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1)

滴滴没那么惨,如果看着惨,那也是装的。

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2)

昨天下班,为了安慰滴滴,斯基让它薅了一把羊毛。

斯基出了24元车费,司机赵师傅到账16元,滴滴拿走8元。

滴滴果然拿走了少的那部分。

在几天前,滴滴那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公司。

发布会没开,敲钟仪式没有,PPT没做,直到美股快开市了,瞒不住了,才对外宣布即将挂牌的消息。

看看人家上市多低调,再看看叮咚买菜,流通盘屁点大,还要你忘记股价,做时间的朋友。

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3)

然而“别人家公司”的光环才顶了2天,有关部门就来了命令:“滴滴出行,下架!”

下架的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只是放在这个节骨眼上,围观群众就觉得好戏来了。

大家开始划重点,类似“防范风险扩大”都被加粗加黑了。

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4)

划着划着,围观群众就觉得滴滴的结局哪能只是下架,那不得退市啊。

不不不,可能是要破产。

据说普通人在热搜上看滴滴好戏的时候,聪明人已经在滴滴上借钱赌滴滴破产了。

不过,光是今年,就有几百个APP乖乖下架了。

这中间有吃瓜群众比较聚集的脉脉、天涯社区等热门APP,但大多数人压根不知道它们被下架过。

为啥不知道呢?

因为下架并不影响老用户的使用,只不过新用户在应用市场里搜不到“滴滴出行”了。

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5)

有人就说了,这能有多伤筋动骨?

2020年4月,滴滴新成立了一个职能部门叫“用户增长部”,这个部门要在3年内实现全球月活8亿用户的目标。

但以滴滴目前的胃口而言,国内新韭菜能带来的饱腹感没有那么强了。

毕竟,从滴滴出行招股说明书里也可以看到,它在中国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了1.56亿。

差不多每八九个中国人当中,就有1个人习惯用滴滴打车。

即便在忽悠美国韭菜这条道路上,滴滴也不拿国内的用户增长说事了,这茬在招股书里提都没提。

基数大了,增不增长的,就没那么重要了。

现在,它更在意的是境外用户下不下载,下载后够不够活跃。

所以,倒是“境外用户从2300万增加到6000万”这件事,更值得放到资本故事里划一下重点。

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6)

300多亿身家的程维,是个狠角。过去9年,是他接二连三干掉对手的9年。

程维曾在为数不多的一次采访中说:

没有一招是能让你不断地去生存和赢得竞争的,尤其是上一次竞争致胜的路径,是你未来最大的瓶颈。

翻译过来就是说:只有比上一次更狠,下一次你才有可能赢。

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7)

滴滴的第一个对手是“摇摇专车”,这个对手当时手上有滴滴100多倍的资金。

为了干掉“摇摇专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滴滴被爆出会向司机端推送假订单,制造订单繁盛的假象。

当时的司机们接不到单,还怪自己手速不行。

之后,滴滴用一个比一个狠的招数干掉了大黄蜂、快的。

2015年,更强劲的对手扑过来了,Uber说要在一年内进军中国100座城市。

当所有人都觉得滴滴必死无疑的时候,程维跑到美国投资了 Lyft,跑到东南亚投资了Grab,跑到印度投资了OlaCabs,跑到中东投资了Careem,跑到欧洲投资了Taxify。

哪里有Uber的竞争对手,滴滴就在哪里点上一炮,分散Uber的火力。

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8)

一个又一个的对手,被滴滴给干掉了,但它就是不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

它在招股说明书里说了,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对手成熟、低成本、资本充足,分分钟就能干掉滴滴。

有个叫嘀嗒出行的平台,在2019年就声称,以66.5%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拼车服务提供商。

滴滴就不一样了,藏着掖着,就怕人发现它是“中国最大”。

滴滴的柳青曾有一个经典解释:

我们做的是出行行业, 包括去哪儿、神州租车、Uber或携程都属于出行领域, 所以我们不涉及垄断。

昨天接斯基订单的司机赵师傅说了,滴滴真的惨。为了庆祝滴滴被下架,高德出行给司机免佣3天。

赵师傅没去,他觉得司机们都去那边了,也不会有订单留给他了。

按照赵师傅的说法,现在想跟滴滴抢生意的平台,能说得上来的也有几十个,但这些平台加起来的订单都干不过滴滴一家。

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9)

斯基给赵师傅出了个主意:你同时接几个平台的单啊。

赵师傅嘴上不说,心里大概在骂斯基煞笔。这么香的操作,难道他们没想过?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10)

这些平台把规则拿捏得死死的,尤其是滴滴,如果派单被拒接,就会被扣分。

扣的分多了,在抢订单的时候就会被排在后面。那么同样忙活一个月,很可能每天少挣一两百块钱。

这样一来,赵师傅压根不敢离开滴滴去接其他平台的单。

这规则定的,连阿里“二选一”都自愧不如。

这几年,滴滴最享受的,就是别人看它不爽但又干不掉它的样子。

得了便宜也就算了,滴滴还要卖乖:你看我的网约车业务利润只有3.1%。

总价100元,司机拿走了79.1元,补贴了乘客10.9元,滴滴运营花掉了6.9元,滴滴利润差不多还剩3.1元。

听起来没毛病。利润只有3.1%哎,你好意思说滴滴垄断?谁家垄断行业长这样?

这点利润,农林牧渔都看不上。

但,财务会计口径这门课博大精深。

斯基给你换一种算法:100元刨去司机拿走的79.1元,甭管拿去讨好乘客了还是运营了,反正滴滴实际到手20.9元,最后剩下3.1元。

那么利润率应该是这么算的:3.1除以20.9,利润率14.8%。

Uber和Lyft采用的都是这种口径,收入是剔除司机收入后的佣金收入。

况且这还是补贴乘客后的利润,哪一天,乘客也不补贴了,利润就更藏不住了:

14(3.1 10.9)除以20.9,利润率就达到了67%。

滴滴要脸不(滴滴你别装了)(11)

垄断不垄断的,斯基说了也不算。

但斯基知道,滴滴手里握着上千万司机的生计。

一名司机,一个筹码。

2016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率领100人的庞大团队,参观滴滴,拜访取经。

滴滴没有100人的会议室,于是在最下面的培训教室接待了郭台铭,郭台铭说,富士康解决了140万人的就业,你们有多少员工?

程维说:

我们员工不多,但有1700多万司机。

在中国,总人口破千万的城市也就只有1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