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再多说。很多时候,我们想的往往只是我们喜欢什么样的手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验。你有想过爸妈手中的机器是否好用,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手机?你认为他们需要的手机体验,或许真的都错了......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1)

购机需求|价格因素

先说说购机需求,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老人手机不能太贵,超过1000元就是“天价”了,父母用的功能无非就是打电话、发短信两个功能,很显然这样的机器四位数以下有很多选择。在京东商城中搜索了一番,带有“老人手机”标签的产品从几十元到上千元均有覆盖,在这里我们关注销量最高的前60款产品,发现产品价格最高不超过500元,可见在商家的理解中,老人手机想要走量定价太高可不行。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2)

购机需求|应用因素

需求因素放在第二位绝对不是说“按需选机”不重要,一般年轻人给父母买老人手机需求都比较直接,首先评估老人的应用范畴,大致可分为:稳固应用型、成长潜力型、自学成才型。

隶属稳固应用型的老人通常对手机的需求非常简单,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只看不发),因此强烈不建议儿女买智能手机,浪费钱不说,Android系统内五花八门的apps无形中增加了使用难度,尽管有些品牌为老人定制系统UI,但实际效果并非令人满意,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3)

我们发现,不少50后、60后的中老年手机用户希望接触新鲜事物,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成长潜力型,他们的应用需求除了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之外,如果加以引导,是可以迈入手机智能时代的。微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少中老年朋友都加了子女的微信,利用语音/图片/视频交流更加方便(甚至一部分儿女已经给老人设置好FaceTime),老人也觉得免费是件挺好的事。

如果家里的中老年人对捣腾手机乐此不疲,那未来的应用范畴可能延伸到天气预报、新闻阅读、在线视频播放、小游戏、甚至社交网络上(很多朋友选择屏蔽了父母)。由此来看,相比功能机,一款智能手机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值得一体的是,最好是Android优化后的UI,原生UI学习成本较高,仍不推荐。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4)

说实话,自学成才型的中老年用户并不多见,iPhone用户居多,苹果“从小到老”的用户体验无疑更好一些,但使用iPhone的老人毕竟是少数,在这里我们不做讨论。什么样的老人属于自学成才型,首先必须会自己连接WIFI网络,下载各类应用程序,精通网上支付,熟悉并抵御移动端诈骗;进阶一步,会使用云盘、连接外部设备(蓝牙音箱、各类智能设备)。

成长潜力型到自学成才型过渡最大的问题是,老人怕把手机玩坏了,因此需要儿女做好准备工作并打好“预防针”。准备工作首先云端备份好通讯录、照片、记事本等珍贵资料,然后最好在对整个系统做一次备份,省的恢复时自己麻烦不说还延长了父母无手机状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老人很难在系统层面把手机玩坏了(无法修理),真正是物理摔坏的居多,因此“您放心玩,坏不了”的预防针很重要,打消他们的顾虑才会有更多新的尝试和积累。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5)

购机需求尺寸因素

近些年来,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主流消费人群已经被影响,给老人买手机,多大尺寸的合适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老人手机圈子里的现状,依旧调出销量前60名单,“万年王”诺基亚1050仅有1.45英寸,诺基亚107也不过1.8英寸,国产普遍2英寸出头,占大多数。智能机4.5英寸左右,在热销手机中并没有几款。

由此可见,至少在商家的分类里,老人手机依旧是小屏的世界,没有与主流市场接轨。当然,很多朋友想到了小屏不容易使用这个问题,在给父母选择手机时会留意主流市场的大屏低价手机,比如酷派大神、华为荣耀、红米等等,然后在系统里把字体调大,也是目前可行的办法之一。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6)

老人手机应该是怎样一种体验?

外观设计需求 抗摔|按键设计|中小尺寸

正如上文所述,不少朋友给老人买的手机最终是被摔坏的,生活中经常能看见有些人的手机屏幕碎了还在坚持使用。市面上的老人手机以直板居多,也有一些价格很低的翻盖(甚至100元以下),凭笔者自身的经历,部分质量不过关的翻盖手机可能会在经过几次“意外”后变成“快板”,建议选择直板手机,这样可以再配个靠谱的保护套。(也有主攻三防性能的,太小众不做讨论)

大多数Android手机都有三个按键:返回、主菜单、菜单,我们有时候都觉得麻烦,何况老人呢。苹果iPhone一个按键的设计很讨人喜欢(iPad抓屏退出深入人心)。说白了,很多中老年用户不了解Android系统的界面逻辑,因此如果只保留一个回退按键,虽然回主界面有时候麻烦需多按几次,但却简单很多,不乱心。

另一方面,手机尺寸不宜过大,6英寸屏幕机型虽然看着气派,但实际上拿在手里用并不方便,小尺寸则视觉受限,因此4~5英寸屏幕的机型比较适中。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7)

系统应用优化 联系人|拍照|自动录音

系统应用优化非常重要,谷歌原生Android系统留给爱折腾的年轻人去用吧,什么通知中心、文件管理……根本看不懂,图标小不仅看着不爽,也容易点不准,由此诞生了很多不爽的体验。同时,Android下滑通知栏也算是个“杀器”,不知不觉滑下来之后,屏幕一片“黑暗”,如何取消让很多中老年用户摸不着头脑,我发现很多老年手机都取消了下滑的通知栏避免这种尴尬,不错。

对于不少中老年用户而言,查找文字版的联系人很不方便,拨号时也容易按错。如果把常用联系人图形化,就可以解决此问题,一些细节设计给老人带来了不少方便。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8)

多中老年朋友不经常用手机拍照,但要有个紧急需要拍照的情况,手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少“犯懒”的公司在系统UI上下了很多功夫,但在如拍照、联系人这些应用细节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Android原生的拍照界面就这么“照搬”了上来,什么设置白平衡、ISO,弄得老人家又一头雾水。大多数时候,拍照界面只需要一个大大的快门键,或者机身设计一个物理按键即可,易用且直观。

电话诈骗很多年轻人都上当,别说中老年人了,收到陌生的来电或者短信,如何帮助我们的父母加以防范是个社会问题。为此有的朋友装上了类似“电话助手”的Apps,帮助鉴别诈骗电话和短信,这只是保护的一方面,面对新号码的“攻击”,还有哪些办法呢。有些专注老人手机的厂商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自动对陌生来电和标记的来电进行录音,让儿女来帮助鉴别,是个办法。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9)

老人常用程序 紧急联系人|收音机|手电筒|验钞机

个人认为,紧急联系人很有必要,这个功能的应用范畴不仅仅只是老人机市场,遇到意外,再去翻通信录往往手忙脚错。部分老人机设计有“SOS”或者“紧急联系他”按键,长按即可自动呼叫设置好的紧急联系人,拨号不用翻电话本,甚至不用看屏幕,年长的老人表示这个功能可以有,点赞。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10)

定制版软件 健康应用|医疗应用

很多老人有晨练/晨走的习惯,因此如果手机内置计步器,就可以监测每天的运动量。

医疗应用能给老人用户一些关于健康的参考建议,经过图形化处理后,身体那不舒服,直接点“人体”就能查到推测的症状。此外,病患还可以与医生在线沟通,互动式诊疗可以为老人量身定做治疗方案,当然,如果能连上地区的在线挂号系统则是一项大升级,大早起挤车排队去挂号,谁的滋味都不好受。

你们的父母都用什么手机(原来我们都错了)(11)

回顾市场,真正能称得上“老人手机”的产品并不多,在商家分类里,主流的思路仍是以价格为导向,并主推功能机,这样的做法很难让大众消费者买到真正适合老人的手机。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自己不用的智能手机直接淘汰给老人,可能越来越不讨好。

正如前文所述,市场上推荐给老人的功能机屏幕普遍很小,功能方面也跟不上变化,仅仅作为接打电话的工具,长期应用的停滞显然越来越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调,智能时代逐渐开始为老人手机市场提供新机会。

智能手机触屏与功能机实体按键同样在老人机市场引发了对抗,两者的优缺点无需多言,就行业发展来看,目前老人手机上的实体按键设计早晚要被边缘化,看看我们身边的家用电器、汽车中控屏,再看看康宁玻璃一系列对未来生活足够YY的视频,触控操作正在以越来越简单的方式渗透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角落。

适用于老人的智能手机阵营分两大派系,一个是主流智能机系统衍生的“老人模式”,一个是老人手机自带的系统。在我的观察中,老人手机自带的系统使用体验更好,与硬件的匹配更理想。相比之下,部分主流智能手机的“老人模式”大体不错,但细节之处还需要多下功夫,就目前来看专注的品牌做的更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