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芬兰的Slush,从2008年举办第一届开始,仅仅数年就发展成享誉世界的创业者盛会,这奇迹般发展速度,寄托了无数创业者的激情与活力。

Slush Asia 2016是这一个盛会的“亚洲版”,2016年5月13日在日本东京开幕。创业者、企业家、投资家、记者、学生,来自日本海内外的数千名参加者,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共同分享创业的热情、探讨科技的未来。

今年,“中国技术开放日”的出海舰队携手一大批中国的新兴企业家参加了这次盛会。不仅是为了交流技术,更是为了在这一世界顶级的创业者大会上发出中国的声音。中国将不仅限于一个技术输入国,而是一个技术输出国。

对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理解(创业意向倒数第二的日本)(1)

Slush会场在东京的海滨幕张矩形。走进会场,便是完全独立的世界。笔直上浮的红色光线、人造烟雾、特制红色灯笼、聚光灯,在一个红与黑的世界里,演讲台和展位自然浑成。最重要的是人,年轻、活力、热情、优秀。

日本“第一夫人”安倍昭恵致辞

在开幕式上,日本首相夫人登台致辞,对创业者齐聚一堂的热情表示了称赞。

“我50岁才第一次创业。创造新的东西有时会让人感到恐惧,但是如果是能帮到世界的事,我愿意为此和同伴们一起创造成就。无论是年轻的人,还是不再年轻的人,为了改变世界,我希望大家能不断地向新的事物挑战。”(安倍昭惠)

对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理解(创业意向倒数第二的日本)(2)

自从“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政府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支援创新企业,也鼓励女性就业。安倍昭惠之所以出席Slush,多少带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她作为女性,也是一个创业者(开了一家居酒屋),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形象。

日本的生活舒适而安静,但创业的环境却并不友好。据GEM(全球企业家精神观察组)调查数据显示,在“创业意向”一项上,日本的得分仅为4.09,在主要国家里仅高于俄罗斯的2.60。其中,德国得分6.84,法国12.59,美国12.18,中国14.42,印度22.79。日本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技术输出国之一,其国民的创业意向与发达程度并不相称。完善的制度,强大的技术力,却并没有相应的创业浪潮。国民性格,或许是最主要的原因。

日本人如何看待创业者呢?

典型的日本人,在大学毕业后会进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工资和职位按照“年功序列”排位,企业不会轻易解雇员工。员工享有很好的福利待遇,虽然工资上涨得慢,但是衣食无忧。他们通常一生就住在一个地方,干同一份工作,旅游的次数也不多。尽管日本的护照可以免签通往世界大多数国家,但没出过国的日本人却有很多。

日本动漫作品里也可见到很多这种家庭,蜡笔小新、野比大雄这些经典形象的家庭无不如此。日本人喜欢追求这种“简单”的生活。因此,日本对创业者的容忍度不高。尤其对于一个遭遇失败的创业者,他将成为千夫所指,很难再在社会立足,创业的成本很高。

因此,日本人更倾向于作为一个“匠人”生活,成为医生、成为演员、成为棒球选手,做到“术业有专攻”。另外,与中国姑娘喜欢嫁给富商不同,最受日本女孩青睐的是医生和棒球选手,由此也可看出日本社会对创业者的态度。

阿里巴巴CTO王坚博士登台演讲

Slush Asia大会首位登台演讲的是尼克西·阿洛拉,被称为“孙正义的后继者”。他作为软银集团副总裁提出了对未来物联网社会的梦想──“无论是汽车、空调,还是电灯,您将能够在任何地方操作周围的物品”。继此之后,阿里巴巴集团CTO的王坚博士发表了精彩的演说。

对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理解(创业意向倒数第二的日本)(3)

王坚博士多次强调了把云服务作为基础设施来建设的重要性。“以前要推广云服务非常辛苦,必须从网站的制作、邮箱服务的导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如今云服务的应用越来越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

演说之后,王坚博士与“中国技术开放日”的出海舰队成员进行了交流,其中包括七牛云总裁吕桂华、极客邦科技CEO霍泰稳、XNode CEO周炜等一大批中国优秀的企业家。笔者当时距王坚博士不到半米,也得以聆听教诲。他提到,“目前为止中国都是在引进技术,我们也要想着如何把技术输出去”。另外,王坚博士不支持所谓“中国人善于抄袭”的言论,“如果是好的技术,有什么理由去拒绝使用呢?”笔者很赞同。

1871年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派出“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这是一个汇集政府首脑级人物和留学生的大规模的访问活动,前后历时三年之久,访问美、英、法、德等12个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回国后,直接为日本带来了“德国式的工厂”、“法国式的陆军”、“英国式的海军”。

笔者刚到日本留学的时候,听日本教授说过一句话:“为什么要学习法国式的陆军?因为法国是拿破仑的军队。”在今天,没有人不承认岩仓使节团的贡献。但是,如果按照时下某些人所谓“中国人善于抄袭”的言论,“岩仓使节团”岂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抄袭团队?

为什么后发国家容易发生仿造问题呢?

假设一种场景。

有孤岛国A和B,两国互不来往且国内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B国有一种癌症的特效药,而A国没有。某一日,两国宣布互相通商。A国人看见B国有这种药剂,但是B国企业并不肯告知此药配方。那么,A国人应该怎么做呢?

1. 成立一个代理公司,购买B国该药剂的销售权。

2. 派留学生到B国学习。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开公司,仿造或改进此药剂。

3. 自主研发一种具有同样疗效的新药。

显然,

第1种方法,A国支付大量的金钱使得A国病人能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治疗,但是没有创新,而且价格受到B国的操控。

第2种方法,A国获得了自主生产癌症特效药的能力,价格亦不易受B国控制,但是这只是模仿和改造,并没有创新。

第3种方法,A国需要花费无法预料的时间和金钱,能否制造出新药也是未知数,但是这个过程拥有完全的创新。

如果是A国病人,你希望选择哪一种方法呢?少量富人希望选择第一种,因为时间最短。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二种,因为价格便宜又能有所期盼。第三种方法不会成为首选项,因为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可以研发出来。

对于A国来说,最重要的目的是治病,而不是为了宣扬创新精神。如果有更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目的,艰辛无比的路不会成为优先选择。从时间和金钱的角度来考虑,模仿和改造才是最折中、最自然和最符合逻辑的方法。

创新本身并不是目的,宣扬创新能力也不是目的,创新的目的在于发展。如果有更简单的方法可以发展某地区的经济,何必选择复杂的路。

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刻意去做,它可以自然而然地发生。当一个国家学到学无可学、仿无可仿的时候,创新就会自然出现。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说中国为了刻意宣传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不去学习,那么不仅不能创新成功,也会失去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机会。

代表未来的新技术

本次Slush大会上展示的产品,大约有五、六十种。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自主问答AI系统、通过多个传感器监测病房状况的医疗IoT产品、仅将食物放到板上就可以生成价格列表的图像识别系统、Nokia的360度视频摄像头“OZO”、让玩家手里喷火的VR系统,等等。

对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理解(创业意向倒数第二的日本)(4)

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扩张现实(AR)。它们都是未来几年ICT技术的代表,可以延伸至生活的各个层面,扩展性强。

日本企业打算如何布局IT新技术

软银(Softbank)总裁孙正义在2015年就宣布,今后软银集团要往IoT、AI、智能机器人注入力量,尤其在IoT方向。他表示,目前人均只有2台与英特网相连的设备,到2040年要增加到1000台。届时,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之互动。

索尼(Sony)作为世界电子游戏业的巨头之一,会把力量集中在VR/AR方向。即将于2016年10月发售的PlayStation VR,按照官方的解释是“Don’t just play. Live the game(不仅仅是在玩,而是活在游戏世界中)”。为PlayStation 4研发的新一代虚拟现实系统,将提供全新的游戏体验方式,你将感觉你就活在游戏世界里。

松下(Panasonic)在2016年4月刚刚开设了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站“Panasonic AI”,表明了要大幅加快AI实用化的决心。正在大力开发的“基于AI的人物识别技术”被松下寄与众望。一旦开发成功,“机器人型家用电器”、“能够自然接客的业务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系统”都将得以实现。

富士通、NEC、NTT等日本“大手企业”,也都有自己的算盘。一场新技术的市场争夺战就此开始。不仅企业得到了商机,民众的生活也得以改善,对创业者来说更是成就功名的时刻。

七牛云的首次亮相

本届Slush Asia大会还有一个亮点,七牛云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吕桂华受邀,在Slush Asia大会创业赛中担任评委 ,成为Slush海外历史上第一位中国评委。

对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理解(创业意向倒数第二的日本)(5)

此外,吕桂华还参与了大会第二天上午"Entrepreneurship and Startup Trends in Asia" 主题的圆桌论坛。圆桌论坛中,吕桂华与亚洲著名网络游戏代理商Garena的CEO Forrest Li以及Slush Asia 的CEO Antti Sonninen 同台,针对“创业”这个在全球都备受瞩目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对话。

吕桂华分享了中国创业者的环境、七牛云的创业经验。同时,吕桂华也提到,创业不应该是孤军奋战,而更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很多企业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像这次组织“中国技术开放日·日本站”活动的七牛云、极客邦科技、XNode,就分别为创业者提供了服务、辅导、知识传播等帮助。

无论这次七牛云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吕桂华参与Slush Asia的意义是展示品牌、吸引投资、还是引进人才,笔者认为,在此之上都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义,就是他代表了中国的企业家形象。长久以来,国际上对中国都有很多的不解与误解,无论是广义上对中国与中国人的印象,还是狭义上在科技这个领域对中国技术与创新能力、创业者与企业家水平的印象。只有更多的走出去、展示自己、博采众长,才能让世界更了解我们、也督促我们不断自我提升。能在输出技术实力的同时,也输出中国的形象,输出中国的文化,才是我们未来更远大的目标。

后记

中国技术开放日,是由极客邦科技和七牛云联手主办,协同战略合作伙伴XNode,并邀请众多优秀的企业家参与的盛事。或许其历史意义比不上日本的“岩仓使节团”,但却是推动中国从技术输入国变为技术输出国的重大活动。参加Slush Asia 2016仅仅是此活动的一环,此外还有对亚洲顶级学府东京大学的访问,以及拜访德勤、Gungho、teamLab、Cyber Agent Goup等一大批日本最优秀的企业。笔者非常有幸,能够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并记录此事。

这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让笔者受益良多,短暂的篇幅不能尽述其妙,近期如能理清思绪,很希望能分享给读者。

请读者记住“中国技术开放日”,这绝不仅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活动,而是让人冲破限制的洗礼。最近我读到一句话,请允许我用它作为本文的结尾: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要做的并非是为了占有什么或者赢得什么,而是为了克服,克服自己,克服时代,或是克服自身天性中的局限。好好谈一场情是为了认清自己,努力做一件事是想要冲破限制。某种程度上来说,克服,即是意义。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对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理解(创业意向倒数第二的日本)(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