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金生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三强与夫人何泽慧
“五高优势”这些科学家不仅有着良好的家庭氛围、个人的天赋与后天努力,而且能够在名校学习并得到名师的指导,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五高优势”,即基础教育高起点、海外留学高学历、研究导师高水平、学缘关系高相关、文理学科高交融。(黄涛、黄文龙《杰出科技人才成长的“四优环境”》,《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7月)
他们大多在当地著名的中小学完成学业,这些学校教学理念先进、良师荟萃、文理并重,强调素质教育,重视对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钱学森认为中学时代在北京师大附中学习对自己影响深远;钱三强童年时代进入由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学校;杨嘉墀及表兄屠守锷在著名的上海中学学习;程开甲在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学习,受教于教育家顾惠人校长;于敏在天津耀华中学就读等等。
从学历背景来看,23位科学家大多具有研究生教育和海外学习经历。87%接受研究生教育,65%具有博士学位,91%出国留学或进修。除于敏和钱骥没有留学经历外,其他21位均出国留学于美、英、德、法和苏联的知名大学、研究所,其中赴美国留学者最多,其次是英国、德国、苏联、法国等,他们平均在国外学习工作的时间为7年。尽管于敏在氢弹研制、钱骥在卫星研制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比起其他元勋来毫不逊色,但他们都认为,没有机会出国留学,并不是机遇对他们的垂青,相反,如果有留学的机会,会更加开拓他们的视野,他们或许可以做出更多的发现和创造。
出国留学的21位元勋,16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获得硕士学位。陈芳允情况比较特殊,他到英国后,直接进入了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没有在大学注册读书。另外,新中国成立到苏联留学的周光召也没有获得学位,这是因为他在学习期间被调回国内参加原子弹研制的缘故。
20 世纪 50 年代,陈能宽、裴明丽夫妇在美国合影
师承和学缘关系从师承关系看,他们均受教于名师,导师全部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如国内的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饶毓泰、周培源、任之恭、吴大猷、王柱溪、竺可桢等。他们留学欧美时的导师均为当时学术领域的权威,如钱三强的导师伊丽娜·居里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彭桓武和程开甲的导师马克斯·波恩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钱学森、郭永怀的导师是世界空气动力学权威冯·卡门等等。
另外,在21位元勋中,钱姓就有3人。周恩来就曾注意到钱姓科学家在“两弹一星”队伍中的比例。1965年夏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负责人之一钱骥携带卫星方案到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室向周恩来汇报。这时,周恩来手拿一份汇报人员名单,问来到面前的科学家们,你是哪里人?哪个大学毕业?当他得知钱骥的姓氏时,风趣地说,我们的卫星总体设计师也姓钱啊,我们搞尖端科学的,原子弹、导弹和卫星,都离不开“钱”啊。当时,钱三强负责原子弹、氢弹的研制组织工作,钱学森是研制导弹的领导人。
钱学森、钱三强、钱骥不仅同姓,而且他们都是五代时期吴越国国君钱镠的后嗣。据研究钱氏家族的学者考证,自钱王开始,钱氏家族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进士出身,钱门现代和当代亦有诸如钱均夫、钱穆、钱玄同、钱基博、钱其琛、钱正英、钱伟长、钱锺书、钱复、钱学榘、钱永佑、钱永健、钱永乐等众多政治家、科学家、学者。
左起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
从学缘关系看,功勋科学家形成师生共同体研究团队和人才成长链条。他们多人师从同一个导师,还有师生共同研制“两弹一星”的情况。“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叶企孙与吴大猷、吴有训、赵忠尧被称为“两弹一星”的始祖,23位科学家早期的成长都与他们密切相关。叶企孙既是知识权威,也是导师权威和组织权威,既是物理学家、教育家,又是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还因具备卓越的人格魅力而赢得一批学生的追随,是一定意义上的学派领袖。叶企孙与“两弹一星”功臣中的13位有着师承关系,其中9位是他的学生,2位是他学生的学生。比如,1929届的王淦昌,1933届的赵九章,1935届的彭桓武,1936届的钱三强、王大珩,1938届的陈芳允,1940届的屠守锷,1945届的邓稼先、朱光亚。功勋科学家之间也有师承关系,周光召、程开甲师从王淦昌,赵九章指导过钱骥,于敏师从胡宁(叶企孙的1938届学生),可见以大科学家为核心的学术团体会形成科学家的人才链条,不断培育出新的大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