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图片来自网络,用精练语言为您详解《雍正王朝》细节。

康熙晚年“九龙夺嫡”十分激烈,因为办理江南筹款赈灾和追缴国库欠款,雍正被朝臣们称为“冷面王”,康熙皇帝希望雍正做个不党不争的“孤臣”。然而,正是这个表面上吃斋念佛,似乎整日闲云野鹤的四阿哥胤禛,私下里并没有闲着,只是他在选找下手的机会。

四阿哥的储位之争(四阿哥一出鸿门宴)(1)

太子胤礽复立后,康熙为了进一步观察和考验太子,最后一次下江南,并让太子监国。可这个太子好了伤疤忘了痛,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小心理政,反而变本加厉,打压其它派系官员。这时,手下人向他透露刑部被关押的原江南巡盐道任伯安手上有一套《百官行述》,专门详细记录数百名朝廷官员的丑闻,如果拿到这套记录,就可以控制满朝大臣,进而控制朝政。只是任伯安有两个交易条件:一是放他回去,二是恢复官职。

太子对此很感兴趣,但把朝廷重刑犯无罪释放,风险太大了,毕竟上一次他被废就是因为刑部案发而起,所以这次必须找别人来做。为此,他想到了十三阿哥,并以杀了因与自己偷情而被废的康熙妃子郑春华为由,让十三阿哥上套。

十三阿哥对于太子的要求很为难,所以把问题带回去找四阿哥和邬思道商量。这个消息对四阿哥至关重要,他等来了太子再次被废的绝好机会,一场太子二次被废的大幕就此拉开了。

四阿哥的储位之争(四阿哥一出鸿门宴)(2)

要扳倒太子,必须要拿到《百官行述》和太子与任伯安作交易的那封信,但如果没有放了任伯安,就无法拿到物证,可放了他,又违反清朝法律。这时邬思道想到了“罪犯越狱---追捕逃犯---得到罪证”的办法,以刑部疏忽为由,故意让任伯安逃跑,然后通知年羹尧,以进京述职名义路过江夏镇缉凶,抓获任伯安后逼他拿出《百官行述》。

事情完全按照邬先生的谋划发展,年羹尧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拿到了那封信和一张《百官行述》当票,只是附带血洗了江夏镇700多活口。四阿哥获得当票后,立即派手下高福取当,可狡猾的任伯安却和当铺签了一个协议,非本人不能取当,现在任伯安已死,事情似乎遇到了死结。

邬思道无奈,只能出险招,让李卫带上四爷府上的珍宝去那家当铺典当,然后以四阿哥府上东西被盗为由全城搜捕,最后目标当然是这家当铺,查出了四阿哥府上“被盗”的东西,掌柜无奈,只能任十三爷的人摆布,交出了最为关键的《百官行述》。

事情发展到这,似乎一切顺理成章,四阿哥拿到罪证,要么控制百官,争取有利地位,要么上交康熙,导致太子再次被废。可如果就这么简单,就看不出本剧的厚重精彩,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请看四阿哥的下一步表演:

四阿哥的储位之争(四阿哥一出鸿门宴)(3)

一是主动拜访八阿哥。此前八阿哥一伙正在苦苦搜寻江夏镇血案真相,正常的思维是,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犯下蹈天大祸,掩盖还来不及,可四阿哥却主动挑明,说年羹尧路过江夏镇,奉十三阿哥之命捉拿钦犯任伯安,遇到任伯安勾结当地总兵反抗,被年羹尧全杀了。拒捕等同于谋反罪啊,年羹尧把他们全杀了,八哥一党也无话可说。

二是大宴众皇子和上书房重臣。四阿哥在家里摆下酒宴,请了主要的皇子,还是上书房重臣马齐,酒过三巡,叫人搬出几大箱上了封条的《百官行述》,一把火烧得让所有阿哥们惊诧无比,可谁也说不出什么,而且还有马齐作证。当然,第二天就有消息传到康熙那儿去了。

三是嫁祸废太子责任。事情发展到这时,太子被废只差那封信了,只要康熙收到这封信,太子必废无疑。但是,这封信让谁送很关键,由四阿哥直接送,就向康熙表明了太子被废是四阿哥谋划的,也就破坏了他长期在康熙眼中爱护兄弟的好印象。所以,无论如何这封信只能由八阿哥一党去送,但这种事不能明说,只能选择巧妙方式。

四阿哥的储位之争(四阿哥一出鸿门宴)(4)

而八阿哥也在选找这封信,并查明信件在四阿哥府上。此时,四阿哥手下高福因为与李卫、翠儿的三角恋问题暗自伤神,中了八阿哥的计,邬思道发现后,决定将计就计,故意让高福盗信给八阿哥,最后以十四阿哥名义寄给了康熙。

四阿哥的储位之争(四阿哥一出鸿门宴)(5)

事情的结局是:四阿哥烧了《百官行述》,断绝了有人企图控制朝臣的阴谋,康熙内心暗喜,认为四阿哥顾全大局,也默认了他就是未来的接班人;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一伙把信寄给康熙,成了致太子被废的直接责任人,康熙表面不说,心理却更加厌恶八阿哥一党;太子自行找死,再次被废,从此永远退出了政治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