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长在网上质疑小学课本中“蚂蚁搬家要下雨”的谚语,说不科学,要求删除。理由是若蚂蚁有那智商,为什么开始不把窝建到高处?教材编写组回应说交编审专家审议。
许多网友留言反驳,说这是老祖宗几千年经验的总结,没错,自己从小长在农村也亲眼见证过。批评家长是吹毛求疵,自作聪明。
北京市气象台高工张某模棱两可地说,天气谚语有一些有科学依据,但大部分是实践经验的累积,没有严格的“科学论证”。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冉某说,诱发蚂蚁经常性迁移的原因可能跟它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有关,且有些蚂蚁本身就有周期性迁移的习性,蚂蚁搬家和降雨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
双方争执的焦点在于蚂蚁搬家预示着要下雨是否科学,或者说是否经过科学论证。什么是科学论证?概而言之,要么是仪器能观测到,要么是数据样本足够支撑。那是不是任何事物都必须经“科学论证”才能确定对错?未必,人要吃饭就不用论证,说有外星人也论证不了,当前的科学手段并非万能的。
专家以“关联度”为依据否认该谚语的可靠性,涉及到动物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联性问题。那蚂蚁搬家与下雨有没有关联呢?蚂蚁搬家与下雨,表面看是小葱拌豆腐,扯不到一起,但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千丝万缕,并不是只有手拉手或嘴对嘴才算有关联。人与环境没有直接关联,但人通过皮肤感知温度,通过视觉感知色彩,通过听觉感知声音,从而提前作出判断并拿出应对策略,无时不与自然发生着关系。燕子低飞、蜻蜓扎堆是大雨的前兆,猫狗狂燥是地震的信号,燕子蜻蜓与天气、猫狗与地震有什么关联?没有,只是它们敏锐地感知到了环境异常。同样,蚂蚁能不能通过它们的器官感知天气变化?不知专家研究过这个问题没,至少老祖先的实践验证告诉我们,蚂蚁可能是通过搬家这种避害方式,间接地证明它们感知到了天气变化,只是科学可能还没有研究出其中的奥妙。科学解释不了,不等于不存在。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经验与科学是并存互补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许多科学研究正是在经验基础上推进的。拿当下的所谓科学论证否认几千年的经验,是将两者对立起来的方法论,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现在许多日常知识和谚语都与农业息息相关。大的方面如“农历”,这是我们先祖根据四时变化和太阳运转规律,在经验基础上总结出的本土历法,其中的二十四节气,每节气分成三候,更是较为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至今还用。小的方面,总结出了云雾与天气关系,如朝雾晴晚雾阴、山尖雾水葫芦、山根雾晒破肚等,形成了相应领域的谚语。这些没有仪器测量,没有专家研讨,而是百姓在足够量的实践样本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并且早已走在了现代科学的前面。如果专家没有证据证明其错误,就不该想当然地否定。
道理很浅显,为什么还有人自作聪明?我觉得,表面看是说蚂蚁搬家会不会下雨的问题,本质上是如何对待古人经验的问题!
现在对待古人知识,有种明显倾向,就是全盘否定,好像今人比古人聪明。
表现之一:贬低古人。只要是古人说的或古人的东西,就认为是落后的,愚昧的,必须扔掉。比如好几代人在历史课本中看到的张衡地震仪,有专家研究后说无法预测地震,根据就是仿照出来的预报不了地震,于是历史课本中删除了。男人不能生孩子,因为男人和女人外表像就断定女人也不能生孩子?仅凭仿造得无法实现其功能,就否定原物真相,非常可笑。人体经络现在仪器测不出来,就有人否认经络的存在,进而否定中医经络学,但又无法解释针灸原理。他们看来,无法解释的或看不到的,都是不存在或者错误的,甚至发展到只要是古人的、传统的,都该摒弃。
表现之二:肆意歪曲古文。如《卖油翁》,本来欧阳修想说的是“唯手熟尔”一理,竟有人说卖油翁是卖弄,引出一番说辞。杜甫写《石豪吏》是反映百姓之苦,但有学者解读为“咱们的军队在征兵”“石壕吏是国家公务员”。“远上寒山石径斜”,学者不顾古文音律,说斜应读xie,不应读xia。更有甚者,说古诗文不能造芯片,是无用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这不仅仅是否定历史,也是否定传统文化,是挖中华民族文化大树之根的恶劣行径,是打着科学幌子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的背景下,对这种思想须高度警惕。
退一步讲,即便说“蚂蚁搬家天下雨”的说法不科学,但其背负的传统文化基因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现在农业日渐萎缩,新生一代中很大一部分分辨不出麦苗和韮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不为过,更惶论了解农村了。远离农村,又对农耕文化不了解,那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对中国农村有感情或有更多认知,恐怕就有点奢望了。在课本中加入农谚,让孩子们在点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意义,了解先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历程,不仅有助于拓宽孩子知识面,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农谚对与错那点事,相信随着孩子成长,他们终有辨别能力,无关祖国未来之大局,但若缺了传统文化熏陶这一环,是很难补上的,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以那点小小的未必是错误的知识与民族认同感比较,孰轻孰重,自见分晓。
当然,先人对自然的认识并非100%正确,不能将古人的经验照搬全收,但今天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也有失误,我们也不能因为预报失误而全部否定。对古人可以质疑,但在没有确凿证据推翻古人谚语之前,谦虚地、辩证地对待才是应有的态度。其实,今人并不比比古人聪明多少!
还回到蚂蚁搬家与下雨的问题上来。我小时候长在农村,每日与蚂蚁为伍,对蚂蚁搬家深有体会。蚂蚁排长队不一定下雨,因为那未必是搬家,也可能是赶集,但蚂蚁搬家会下雨绝对是高概率事件,尤其是暴雨前夕一定能见到蚂蚁成群结队地忙碌,除非居住地蚂蚁少或没有蚂蚁窝。最近有个例子。我2021年5月22日看到网上关于蚂蚁搬家的争论,下午在小区院子看到了一堆蚂蚁在搬家。当晚,西安狂风骤雨。此事有当日拍摄的视频为证,有气象部门下雨的记录。一次巧合是巧合,无数次巧合就说明,二者间一定存在着我们尚未认知的关联。
至于家长质疑说如果蚂蚁有那智商,开始为什么不把窝建在高处?这是用人的思维来代替蚂蚁的思维。螳螂交配时,母螳螂会回头咬掉公螳螂的头,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样。而且,人类不是也经常遭遇洪灾而流离失所吗?
为了孩子,请对古人高抬贵手吧!把那时间和精力用于帮助孩子学习不更有意义吗?
(2021.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