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也会爆粗口,不过是人之常情。

古往今来,孔老夫子一直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其扯旗放炮,儒家之思维模式更是被历代王朝的掌舵人所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明的正统思维。为此孔子的位置更加被拔高,至于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尊称显得尊崇备至。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师的地位自然无人企及,自身优良的品质也成为诸多弟子学习的典范。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甚至为孔子这个圣人难免犯错误。所以,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孔子也曾因为与弟子生气发火而说过“脏话”,没曾想这次犯错无意中传播甚至长达2500年,一度成为很多职业老师的口头惯用语。

孔子讲的一些名言(孔子说过一句脏话)(1)

孔子作为门下3000名性格各异学生的老师,周游列国也不是游山玩水,遇到了有点淘气的学生,偶尔有点按捺不住。其时就有一名门生宰予让孔子无可奈何。小伙子很聪明,但平时个性比较的张扬,和孔子提倡的完全相反。并且宰予关于学业不太努力,让孔子很不省心。宰予小孔子29岁,口才一流,曾追随孔子环游各国,游历期间也常受孔子差遣,说白了就是很会来事儿。不过有一次却玩脱了,让孔子下不来台。鲁哀公问询宰予为什么祭拜的牌位是用木头做的。当时宰予会说:“夏朝用松木,商朝用柏木,周朝用栗木。究其原因,与栗木,是让人不寒而栗。”

孔子讲的一些名言(孔子说过一句脏话)(2)

而这时候孔子就在众人之旁,要知道孔子是念念不忘的是复原周礼,而作为师傅的宰予却在诋毁周朝!孔子听了之后恨之入骨,也真的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回应,只好说“以前的事情不不在追究”。”我们都知道,春秋末期以来,三年守孝是来一直倡导“大孝道”。在孔子非常注重人类的伦理道德,三年守丧自然是其公认的。然而宰予却向孔子提出贰言,他觉得三年之丧不可取,在《史记·仲尼门生传记》中就记录宰予话:“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仪,礼仪一定不好; 三年不为喜乐,乐必崩 ,因此认为可以改为“一年哀悼”。

孔子讲的一些名言(孔子说过一句脏话)(3)

显然,宰予认为三年亏损应该改为更合理。孔子听后很生气地说:我们3岁的孩子从他们的父母拥抱它,他们是守丧三年,终究于此,我们不应该吗?”孔子要求他遵守孝道一年这样做,说你会放心吗? 宰予却暗示很心安,让孔子很无语,最初孔子被品评其为“不仁” 。即便宰予说出了很多让孔子朝气的谈吐看法,但孔子关于这个门生仍是喜爱的,批评他过后也会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他,真正让孔子失望的是他的懒惰。因为孔子班每个人都认真听课,忙着写笔记,宰予往往是不以为然,他认为关键是要了解的知识,而不是听写。

孔子讲的一些名言(孔子说过一句脏话)(4)

所以他经常听一会儿,然后开始打瞌睡。曾经有一段时间,孔子很生气,随口就说出了一句“脏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宰予,因为这个人就像是一个烂木头,是多么不雕,又像是一个桩墙是肮脏的一样,不能让他更多的污染。然后逐渐流传下来,成为在老师的从业生涯执教惯用语,自然有点烂泥扶不上墙的愤慨在里面。不过也有欣赏宰予的人,比如唐玄宗就对这种性格比较看对眼,不仅追封为“齐候”,还跻身“孔门十哲”之列。

  • 参考资料:《孔子何以称为儒家刍议》、《史记·仲尼门生传记》、《史记·孔子世家》
  • 版权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出品: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史评随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