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广富

老音响放老歌(忘不了当年的大喇叭)(1)

一朵牵牛花,开在大树杈。天天唱大戏,村民喜欢它。每天的凌晨,东方的天际刚刚出现一抹亮光,俺村的大喇叭就准时响了起来。

先放一段豫剧《朝阳沟》,刺刺啦啦的高音喇叭里就传出了老书记的声音:“喂!喂!我说,我说,下面我说个事。”老书记用他的方言加普通话,开始了广播。一国际,二国内,国内外形势讲了一遍,最后才拉到俺村里农业生产上。

老音响放老歌(忘不了当年的大喇叭)(2)

村里的好人好事,不良风气,谁家青年助人为乐,谁家媳妇孝敬公婆,谁家的猪拱了队里的白菜,谁家的羊吃了地里的庄稼。大事小情都会在大喇叭上说道说道。

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手机。听新闻,了解上级政策,听天气预报,听戏听歌曲,靠的就是大喇叭。它可是一花独秀,人人爱听的“百事通”。

老音响放老歌(忘不了当年的大喇叭)(3)

俺村书记是个戏迷,他买来了豫剧《朝阳沟》的唱片。他爱听,村民也都爱听,大喇叭每天都播放。

我是伴随着《朝阳沟》欢快的旋律,从少年步入成年的。这部深入人心的优秀剧目,影响了几代人,脍炙人口,人人会唱,成了时代的流行曲,它在农村人心目中,再红火的赵本山小品,也赶不上豫剧《朝阳沟》。

村里一些年纪大、耳朵背的老年人,离喇叭远了听不清,干脆提溜着马扎子坐在架设大喇叭的树底下。既乘凉、又拉呱、还听戏,“近水楼台先得月”。

老音响放老歌(忘不了当年的大喇叭)(4)

听戏的老人中,有个本家二爷爷,他教过书,是村里的文化人,一个老学究,爱咬文嚼字抠字眼。

有一次我在树下过,他硬是拉住我问:“这个朝阳沟里的选段,麦苗儿绿油油好似绒毡……小杏儿像蒜瓣把树枝压弯……这是银环下乡时一路看到的风景,麦苗绿油油好似绒毡的季节是在清明前,这时杏儿刚开过花,怎么能像蒜瓣把树枝压弯呢?你说这唱词有没有毛病?”

老音响放老歌(忘不了当年的大喇叭)(5)

我说:“二爷爷,您说得对,这是编剧杨兰春的失误,你也别太较真,文艺作品嘛!很多都有毛病,你说小品《装修》吧!黄大锤一锤子把水管砸断了,往外喷水,自来水有压力能喷水,可没有味,有味儿的是污水,污水没压力能喷到地面上来吗?这就说明小品的编剧、演员、春晚总导演都没有这方面的常识,集体失误。”

我又说:“二爷爷,要不,您去找杨兰春改改。”他裂开嘴笑了,我笑了,大家都笑了。这文艺作品嘛,别太较真。

老音响放老歌(忘不了当年的大喇叭)(6)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变,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随着新生事物的兴起,昔日风光无限的大喇叭,被信息网络所取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上了岁数的人,还时不时想起曾经给人们带来快乐生活的大喇叭,它那高亢激昂、欢快悦耳的旋律,还时常回荡在耳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