使话剧结束,目光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他也没有贸然上前搭话。

回家后,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全是那个女孩的身影,冯喆开始后悔没能大胆一些,上前要个联系地址。

互生情愫

但缘分就是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在大木桥的公共汽车站,他看到了等车的张光茹。

喜出望外的他赶紧上前,开口说道:“我昨天晚上看了你的演出,非常好。”

张光茹转过头来,矜持地笑了笑,随后便转过身去没有回话。

在她这个行业,每天见到的登徒浪子数不胜数,她不想卷入是非当中,再次沦为笑柄。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1)

冯喆没有被她的高冷所吓倒,而是继续自言自语道:“你平时喜欢什么书呀?我喜欢张恨水的小说。”

小说勾起了张光茹的兴趣,平时闲暇之时她最喜欢的就是看看书。

两人也因为这个话题一路闲聊,直到临近黄昏才各自分开,回到家冯喆回想这一天的经过,脸上藏不住的笑意。

自此之后,只要有空冯喆就往张光茹那边跑,顺道带上一两本小说,与她交流阅读心得。

两人也有很多共同话题,比如演戏这块,他们也能拿出来说一二。

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愫,可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一直就这么暧昧着。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2)

直到冯喆看了一部外国的爱情片,大着胆子的他把张光茹拉到电影院,让她也看一遍。

因为她不懂英语,冯喆就把每句话都讲解给她听,看着冯喆温文尔雅的样子,她也放下了心中的防备。

昏黄的灯光配上才子佳人,两人感情急速升温,最终确定了关系。

不过张光茹有一个条件,两人的恋情暂时不公开。

其实她心里明白,两人有莫大的差距,更何况,她还有一段不耻的往事,不知道怎么跟冯喆开口,不公开是对冯喆最好的保护。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3)

但是,不等她主动交代,冯喆看到她的断指后,还是小心翼翼地询问受伤缘由,没办法,她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过往。

命运多舛的川剧名伶

其实她不叫张光茹,和冯喆一样,这只是她的一个艺名,她的原名叫张启珍,1930年出生于四川宜宾。

她小冯喆整整十岁,而身世,却比冯喆凄惨得多。

她的父亲是一个落魄秀才,风雨飘摇的年代,凭借这点文化知识,根本无法养家糊口。

所以,她家家境贫穷,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小小的张光茹也常常饿得面黄肌瘦。

而当时为了节省口粮,母亲还狠下心来将她送到剧团学艺,每天跟在师傅身后打杂学习川剧表演,她才算能吃上一口饱饭。

九岁那年,凭借过人的才能,张光茹成功加入宜宾“凡尔登戏院”,开始四处登台表演。

虽然当时年纪小,但她看上已经十分老练,加上日夜不分的刻苦学艺,没多久她就成为当地的川剧红伶。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4)

如果不出意外,她也会成为一个人人膜拜的川剧大师,只是命运总爱捉弄人。

在她十二岁登台表演的时候,被一个军官看中,硬要将她纳为小妾。

她誓死不从,军官就找到他的母亲,承诺给出重金彩礼,吃了太多的苦日子,母亲见钱眼开,当即就应下了这门婚事,年幼的张光茹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过她没有被打倒,订婚宴那天,趁人不备她逃婚了,并一路从内江到资中,靠唱戏养活了自己。

风头过后,她回到了宜宾的老家,继续自己的川剧事业,只是人生还是不太顺遂。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5)

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张光茹,在她快要成年的时候,被阔少陈三少爷看中,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年少无知,错把虚情假意当真言,几次台下捧场,花言巧语,她就芳心暗许。

于是顺理成章,她住进了陈三少爷的别苑,原以为这场爱情是救赎,却不料被推下深渊。

没过多久,风流成性的陈三少爷就开始腻了,天天跑到外面寻花问柳。

另寻新欢后,张光茹也被赶出别苑,心灰意冷的她挥刀砍下小拇指,决定再也不要轻信男人。

为了不再想起这些痛苦的回忆,她离开了这个伤心地,孤身一人前往重庆。

但重庆等着她的,却是另一个深渊,唱戏谋生的她被重庆警察局局长看中,强行将她占为己有。

后来还是她改学话剧,加入应云卫的中华剧艺社,才摆脱了这种黯淡无光的生活。

这次来上海,也是跟着剧团过来演出的,却不料遇到了冯喆。

被反对的婚姻,悲剧的开始

两人身份悬殊,但他一点都不嫌弃,明知道母亲看中门第,依旧坚持要和张光茹在一起。

不顾父母的反对,冯喆一意孤行,并于1949年5月7日,在香港六国饭店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6)

那一年,冯喆二十九岁,张光茹十九岁,在父亲只是过来签个字,母亲不肯出席,亲人一片叫衰声中,两人共结连理。

小两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只是这些差距根深蒂固,两人的婚姻注定不会太平。

婚后冯喆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几乎天天呆在剧组拍戏,两人也因此聚少离多。

而新婚燕尔,丈夫高大帅气,爱耍小性子的张光茹自然提心吊胆,生怕他在外面勾三搭四,或者与其他女演员暗生情愫。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7)

敏感和猜疑,让这段感情出现了裂痕,也让冯喆一度叫苦连天,名气中夹杂着的,是夫妻俩不断来回拉扯的爱情。

1952年,冯喆开始拍摄那部具有特别意义的《南征北战》。

拍摄结束后,他迫切想要一个孩子,找到张光茹商量,却被冷脸回绝。

心痛的冯喆只能背上沉重的包袱,随慰问团去到朝鲜前线演出。

或许是几个月不见,亦或许是听说前线的惊险,冯喆回来后,两人重归于好,张光茹紧紧抱着他,决定同意那个请求。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8)

很快,张光茹如愿怀孕,小腹微隆,她也放下了那些小性子,静待孩子的到来。

可是天不遂人愿,在冯喆无意提到遇前女友之事,加上他拿妻子与对方身材相比,气急败坏的张光茹恢复了以前高抬腿的练功。

就这样,孩子在剧烈运动下流产了,第二年也是如此,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后,怀了孩子又意外流产。

而她也因为输卵管堵塞,彻底失去了生育能力,自此开始郁郁寡欢。

没过多久,冯喆也发生了意外,在拍摄《淮上人家》时,有一场戏需要进到脏水中。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19)

他知道有危险,还是选择跳了进去,结果不幸感染血吸虫病,摘除了脾脏和胰腺,身体越来越差。

病床在窝,急需关心,可张光茹沉浸在悲痛中,没有任何体贴和安慰的话,冯喆逐渐心灰意冷。

两人的婚姻名存实亡,当时为了减少离婚给冯喆带来的影响,张光茹独自离开上海,回到四川成都,开始回归老本行。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20)

从此以后,夫妻俩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互不干扰。

冯喆也开始静下心来努力工作,接着又出演了《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记》等多部经典作品,名气到达顶点。

走向破裂的爱情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和张光茹除了离婚不会再有任何交集的时候,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再次把他们捆绑到一起。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21)

一天,不知被什么鬼迷心窍的冯喆在百货大楼看到一个美女后,便一直尾随。

直到美女进入警察局,将他抓起来,他才知道对方是个警察。

可后悔已经为时已晚,这件事影响很大,他被开除党籍并降了两级工资,调往了成都。

当他兴冲冲的找到张光茹时,原本欣喜的张光茹却在得知被调真相时,不顾他的苦苦哀求,死心将他赶出门外。

此后,五年间,两人虽然一直都在成都,但始终各司其职,也没能挽救这份感情。

冯喆也因此爱上了酗酒,恍恍惚惚拍摄了人生最后两部戏《金江沙畔》和《桃花扇》后,就天天躲在酒馆买醉。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22)

没多久,在那种变故中,他一个外乡人成为众矢之的,万念俱灰的他选择了上吊自杀。

一代巨星落下帷幕,他死时只有49岁,后来平反后骨灰也被送往广东烈士陵园安葬。

得知此事的张光茹后悔不已,临死前冯喆曾过来求和,可她还是狠心的将他拒之门外。

并且还在那场变故中,狠心说出他跟随女警察的事迹,让他颜面无存,心灰意冷。

她对不起他,是她的出现,才让这个人开始走下坡路,最终无意之举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冯喆也用死来证明对她的忠心不渝,多年后,心怀愧疚的张光茹一直未嫁,她的日记也写满了冯喆的名字。

在写下“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绵绵,君虽逝去我恋君,梦里相逢话苦甜”的诗句后,她也悄然离世,享年64岁,死后不肯与冯喆葬在一起。

冯喆为什么在南征北战 曾出演南征北战高营长的冯喆(23)

才子佳人的故事到此终结,如果当时两人没有相遇,可能一切都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人生世事无常,没有如果这个选项,两人情深缘浅,他们的爱情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涂抹了一笔别样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