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容易被美的事物吸引,会在潜意识主导下向其靠近。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变美”已经在人身上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的鼻梁坚挺,甚至想出了捏鼻梁的怪招。今天,【萝宣家】就聊聊孩子的鼻梁子,也就是面相学所说的山根。

咱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很多孩子鼻梁的地方发青,有些孩子甚至会有一道明显的青筋。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留心的话,会发现这类孩子大多偏瘦、吃饭不好、爱挑食,甚至烦躁、晚上睡眠也不好。有些孩子更明显,会出现头腹痛、发黄、脸色黄、个子小等症状。为什么?

孩子脾胃虚寒按哪个穴位(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1)

山根,又称王宫、下机,为两目内眦之间的鼻梁部分。鼻为肺之外窍,目内眦间又为手太阳小肠经脉所至、足阳明胃经所起,故山根与肺、心、脾诸脏关系密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熏于面。”加之小儿皮肤薄嫩,内部脏腑的各种性质变化易通过山根附近脉络的色泽而有所体现。《幼幼集成》中说:“山根黑青,每多灾异,山根,足阳明胃经所起,大凡小儿脾胃无伤,则山根之脉不现,倘乳食过度,胃气抑郁,则青黑之纹,横截于山根之位,必有病史延绵,故曰灾异。”

可见,山根是中医望诊的内容之一,不正常的青筋突起,往往提示了各种疾病。为什么山根青的小孩脾胃弱,脾气大?

从中医五行上来讲,脾属土,主黄色;肝属木,主青色。木和土是相克的关系,这点很好理解,植物可以涵养土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话,多种树就可以克制住了。

孩子脾胃虚寒按哪个穴位(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2)

所以,小孩子脾虚的时候容易肝旺,脾虚的时候肝木就会克脾土。所以当山根出现青筋,不论是天生还是后天,都会造成同样的结果——脾胃虚寒,中焦能量不足。脾土生肺金,脾虚肺亦虚,所以孩子容易感冒、咳嗽、腹胀腹痛、消化能力差!中医认为青色属肝,肝藏魂,与情志活动有密切关系。山根青的孩子,大多是容易受惊吓,睡眠不安,夜惊、夜啼,容易肝气郁结,脾气急躁。

针对脾胃不和的症状,可以考虑服用小建中汤(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黄芪)。小孩生长很快,肝气相对较盛,但是脾胃比较娇嫩脆弱,土气较虚,着急供给营养但是吸收又可能来不及,所以积食、腹泻、便秘等偶有发生。小建中汤在桂枝汤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调节人体脾胃的基础上,重用麦芽糖补脾胃,并加大芍药用于柔肝调肝,从而达到了调节肝脾平衡的作用。小建中汤含有桂枝汤,含有芍药甘草汤,含有麦芽糖。对于孩子而言,比较适合于比较瘦,营养吸收不好的孩子,有的可能会有挑食,有的吃一点主食就不想吃了,有的偶尔会有腹痛,有的眼睛和鼻子之间会有青筋,有的睡眠不好,有的可能有点寒性便秘,但这些也不一定全都会有。在孩子不感冒的时候可以服用小建中汤,也不一定要当作药那么准确和连续,可以是服三四天停一两天。用小建中汤调理一段时间以后,会感觉到小孩胃口增加,体重上升的哟。

再说说横青筋和竖青筋

关于青筋还有另一种看法,这种看法认为青筋的根本是肝火所致,不过因为肝热有时下行,有时上行,肝热上行去肺部捣乱,下行去脾胃处捣乱。因为下行居多,所以多数人见青筋就说孩子脾胃有伤。

孩子脾胃虚寒按哪个穴位(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3)

而肝火具体上行还是下行,要根据青筋的横竖来判断。

如果青筋是竖条的,则是肝火上行至肺,孩子易出现肺部呼吸系统疾病。

如果青筋是横条的,则是肝火下行,孩子容易出现脾胃病变,泄泻、惊泄、大便色青等症状。

根据饶宏孝对1000例小儿面部山根脉纹形色进行分析,认为山根青筋以横纹居多,且多见于脾胃病。(发表于《辽宁中医杂志》中的《一千例小儿面部山根脉纹形色的临床分析》)丁敬远等对197例反复呼吸道患儿进行观察发现其中123例面部有青筋,中医症型以脾肺两虚居多。(发表于《中医杂志》中的《山根青筋望诊对诊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对于鼻梁有青筋的孩子,家长们也不用过于焦虑,如临大敌。可以通过学习小儿推拿手法,作为孩子清肝健脾的日常保健,既增强了亲自互动,又帮孩子补了脾土,土壤肥沃了,孩子自然也健康。

1. 补脾土

用你的左手抓着孩子的左手,用您右手的大拇指顺着孩子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补脾经了,300次。

孩子脾胃虚寒按哪个穴位(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4)

2. 清肝经

肝经穴是从食指指根到指尖的一条直线,从指根向指尖推为清肝经。150次即可。

孩子脾胃虚寒按哪个穴位(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5)

3. 揉板门

孩子脾胃虚寒按哪个穴位(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6)

(上面的红色区域就是板门穴,顺时针揉就可以了,每天150~300次。)

除了脾经穴外,还有一个穴位叫板门穴,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板门穴跟脾经穴一样,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它就在大拇指下方手掌上那片厚厚的肉上。

脾经穴和板门穴是两个非常好的保健穴,如果孩子肚子胀、不消化、不爱吃饭、干巴瘦、脸色发黄等等,家长可以常给孩子揉揉这两个穴位。

4. 揉中脘

孩子脾胃虚寒按哪个穴位(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7)

中脘穴对应的是胃的中部,所以刺激中脘穴可以促进胃的蠕动,中脘穴被称为“万能胃药”,它治疗主要是胃病,比如肚子胀、腹泻、便秘、胃痛、吃饭少、翻胃等等。有些孩子晚上不爱睡觉,翻来翻去的,家长给揉揉肚子,孩子很快就睡觉了,这就跟中脘穴有很大关系,揉肚子刺激到胃了,胃里舒服了,不瘀堵了,自然就睡着了。

5.捏脊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5遍。

孩子脾胃虚寒按哪个穴位(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8)

捏完后,局部的皮肤会略显潮红。此时,再用手掌在宝宝背部轻轻地上下摩2~3次,帮助宝宝背部放松。

由于孩子很小,大人的手很大,所以捏脊能刺激的经络有,督脉、膀胱经、华佗夹脊。每天不断的刺激,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调和五脏六腑,捏脊是整体调理,是买一送N,好处多多经常喜不自胜!

6. 按揉足三里

以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每次300下。

按揉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

孩子脾胃虚寒按哪个穴位(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9)

家长们要记住一句话“肚腹三里留”,啥意思呢,胃肠有疾先找足三里穴。家长们还要记住另外一句话“揉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还是个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要穴。足三里穴也很好找,外膝眼下四指的地方就是啦。左右腿各揉150次。

7. 摩腹

宝宝的胃肠比较娇弱,喂养、护理稍有不当,就容易积食、拉肚子。父母平时可以经常给宝宝摩腹,以调理肠胃、理气消食。

孩子脾胃虚寒按哪个穴位(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10)

顺时针通便,逆时针止泻

一共七个步骤,整套手法有清有补,家长们经常做,会发现慢慢地,孩子鼻梁上的青筋就会慢慢消失啦!

萝宣家小中药推荐系列文章:

蚊虫叮咬后奇痒难忍还血肿?有个中成药能帮忙!

一起追本逐末看看藿香正气水

小儿咳痰的克星:鲜竹沥液轻松搞定大难题

呼吸道合并消化系统病症二合一小药:健儿清解液

助消化的好帮手:大山楂丸

小儿感冒不用愁:小儿感冒宁糖浆

肠胃清道夫保和丸的三步曲:化食、化湿、清热

宝宝大便干结的克星:小柴胡颗粒

助消化增胃口的神器:麦芽糖

堪比蜜糖的止咳祛痰小能手:川贝枇杷膏

家庭小药箱之中成药详解1(咳嗽篇:寒咳)

小痘痘我不怕之清温利湿的佳品:三豆饮

桑菊饮、排脓散、二陈汤的化裁合方:清宣止咳颗粒

上火牙疼不用愁:固齿神方帮你怼牙痛

轻松三步掌握小儿推拿ABC

中医育儿之雾霾杀

K.O.重口味:常见病治疗之狐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