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对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高等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的分析,提出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相应对策,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高职贯通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实践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摘要: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对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高等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的分析,提出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改进

高职常见的实习形式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认识实习主要是进行参观、观摩,以形成初步认识为目的。跟岗实习是学生在专业人员的教导下,参与一部分辅助性操作,学生不能开展独立操作。顶岗实习是学生基本拥有对应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后,到专业吻合的企业参加生产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比较独立地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高职的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顶岗实习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要走出校门,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生产实践,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要在具体生产岗位上进行生产实践,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岗位锻炼,有利于增强其岗位适应性,提高就业竞争力。许多学生正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了就业。顶岗实习有利于校企对接,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方式。

一、开展顶岗实习现状调研的背景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高等职业学院自2007年创办以来,针对社会经济与人才市场的发展要求,推行两年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一年企业岗位技能训练的“2+1”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联合开展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三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此专业学生需在高职阶段最后一年参加顶岗实习。通过对该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中的质量改进研究,能够有效地改进学院的实习管理工作、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学院自2016年起已派出4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至巴斯夫、中石化、英威达、宝武等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学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增加了实践经验,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调查学院顶岗实习的现状、发现问题以及找出问题的根源,尝试找出提升学院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突破口,使顶岗实习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为了了解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项目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8级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学生问卷成功回收26份,由该班级辅导员组织学生通过“问卷星”平台在网上填写问卷。为了控制调查误差,事先告诉学生调查是匿名的,以保证调查的客观真实性。学生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目的和意义的认知情况,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相关管理考核情况及顶岗实习后对自我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状况评价等。问卷以客观题为主。

二、分析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院师资力量缺乏,对学生实习管理不严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校内指导教师69.23%是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习方面的沟通;11.54%不主动联系;仅有19.23%是亲临现场。要有效地改善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指导教师就要定期或不定期到实习现场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和思想态度。由于师资不足,学院无法大量指派指导教师,加上学生实习地点分散、经费有限,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指导教师到实习现场监督管理学生实习时,流于形式,指导教师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大多不具备“双师”资格。大部分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水平不高,无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没有得到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自然而然校内指导教师在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有效指导与管理时作用不明显。

2.学生实习态度不明确,实习效果自我评价不高。学生是参与顶岗实习的重要角色,他们对实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实习积极性与成效。实习生很少能意识到实习能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这一重要性。他们适应了在校被安排好的学习生活,一到企业实习,就难以适应角色的转换。在调查中可以看出,73.08% 遇到了“缺乏职场经验”、50% 遇到了“专业知识不扎实”、38.46% 遇到了“工作压力大、承受力差”等各种困扰。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不明确顶岗实习目的;对实习单位适应能力差,引起实习厌倦;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从调查中得知,学生对实习后效果的自我评价水平偏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61.54%欠缺“专业知识技能”、42.31% 欠缺“创新能力”、38.46% 欠缺“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往往会因适应力差而引起诸多困惑,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实习生活感到厌恶,这些不良因素影响到了整个实习的效果。

3.企业忽视育人功能。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其目的也是培养人才,对于学校来说是要借助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使学生获得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对于企业来说,是为了获得自身的人力资源。然而在现实的操作中,部分企业重生产轻育人,顶岗实习重开始轻结尾,没有建立长效的育人机制,企业把学生当成生产的廉价劳动力,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培养目标,忽视了育人功能。

三、提高顶岗实习管理中的质量

1.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制度,规范操作。为保证顶岗实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严密组织,严格把关。实习过程的监督、检查与管理,由专业主任携手专业实习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企业实习负责人组成实习管理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各小组在实习开始前要制定小组工作计划,主要包含:组内成员的工作职责、到岗检查时间安排表、检查结果反馈方式等。实习前专业实习小组组长负责给每个班级召开实习动员和说明会议,让每一位同学了解实习的意义、内容、方式和注意事项。

2.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实习企业对实习学生以员工的标准进行教育和管理,要求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完成企业员工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实现顶岗实习的目的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校是以学生的标准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他们已经习惯于自己的学生身份,愿意接受学校的领导,总认为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

3.加强校企互动,不断深化合作内涵。学院每年都要做好毕业生的岗位调查工作,并分析企业人事部门、装置主管、学生本人等方面的意见,以此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同时,也加强了校企各层面的沟通。学院领导通过各种形式与企业高层领导沟通,洽谈规划校企合作的新内容、新载体。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互动联络,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紧跟技术发展。同时,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设专业讲座,有助于让师生了解现代化工产业发展新体系,掌握基础化工向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新用途转型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俞校明, 张红. 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29).

[2] 张超敏.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困境与应对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22).

[3] 安呈双, 李翠.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J]. 教育园地, 2020(03).

[4]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 国发〔2019〕4号.

作者简介:方金平(1988- ),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高等职业学院教务科科长。

项目来源:上海市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来源:《上海职业教育》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