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道刘禹锡被调往夔州(今重庆奉节县)

刘禹锡名言带出处(分解刘禹锡七)(1)

而刘禹锡先前在夔州的诗句留下的名句,一个是李白的“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另一个是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这两位作诗时已经是没落的晚年。

而刘禹锡到这里的时候虽不能说是壮年,但是人生新的起步,唐穆宗李恒新帝登基,夔州刺史的职位让刘禹锡看到了新的希望!

《竹枝词》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名言带出处(分解刘禹锡七)(2)

这后两名比李杜两人在夔州留下的名字更是千古名句了。

如果你认为今天这诗里的‘晴’字已经被人们转化为‘情’字,这诗句的意思已经变成了男女爱情中的暧昧。其实全唐诗中记录的就是情字!

究竟是女孩听闻江上的少年歌声心生情愫,又或是刘禹锡用天气来描写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不知这将来的仕途是晴是雨?

在刘禹锡给皇上写的《夔州刺史谢上表》和两篇《夔州论利害表》中不难看出他内心对于回到政治中心的渴望。

在《夔州论利害表》中他写道“权臣奏用,分判钱谷。竟坐连累,贬在遐方。”,我也不得不说刘禹锡也是有虚伪的一面的,就这么把王叔文给卖了!

但这个唐穆宗又岂能因为你的三篇文章就用你,所以刘禹锡只能以巴山蜀水为伴!

正如他若干年后写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但就如有雨就有晴,有失必也必有得,得到的是闲暇之余带来的灵感,《竹枝词》共有十一首,刘禹锡在夔州的诗比朗州和连州时更为人喜爱。

刘禹锡名言带出处(分解刘禹锡七)(3)

长庆四年刘禹锡又接到了调令去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

本来是想夔州与和州同写,但刘禹锡在和州的文章太过出名,《陋室铭》和《乌衣巷》都出于和州时期所以还是分开写。

刘禹锡名言带出处(分解刘禹锡七)(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