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解文无障碍,作诗称名。

9岁读颜氏《汉书》挑出一大堆毛病,并撰写长达十卷的《汉书指瑕》。

14岁上书当朝宰相针砭时弊,获宰相举荐,上达天听。

15岁时写了一篇《乾元殿颂》,为皇帝打败高丽后“大兴土木”解围。

16岁时50多门学科一考而过,中幽素之第,获封朝散郎,成为当时朝廷中最年轻的官员!

儿童高光、少年得意,这个大家嘴里“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大唐王朝的“初唐四杰”之王勃!


▌白头黔首多忧泪,惜不成名年少时。

诗圣为何会落到凄凉的地步(有人说他的死是天意)(1)

少年成名的王勃过上了潇潇洒洒的日子,却不料到一场大祸正向他慢慢靠近。

18岁的王勃声名正隆,在京城惹得一帮王孙贵族纷纷前来结交

皇帝14岁的儿子沛王李贤酷爱斗鸡,听说王勃多才,就曲意巴结他给自己助阵。得意之下,王勃手一哆嗦,就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自己的小迷弟斗鸡助威。

这篇文章被一群“熊孩子”广为传颂,整个长安城也为之轰动,然后这篇檄文就传到了高宗李治手里。

李治捧着檄文勃然大怒!

一直对他父亲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父退位”耿耿于怀的李治,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一幕兄弟手足相残的血腥画面。这是他隐藏在心底的大忌,没想到被这个他最欣赏的“小年轻”给揭穿了!

李治在宫里怒骂王勃是歪才,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把才华全都用在了歪门邪道上。一怒之下,他做出一个让他后悔半辈子的决定!


▌春风得意马蹄疾,不见长安处处坑。

诗圣为何会落到凄凉的地步(有人说他的死是天意)(2)

《檄英王鸡文》摘选

王勃被高宗明旨逐出长安,永不许回。

突然之间从天堂跌到地狱的王勃只好离开长安,开始了长达4年的巴蜀苦旅。

可是,天才的光芒是遮掩不住的,哪怕皇帝老子的“黑手”很大很大!

公元670年,被誉为“文章四友”第一的杜审言从汾州去蜀州任县尉。20岁的王勃给这位好友写了一首诗,至今仍被人广为传颂,视为送别之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大天才,你那时候真的只有20岁么?这得让多少“搔首弄姿”写诗半辈子的老头老太太们惭愧得无地自容啊!

这首诗辗转传到了一直关注他的高宗手里。李治在宫里捧着他的诗急得团团转想要把王勃召回来,却又担心非议,迟迟没有发出旨意。


▌莫道天才无适处,总教白首汗长襟。

诗圣为何会落到凄凉的地步(有人说他的死是天意)(3)

公元675年,王勃去往交趾探望做官的父亲正好路过南昌。当时滕王阁刚刚重修好,都督阎伯屿听说王勃就在南昌,连忙派人请他过来参加诗会。

阎都督其实不知道王勃多有才华,他“设局”请王勃本来是想捧一捧自己的女婿,为滕王阁写一篇赞美的文章。而来赴会的各地才子、本地大咖都明里暗里知晓都督的意思。

可是王勃不知道,也不屑于知道,更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人生最巅峰的时刻,巅峰到光芒四射、照耀千古!

宴会之上,酒过三巡的各地才子开始高呼阎女婿的大名,请他为本次诗会作序一篇。

但是,王勃的名气早已传遍大唐王朝,不少他的“迷弟”就怂恿王勃也写一篇。酒喝到刚刚好的王勃同学错以为四周的呼声都是为他而起,半醺的他高声大喊:“拿笔来!”顿时,一群粉丝呼啦啦围了上来,把早已写好底稿的阎女婿晒在了一边。

坐在主位的阎都督一看半路杀出“程咬金”,一脸的黑气,借故更衣离开酒席

坐在帐后的他有点不安,就吩咐手下去盯住那个“愣头青”,看看他究竟能写出什么锦绣文章来?


▌相看人间娇客老,从来庸者妒天才。

诗圣为何会落到凄凉的地步(有人说他的死是天意)(4)

在帐后四平八稳坐着的阎大都督焦急地盼着手下报讯,不一会儿,手下跑来急吼吼说:“他写了,他写了!”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大都督不顾墨汁淋漓,接过手下抄来的文字,看了后冷笑一声:“也不过如此嘛,惜世人皆为此子名声所惑。”

过了一会儿,手下又过来跑过来:“老爷,老爷,他又写了好多!”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阎都督看着纸上轻华初透的文字,忍不住点点头。现在还有点天才的样子嘛,不过仍没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程度。看来,自己女婿那篇文章还是可以和王勃拼一拼的。

诗圣为何会落到凄凉的地步(有人说他的死是天意)(5)

文征明行书《滕王阁序》

思索中,又有手下报来,阎都督一看,顿时眉笑颜开:“都说这个王勃恃才傲物,今天居然能夸我,看来我是误会他了!”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后面的手下不断进来通报王勃的写作进展,阎都督的神色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凝重。直到他看到下面这一段时,再也忍不住了!每一句都是一副优美绝伦的风景大片,每一仗都如同天工之笔!

他知道,一篇千古奇文即将在自己的见证下横空出世。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于是,他连忙快步走出去见证历史,一群手下拥护着给他清了一条通道。

诗圣为何会落到凄凉的地步(有人说他的死是天意)(6)

阎都督直抵王勃的身后,可陷入文采喷薄状态的王勃却无知无觉,继续挥笔狂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此时的王勃已经陷入天人合一之境,神魂游荡于四荒八极,文思激荡在方寸之宣

当阎都督看到王勃因感慨自身际遇而发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悲鸣时,也忍不住为他的前程戚然。

然而,王勃并没有自怨自艾,出乎众人意料的从个人的悲伤中攀援而出。笔锋如重朴之刀,文意如腾渊之龙,志存高远!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看到这里的阎都督早已把自家女婿忘到九霄云外,忍不住拍着大腿忘形大喊:“天才啊!天才!”

诗圣为何会落到凄凉的地步(有人说他的死是天意)(7)

围观的诸家才俊也满脸红光,为自己明智地站在王勃身后连连喝彩。

写到最后,意犹未尽的王勃并没有忘记写此文的目的,留下了人生中最后一首传世的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看得不过瘾的众人还想让王勃继续参加诗会,可意兴阑珊的王勃拒绝了阎都督和众人的好意,一个人翩翩下了滕王阁,渡江而去。

被这篇文章震得七荤八素的众才俊,再也无心参加后面的诗会了,也匆匆向阎都督告辞。阎大都督知道大家的心思,无非是想急着第一个把这篇文章传播出去。

被王勃灌了一大碗“鸡汤”的他,笑眯眯地送走了众人。

刚送走众人的阎都督,马上急匆匆打道回府,他也有很多热爱诗词文赋的亲戚朋友啊!


▌相问轻华安可欺?至今帝子在苍穹!

诗圣为何会落到凄凉的地步(有人说他的死是天意)(8)

676年冬,年度爆文《滕王阁序》终于从南向北刷到了长安,深宫里的高宗迫不及待地读起了王勃的这篇千古奇文。

把大腿都拍肿了李治再也忍不住了,连声吩咐随身的太监找纸笔来,他要亲自拟旨把王勃再召回来!

可是,皇帝急了太监不急!

等了半天也不见随身太监动作的李治焦急地催他道出缘由,太监低着头缓缓说:“皇上,王勃已经不在了!”

公元676年,王勃在探望父亲归来后,于南海溺水而亡,终年27岁!

一篇横绝千古的《滕王阁序》,耗尽了王勃一生的时运。

王勃的早逝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这可是初唐啊!如果王勃一直健在,照他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诗仙和诗圣还怎么出场?

一篇《滕王阁序》,不仅翻开了大唐的盛世篇章,也吸引着大唐无数诗人竞相投身伟大的创作中去,为后世留下一篇篇精彩绝伦的诗文!


▌自古红颜多薄命,天才更比丽颜红!

诗圣为何会落到凄凉的地步(有人说他的死是天意)(9)

手绘版《滕王阁序》

真正的天才,永远都是压不住的!

唐高宗也许一直在后悔,如果不是他当初一时冲动把王勃逐出长安,王勃就不可能渡海溺水。如果他不是顾及自己的声誉,也许王勃现在还留在他身边。可是,这世上没有如果!

到了盛唐,逐渐有人开始批评初唐四杰,气愤的杜甫立即写了一首诗,骂尽魑魅魍魉,为王勃等人辩护。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李白对王勃虽然没有明显表示过钦佩之情,但他最钦佩的孟浩然夫子却对王勃推崇备至,并在黄鹤楼送别时,用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劝慰前来为他送行的李白。

诗仙的才气那也是超绝的,对王勃不服气的李白当即写下了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圣为何会落到凄凉的地步(有人说他的死是天意)(10)

王勃的早逝,不得不说是初唐最大的“人文”损失!

但是,他就像一颗最璀璨的星星,永远地照耀着初唐的天空!

而他的这篇《滕王阁序》,音律、用典、辞藻、对仗皆张弛有度,文采飞扬,被后人称为横绝千古的最美骈文,永远在最美的心灵里流动、蕴养!

这篇幅长6米的手绘版《滕王阁序》,正面是气势磅礴的彩绘画卷,反面是文征明的行草真迹,附赠对这篇骈文的注释和滕王阁背后的故事。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学习价值,是送给爱读诗词孩子的最美礼物。

一大桶肯德基的钱,就能换来滋润孩子心灵一生的绝世华章,这钱花得绝对值!

#618购物狂欢节##我是陪读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