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1)

好奇心是人皆有之的东西,在看到有人骑着高头大马的时候,除了感觉到十分帅气之外,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何至今为止,也几乎没有听过有人骑斑马?

与常见的马相比,斑马的外形更加突出,有着漂亮的斑纹,如果骑出去必定是一件很拉风的事情,然而至今为止人类也未将斑马驯化成牲畜,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肯定有人做出过尝试,那么斑马究竟能不能骑呢?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2)

斑马

斑马家族

我们常说的斑马并不是指某一种动物,而是指一类动物,斑马是非洲独有的动物,共分三个亚种,分别是:

  1. 生活在非洲东部的细纹斑马,也是体型最大的斑马,体重为350-450千克之间,主要外在特征就是身上的条纹较窄,条纹之间的距离很小;
  2. 生活在非洲西南部的山斑马,是三种斑马里面体型最小的,体重为240-372千克,主要特征是颈背的鬃毛较短,身上的条纹,以及条纹间的宽度也是在三种斑马之间;
  3. 分布最广的是平原斑马,在非洲东部、南部、中部均有分布,平均体重为350千克左右,主要特征就是身上的条纹最宽,间隔距离最大,而且雄性斑马喉部能够看到明显的垂肉。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3)

三种斑马及分布范围

斑马最早可以追溯到400万年以前,由史前动物克文马演化而来,克文马高大威猛,肩高能达1.4-1.6米,外形跟现在的细纹斑马类似。

不过克文马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马,这点我们可以看尾巴,真正的马尾巴是马尾,如同姑娘的马尾辫一样,而克文马的尾巴则跟驴尾一样,只有下半部才带有鬃毛。当今的斑马也继承了这项特征,它们的尾巴也是跟驴尾一样的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4)

克文马及斑马的尾部特征

斑马的优点

非洲多数地区天气炎热潮湿,所以很容易就滋生出蚊虫细菌,因此疾病容易流行开来,而斑马作为一种非洲特有的动物,经过长期观察,人们发现它与其他非洲动物、家马相比,抗病能力要强很多

而且它们有着超强的消化能力,即便是在食物较为匮乏的季节,斑马也能够在低营养的状态下很好地活下去,这点让其他植食性动物都自愧不如,也正是基于这些优势,使得斑马成为了非洲超大型兽群的其中之一。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5)

草原上的斑马群

斑马显著的特征就是它身上的条纹,这是一种先天的保护色,早在母体妊娠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出生之后的斑马即拥有成年斑马的外表,这对于它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极为重要。

斑马的条纹在阳光或者月光的照耀下,能够向不同的方向反射光线,这使得别的动物很难将其看清,整个轮廓看起来有些模糊,与环境融为一体,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让人无法分辨出距离感。简单来说就是在太阳下看斑马,会有一些重影,而且分不清它距离我们有多远。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6)

斑马条纹的一些应用

其实早在150年前人们就已经注意到斑马身上的条纹有这种“奇效”了,而且还将这个原理做了一些实际的应用,比如将一些军舰的外表涂上“斑马色”,用以迷惑对方。随着研究越来越多,人们还发现了斑马的条纹,在防止蚊虫叮咬上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加利福尼亚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一匹普通的家马穿上了不同外观特征的“衣服”,分别是:斑马条纹状的,纯黑色的,以及纯白色的,然后观察牛虻在这三种情况下的运动轨迹。

实验发现牛虻落在黑色、白色两个对照组频次明显要比落在条纹状对照组上面的要多得多,即纯黑色、纯白色的“衣服”比条纹状的“衣服”更招牛虻,进一步研究之后人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斑马的条纹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它影响了牛虻对距离感的判断,导致牛虻经常无法正常落脚,而是一头栽在条纹“衣服”上面。这项实验也正好说明了斑马为何不容易得病,毕竟蚊虫等疾病的传播媒介较少落在斑马的身上。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7)

斑马实验

斑马适合乘骑吗?

既然斑马相对于普通家马来说有这么多优点,但为何至今为止它们也没有广泛应用于乘骑呢?

简单来说就是斑马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能够被驯化作为家畜或者家禽的动物,都需要满足一定的特点,这方面我等下会讲到,在这之前先来看看历史上一些将斑马成功驯服作为乘骑动物的例子。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除了非洲人曾尝试过将斑马驯化作为家畜使用之外,大多数欧洲人驯化斑马都是因为好奇和好玩,英国殖民者来到非洲的时候,就盯上了这些与众不同的“马”,首先想到的就是将其驯化,大多数殖民者都非常有钱,又有“闲”,于是他们果断进行了尝试,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8)

人类骑着斑马

将斑马用于乘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沃尔特·罗斯柴尔德男爵,他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将几匹斑马驯服,然后用它们拉着马车招摇过市,甚至还在白金汉宫外面进行了一次表演,显然一副炫耀的架势,当然这项做法也如他所愿成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1907年,肯尼亚的一位男医生罗森多·里贝罗,也显得特立独行,因为他上下班的代步工具就是一匹斑马;

我国也有极少想要驯化斑马的例子,比如江苏昆山一位马友,就曾作出过这方面的尝试,经过大半年的训练,如今他的斑马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乘骑之用了。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9)

一些尝试骑斑马的例子

电影《斑马竞赛》讲的就是用斑马来比赛的故事,而电影里面所使用的斑马都是真实的,节目组事先就曾花费大价钱让人驯服了10匹斑马,经过顶级驯兽师的努力,这些斑马也不负众望,最终能够实现乘骑的目的。

历史上不乏将斑马用作乘骑的例子,早在18世纪欧洲人就已经开始尝试了,那么是不是就说明斑马适合用作乘骑用途呢?答案是否定的,目前为止人们从未真正意义上的驯化过斑马,一些成功的例子也只是暂时压制住了斑马的野性。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10)

电影《斑马竞赛》

上个世纪70年代,津巴布韦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就作出过尝试,想要努力去驯化斑马以作为畜力使用,但是后来人们意识到想要驯化“不羁”的斑马,就意味着要改变它们的本能,为了能够达到这些目的,使用一些苛刻的手段在所难免,而这些手段被认为是不人道的,所以最终这个项目不了了之了。

要驯化一种野生动物,理论上是能够实现的,俄罗斯科学家德米特里·别利亚耶夫曾做过一项长达60年的实验,他通过代代选育之后,成功地得到了性格温顺的狐狸,而且这些狐狸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狗的特征,比如耳朵松软下垂,尾巴开始卷曲,只要时间够久,多数动物均能被驯化。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11)

实验中的狐狸

经过代代选育,斑马也是可以被驯化的,但是它们并不适合用于乘骑,首先有一项特征就让人忍受不了,它十分“聒噪”,基本上每隔几分钟就要嘶鸣一下,在斑马群里面,如果有一匹斑马开始嘶鸣,其他的斑马必然相应,更要命的是它们的叫声还很难听,跟驴叫差不多。

试想一下,如果用斑马拉车,或者有其他用途的时候,就意味着要不断忍受它的叫声,那么人们干嘛不用更为吃苦耐劳,且更安静一点的马、驴、骡子呢?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12)

马拉车

其次斑马性格暴躁,靠近马后面,马会踹人这我们都知道,而斑马的“杀伤力”是家马的两倍,它踹人的方式很特别,用前肢站立,后肢飞蹬,这种力量甚至都能够将狮子踢成重伤,基于这方面原因,人们也不会冒险去尝试。

当然斑马还有一项爱好就是“咬人”,而且是咬住不放的那种,在古时医疗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被斑马咬伤虽然不会立马丧命,但后面极有可能会死于细菌感染,所以最初的人类想要驯化斑马之前,也会三思。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13)

龇牙咧嘴的斑马

由于斑马主要非洲大草原上面,而这里是地球上最具野性的地方,捕食者众多,所以在斑马的性格里面,多了一些警惕,这对于它们的生存来说是有极大利好的,但对于人们想要驯化它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困难,基本上任何地风吹草动都能使斑马立马警惕起来,而对于用作乘骑的动物来说,一旦它们受惊,骑在上面的人类就危险了,所以斑马并不适合做乘骑之用。

当然驯化斑马只能是少数富人的爱好,并没有将其驯化当做家畜广泛使用的最主要原因,是斑马的生活方式。它们是一种群居动物,但群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有人说斑马是“孤独的群居动物”,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它们就像是为了生存而共同聚在一起的个体,斑马群里面多为雌性及幼崽,雄斑马常常单独行动,而且斑马群里没有领头的,一旦受到外界威胁,成员会四散逃去,各顾各的活路。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14)

斑马脚踹狮子

具备哪些特征的动物适合驯化为家畜?

纵观目前已经被人们驯化的动物,基本上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家族性”,简单来说就如同绵羊一样,只要我们控制住了那只领头的绵羊,其他的成员基本上不用咋操心,就能够跟着领头绵羊走,从而实现大规模饲养、放牧。

再来看看斑马,由于它们各顾各的,彼此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少量饲养还好,一旦成规模饲养,就意味着要照顾到每一个个体,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另外,斑马性格暴躁不安,一旦群体里面有一只受惊,将会出现蝴蝶效应,使得整群的斑马躁动不安,最终局面变得不可控,那么驯化它们就得不偿失了。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15)

奔跑中的斑马群

一般来说,能够被人们驯化且大规模饲养的动物,基本上都具备一些典型的特征,而且这种特征能够代代遗传并且稳定保留下来,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性格温顺、生长速度、家族特征,下面我们来一一讲解。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16)

羊群

驯化斑马难度大,意义却不大

对比过来我们可以知道,斑马的许多特征都不符合人类驯化动物的条件,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不会有人大规模将其驯化,这注定了只是小众人的兴趣。

俄罗斯科学家的“狐狸实验”告诉我们,驯化一种动物的难度很大,而且很耗时间,所以在最初“选品”的时候就需要慎之又慎。

或许经过漫长的选育,最终也能够达到一种性格温顺,且吃苦耐劳的斑马,但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为何不选性格更高,更容易驯化的马或者驴呢?

斑马怎么那么弱(斑马能不能骑总有人在)(17)

驯服斑马多为娱乐用途

对于现代来说,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科技发展,都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驯化斑马了,但是意义却不大,在畜力方面,我们有了马、驴、骡子,且工业发展之后,机器代替了绝大多数的畜力;乘骑方面,汽车等交通工具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需求,而少部分需求用马、骡子之类的也能满足;充当粮食、奶源、纺织品原料等,我们也有了绵羊、牛等很好的代替品,所以基本上用不上斑马,所以说驯化斑马的难度很大,却没有意义了。

(喜欢请给个赞,关注我,看更多硬核的野生动物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