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学制最长不超过(十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逾七百万)(1)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合影留念。 新华社发

日前,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 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四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十年来,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人才培养

“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发言中,介绍了十年来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洪大用指出,十年来,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了全国超过80%的博士生和近60%的硕士生培养任务,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力军。

十年间,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更加完善。新增了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中医等一批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由1个调整为8个,形成了涵盖14个学科门类、113个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专业目录,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

同时,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周期由原来的10年缩短为5年,放权32所高水平大学自主设置学科专业,赋予所有学位授予单位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二级学科自主设置权限。十年来,各单位自主设置了近5000个二级学科点,通过动态调整主动撤销了1700多个学位点,约占全国学位点总数的10%。

在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的同时,中国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2012年的35%增加到2021年的58%,博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5.8%增加到9%,“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同等重要、分类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洪大用说。

洪大用还介绍,十年间,中国研究生教育重点学科领域不断加强,理工农医类一级学科博士点从2012年的1944个增至2575个;“双一流”建设中,理工农医类学科占比达到78.5%。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持续加强,甲骨文等一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冷门绝学”得到传承发扬。

洪大用透露,为进一步支撑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和产业升级,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新版目录近期即将发布实施。

“双一流”建设

坚决不围绕各种流行排行榜办学

洪大用介绍,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当中,正确的导向非常重要,教育部门将致力于优化学科布局,深化评价改革,坚决破除“五唯”,坚决不围绕各种流行的排行榜办学,坚决突出贡献、创新、质量和成效,充分发挥建设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着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除了把党的领导贯彻在“双一流”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标准、根本标准外,教育部引导建设高校坚持“四个面向”,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主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及在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尽快突破,取得创新性先导性成果,从而打造国际学术标杆,争创世界一流。

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方面,洪大用介绍,教育部将着力推进建设高校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建设高校发起国际学术组织和大学之间的合作联盟,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主动承担涉及人类生存发展共性问题的教育发展和科研攻关任务,主动回答全球问题,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朝着引领者的方向不懈努力。

国际竞争

近十年中国理工科博士生规模不断壮大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评价中国研究生教育在过去十年实现大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是中国成为世界教育大国的最后一座里程碑,也与中国成为世界学术产出大国相伴而行。

杨卫认为,近十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体现在博士生规模的壮大,尤其是理工科博士生规模的壮大,这得到了世界的关注。

他提及,在以研究国际关系闻名的美国乔治敦大学,有一个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该中心在去年8月份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题目是“中国在理工博士发展上大大快于美国”。报告披露:当前美国大学每培养2名理工科博士,中国大学就要培养3名;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延续下去,到2025年,中国就能够培养是美国两倍的理工科博士。

研究生教育十年改革发展亮点

A

“双一流”建设引领带动各地建设410所地方高水平大学

“双一流”建设引领带动各地建设了410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1387个地方优势特色学科,高质量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正在形成。

B

我国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增至55.7万人

导师队伍由2012年的29.8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55.7万人,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构建了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助力导师能力提升。

C

“大国重器”背后主力是自主培养的研究生

近年来我国新增院士和国家科技三大奖第一完成人中,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均占三分之二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员中,超过50%为在读研究生,超过30%为在读博士生;嫦娥飞天、蛟龙入海、高铁飞驰、航母入列,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背后,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D

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近期即将印发实施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主攻方向,2021年超常规布局集成电路、公共卫生等人才培养专项,今年还将继续部署相关专项,有目标、有重点、成建制地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采取专门措施加强党的建设、中共党史、考古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急需学科建设。研究编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包括中华早期文明、国际传播、量子科学与技术、高端装备等数十个急需领域,近期即将印发实施,今后每年更新,持续增强对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响应能力。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综合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