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有一句话,叫做考不上印度理工的,才会去考麻省理工。2020年,我们国家公务员的录取率是1.7%,而印度理工的录取率是1.5%,印度理工真的有这么难考吗?

上不起印度理工的才去上麻省(考不上印度理工的)(1)

据说,印度理工是依照着麻省理工的标准创建的,建校40年来,没有哪一年的题目是重复的,而且每一科还会设置淘汰分,就算你拿了优异的成绩,也不代表你就能被录取了,你还得面对为期5天的面世。

筛选条件可谓相当严苛,为此,印度还诞生了一个死亡之城。

这座城市就是印度的科塔市,它号称,只要你想进顶尖的学院,那么你就得来这里补习,每年,印度都会有近千万的考生迈入这座城市,然后住在一间不透风的屋子里,每天机械的重复刷题背单词。

据说在这个城市里,每年都会有近百名的学生自杀,近千名学生产生抑郁情绪,但尽管如此,还是有数以万计的家长,砸锅卖铁的把自己的孩子往这里送。

在这种疯狂内卷的情况下,印度理工可谓集全国的优秀学生于一校,再加上顶级的教育资源,培养出一大批全球顶尖的人才根本不是事。

比如说,在硅谷,有30%的工程师是印度人。

再比如说,谷歌公司CEO、微软的CEO、美光科技的CEO都是印度人,这样的学校自然有可以和麻省理工一较高下的实力。

上不起印度理工的才去上麻省(考不上印度理工的)(2)

但这也不能说明,印度的教育就很好了。

要知道印度一直是不平等的教育制度,这里面不仅涉及到资本、还有历史遗留的种姓歧视。

资本参与教育带来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各种和补习班和辅导课崛起,你不交钱培养孩子,我就培养你的对手,这就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没钱人家的孩子再努力跑,也追不上那些爸妈开汽车的。

而种姓歧视则导致了印度有很大的辍学率,许多低种姓的孩子认为,就算自己努力学到了知识,最终也还是要去从事那些不需要知识的体力劳动,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花钱上学呢?

所以,在印度,能真正成为精英的学生,大多都是家庭本身社会地位就很高。

上不起印度理工的才去上麻省(考不上印度理工的)(3)

而且,这些成长为精英的人才,大多都不愿意留在印度,这和印度重视MBA教育也有关系。

众所周知,印度之前是包括英国在内的,很多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虽然后来独立了,但西方国家还是留下了不少它们的文化。

印度在教育过程中,也会时不时宣扬西方国家,长此以往,学生们难免对强国产生向往,而且印度的整体实力也是远远比不过西方国家的。

不过,印度的教育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上不起印度理工的才去上麻省(考不上印度理工的)(4)

比如印度十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他们鼓励学生们去学自己喜欢的内容,而且在5年级之前,学校基本都是不考试的,这就为印度培养了不少思维开阔,可以灵活处理问题的人才。

而且印度的高中,还有预科的制度,想要考大学的学生,可以去上偏向书面知识传授的课程,想去工作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职业技能传授的课程。

总而言之,印度当下的教育制度固然不够完善,但能够培养出那么多的人才,也能够说明的印度的精英制教育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尤其是尊重学生意愿这一方面,或许值得我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