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坚持系统思维(吉林市坚持系统思维)(1)

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市县一级公安机关则是国家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是公安工作的永恒课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固本之举。

“要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导向,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

举旗定向,纲举目张。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全国公安机关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8月9日,公安部召开推进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早在今年年初,吉林市公安局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提升警务效能,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积极筹划、深入调研,并结合吉林市公安工作实际,改变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在治理体系的大格局中锚定病根、对症下药,从进一步提升整体警务效能,进一步优化机构配置,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坚持系统化思维着眼全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由内到外,由表及里,从解决内生动力,到优化警力配比,推动警务机制和效能提升,先后推出“优质项目”创建、机关警力支援派出所、内设机构撤并、“交巡所”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警务繁杂、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交叉等困扰基层多年的工作难题,使公安工作质效得到整体提升。

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全市社会治安大局呈现“四降两升”良好局面,即:刑事案件发案、八类暴力犯罪发案、治安案件发案、亡人交通事故分别同比下降32.04%、64.28%、34.44%、60.36%,刑事案件破案、打处犯罪嫌疑人分别同比上升2.06%、39.12%。年初以来,中央、省、市领导先后31次对吉林市公安工作给予肯定。

机关警力支援派出所: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

“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是公安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系统观念”助力公安工作的“强基”之本。年初以来,吉林市公安局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提升整体警务效能、破解基层警力不足等问题,坚持向内挖潜,积极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

2022年6月29日,吉林市公安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谋划,适时召开机关民警支援派出所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确定构建“班子成员联系、处级领导带头、机关民警广泛支援”三个层次联动体系,将市局机关近38%的警力共计443人,分下派和下沉两部分,一次性充实到基层派出所,进而拉开了做实做强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的序幕。

下沉一线,结对支援,打牢基础,服务实战。吉林市公安局以警力支援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强公安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派出所硬实力。做实做强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了警力保障,破解了基层警力不足问题,历练了干部队伍,提升了基层工作能力,为机关民警提供一个丰富基层阅历、锻造过硬本领的平台,在实战中培养干部、锻炼干部、检验干部,为干部队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领导干部包保落后派出所,着力补齐短板。

市局党委10名班子成员,每人包保联系一个后进派出所,不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派出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切实改善后进派出所工作环境,调整民警工作状态,改进整体工作氛围,促进派出所工作提质增效。市局机关66名正处级干部,每人包保1个派出所,“点对点”支援全市66个城区派出所,发挥警种职能优势,每年至少为包保派出所解决两个实际难题,帮助补齐短板,激发派出所活力。

——下派警力脱产支援派出所,强化双向支撑。

市局机关222名民警以下派方式支援派出所工作,与原单位脱产,接受派出所日常管理。一方面,在基层形成一线警力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机关警力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推动机关与基层警力优势互补、能力叠加,最大限度形成警务工作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让机关干部在公安机关“最一线”的综合性战斗实体学业务、学方法、学宗旨,丰富基层阅历,锻造过硬本领,为干部队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下沉警力结对支援派出所,夯实社区基础。

市局机关221名民警以下沉方式同社区(驻村)民警结对支援,立足派出所工作需求,依托本警种业务优势,实施常态化对口联系、帮扶指导。同时,结合党建“四联四促”工作,围绕管理实有人口、收集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秩序、服务辖区群众五项工作职责,协助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厚植基层沃土。

——挖潜编制调整充实派出所,实现增力减负。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加快,吉林市各城区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但现有警力无法增加,警均服务管理人口数远超上级标准。通过内部挖潜,166个编制和174名警力充实派出所,进一步缓解基层警力不足问题。

为客观公正评价机关支援民警现实表现和工作质效,市局制定《机关民警支援派出所工作考评细则》,对支援派出所机关民警的考核评价实行积分制管理。下派与支援民警在派出所工作时间满一年,且积分达到60分的视为合格,80分以上为优秀,不合格人员将适当延长下派期限。

通过下派,一方面,在基层进一步形成一线警力优势,缓解基层警力不足问题,为基层减负提气;另一方面,发挥机关警力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推动机关与基层警力优势互补、能力叠加,进一步做强基础工作,将力量拧成一股绳,将信念凝聚一条心,最大限度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

支援龙潭分局山前派出所的网安支队6名民警着力在警种对口支援上下功夫。一名学生在网上购买“冰敦敦”吉祥物,被卖家以保价为由,诈骗7000余元。支援派出所的网安支队民警主动请缨,对案件嫌疑人诈骗时所涉的网络要素分享研判。山前派出所民警驱车一千多公里,在黑龙江一个边境小城将嫌疑人李某某抓获,成功挽回被害人经济损失,得到群众点赞和好评。

交巡所改革:巡控网格化,管理高效化

为满足社会治理新要求,顺应服务实战新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面管控效能,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年初,吉林市公安局党委按照省公安厅关于“推进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不断提升公安派出所实战能力”以及“交警、巡警要与派出所民警共同参与治安巡逻防控勤务”部署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在积极谋划,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交巡所”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并于今年6月在蛟河市率先启动此项工作,为全市推行改革工作积累经验。

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7月21日,市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交巡所”改革启动会议,有效整合交管部门和巡警部门,设立支队、大队、中队三级交巡警部门,全市149个派出所全部加挂交巡警中队牌子,赋予治安巡逻防控、交通安全管理职能,着力解决警务资源不优化、快速反应不及时、源头管理不到位、管理服务不便捷等问题,“交巡所”新型警务模式在全市全面推开,基层派出所成为全职全能的“小公安局”,派出所民警成为一警多能的“全科大夫”。

——解决警务资源不优化问题,实现警务多元化。

在以往的警务运行机制中,始终是交警管交通、派出所管治安、巡警管巡逻。这种警务模式,看似分工明确,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警力浪费、职能缺失等现象。比如,交警在路面执勤、巡警在巡逻防控中发现突发警情,只能先期处置、控制现场,再请求属地派出所支援,常常是同一项任务要安排双份甚至多份的警力,造成警力浪费,也会让群众产生“警察见事不管事”“警察之间相互推诿”的误解,影响警察权威和执法公信力。通过“交巡所”改革,明确交巡警职责任务,实现了一警多能,进一步优化警力资源,提高管理效能。为有效提升改革后的交巡警和派出所实战能力,市局先后组织2期3000人次集中培训,三级交巡警部门和派出所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切实承担起警务区内交通管理、巡逻防控、应急处突、打击犯罪、接处警情、服务群众等综合性警务工作,有效做实做强基层战斗实体和综合警务实体。

——解决快速反应不及时问题,实现巡控网格化。

改革之前,吉林市城区每天社会面巡逻警力只有4组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车组、2组特警动中备勤车组以及路面执勤交警。由于路面交警需要维护交通秩序,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和特警动中备勤车组有限,一旦遇到突发情况,难以实现快速反应要求。通过“交巡所”改革,市局依托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整合交巡警支队指挥中心资源,推动110、122专线并行,集中受理报警、求助,点对点调度交巡警中队和派出所街面执勤巡逻车辆,实行“一警双派”,就近无差别派警,达到“1、3、5分钟”快速反应要求。同时,赋予派出所交通管理职能,按照“交巡警中队巡线、派出所巡面”原则,科学划分巡逻警区,做到扁平化指挥、一体化作战。交巡警公路中队和乡镇派出所中队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根据辖区实际情况,采取定点执勤、路面巡逻等方式,编班上路,把警力投到路面,最大限度消除治安巡逻和交通秩序管控盲区。此举既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交警警力,又能推动派出所警力在辖区内动起来,与其他社会面警力联纵互通,形成网格化、动态化巡控体系,使城区“处处是警、时时见警”,有效提高控制力、震慑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确保遇有重大警情,能够一点有需、梯次增兵、全城支援,以压倒性警力第一时间控制事态,达到“1 1>2”的效果。

——解决源头管理不到位问题,实现管理高效化。

吉林市多山、多水、多农田,辖区公路总里程1.5万余公里,农村道路占比近80%。近年来,农村的机动车和驾驶员数量急剧增加,且事故车辆较多。改革之前,由于农村交警公路中队警力有限,警均管理路面里程长、管理车辆多,容易造成管理盲区和隐患漏洞。有的偏远乡镇,距离城区较远,遇有交通事故或突发事件,以最快速度出警也要近2小时,既耗警力,也不便民。为此,市局聚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释放农村交巡警公路中队警力,将工作重点调整到预防和压降国省干道重特大交通事故上来,不断强化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同时,组织农村派出所担负起源头管理责任,发挥农村派出所所长担任乡、镇、街副职的优势,统筹协调其他部门,充分调动“两站两员”“一村一警”,深入乡镇企业和群众家中,综合采取法治宣讲、以案释法、执法检查、隐患清缴等措施,实现源头管理、综合治理,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交警“有责无力”、派出所“有力无责”的治理困局。

——解决管理服务不便捷问题,实现服务亲民化。

改革前,群众办理交管业务只能去车管所或县(市、区)交管大队,农村地区由于路程远,甚至在窗口排队等候,导致简单的业务往往要“起大早、赶晚集”,有悖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改革后,市局发挥派出所距离群众近、覆盖面广的优势,将全市149个派出所户籍窗口全部变为综合服务窗口,按照“能下则下,能放则放”的原则,大力推动“一门通办”,依法依规授权办理2类22项交通处罚和车驾管服务业务,彻底解决了交管服务窗口少、群众办事效率低的弊端,让群众更深切体会到公安机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和“一门通办”的更大便利,实现了警务多元化、巡控网格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亲民化。

全市“交巡所”工作启动后,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文庙派出所立足工作实际,依托“交巡所”和“机关警力支援派出所”重要契机,与市局交巡警支队下沉下派民警一道,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交巡所”改革各项措施落地生效。文庙派出所以辖区人员密集场所、商业街为重点,分片分线,科学划分巡逻警区,派出所社区民警与下沉下派警力组队编班,开展日常巡逻防控和纠纷类警情先期处置工作,把巡逻防控从交通主干道延伸到街头巷尾,做到警力全面覆盖,防控无缝衔接。工作中,文庙派出所充分借助下沉下派交巡警支队民警业务职能优势,向群众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讲解酒后驾驶、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等交通违法行为危害性,并组织民警认真学习交管业务法律知识、执法流程及操作实践,切实提高了派出所民警交管业务水平。

内设机构改革:内部挖潜提实力,改革赋能增战力

为解决历史欠账、优化警务资源、提升实战效能,吉林市公安局在充分学习借鉴、实地调研、论证评估基础上,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队伍负责的高度,自2022年年初开始,着手推动实施内设机构改革。经过优化重组,先后撤并处级机构16个,新设处级机构10个,更名处级机构5个。

——坚持因地制宜,彻底解决历史欠账。

撤销江北分局(原吉化公安局)下设的8个治安派出所,按照行政管辖原则,接处警职责交给属地龙潭分局承担。明确江北分局专门负责吉化公司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有效破解企业公安转制不到位历史遗留问题,彻底实现“警企分开”。通过改革,江北分局服务企业效能进一步凸显,先后破获涉企案件11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坚持与时俱进,撤并设立相应机构。

为有效解决警务资源浪费问题,统一撤并公交支队、机动治安支队等职责弱化、不适应形势需要的部门机构,原有职责重新划并、干部重新调配、人员重新分置,实现了警务资源最优化、职责任务精细化、集中管理高效化。针对社会治安形势变化和公安实战需要,设立有组织犯罪侦查支队、电信网络犯罪侦查支队、刑事技术支队,充实专业干部和骨干力量,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击电信网络犯罪专业化、刑事技术现代化,有效破解传统侦查手段制约打击破案效能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专业力量主导实战能力水平。通过改革,全市电信网络犯罪发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49%和24%,破案数、打处数同比分别上升56%和77%。

——明确目标导向,改革监所管理体制。

整合市看守所和市第二看守所、市拘留所和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职能重叠、力量分散的部门机构,设立吉林市看守所、吉林市拘留所。市局监管支队与看守所、拘留所分设,解决了既是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提升监管部门安全管理效能。通过改革,疫情期间实现了管理“零感染”、队伍“零减员”、安全“零事故”目标,守住了防疫底线。

——倾斜基层实战,完善交管体制机制。

吉林市经开区生产、储存、运输危爆物品企业相对集中,危化品运输车辆基数大,极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过去,由于经开区没有设置专门的交管机构,交通管理工作一直由昌邑交管大队负责。设立交巡警支队经开大队后,有效填补了管理盲区,延伸了安全管理触角,保证了辖区重大交通事故“零发生”,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达到100%。交管支队科研处和设施处职能重叠,改革后,设立交巡警支队规划设施处,整合资源,集中管理,避免重复劳动,有效提升工作效能。通过内设机构改革,累计分流编制492个、人员492人。市局将收回的编制最大限度划转至城区派出所,使城区派出所警力增加至1837人,占比达到城区分局总警力的63.9%,最大限度盘活了现有警务资源,使警务效能更专、更强、更优。

“优质项目”创建活动:助力公安工作提质增效

为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拿得出、叫得响、过得硬的“优质项目”,助力实现江城公安工作“全省站排头、全国争上游”奋斗目标,年初以来,吉林市公安局在市局机关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优质项目”创建活动,以最大限度激发机关内部工作动能和活力。

2022年4月28日,“优质项目”创建活动正式启动。动员部署会上,林海峰向全局发出“动员令”:“通过开展创建‘优质项目’,充分调动潜力、激发潜能,通过各单位、各条线重点项目的‘优质化’,推动实现全局工作多点开花,整体升位。”

活动开展以来,市局机关各部门精心组织、科学部署、统筹推进,不断推动创建活动走深走实。

——自主申报,创新挖潜。

为提升创优品牌效应,强化示范引领,打造出更多更亮眼的优质项目,市局党委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优势资源,坚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深挖潜力、精准施策,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在市局机关处(科)级干部自主申报基础上,筛选出与全局绩效考评挂钩的项目,重点跟踪,以点带面,指导推进,及时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督导,确保质效。

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提升工作质效,切实发挥督导“指挥棒”作用,6月17日至25日,市局成立调研督导组,深入机关各部门调研督导,详细听取每位处级干部重点项目的工作进展,跟踪督导创优项目推进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每位处(科)级干部重点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督促各部门锚定“全省站排头、全国创一流”目标,紧盯时间节点,创新方式举措,补齐短板弱项,全力推动全市公安工作提质增效。

——比学赶超,共同提升。

为全面展示创建活动成果,持续营造“比学赶超帮”的浓厚氛围,市局在局域网开通“优质项目”大擂台专栏,及时刊发创优活动中的特色亮点、经验做法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搭建相互学习借鉴提高的平台。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简报》等载体,随时展示“优质项目”创建活动中的典型做法,推动部门间相互借鉴,共同提升。

在吉林市看守所的“公安监所应对常态化防控疫情工作机制探索”的优质项目中,吉林市看守所积极探索利用警用无人机参与监所安全督导日常巡查工作,在全国公安监管部门率先开启立体化安检巡防新模式。监所安全管理上,看守所每日利用无人机对监区进行无死角全覆盖监控,在被监管人放风时间,对重点部位进行全程跟踪巡查,发现问题即刻处置,增强威慑力的同时,提高了监所风险隐患预防能力。自无人机巡查巡防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发现整改安全问题12处。下一步,市看守所会把新型无人机巡防模式与传统巡查模式有机结合,有效提升防范外来无人机入侵能力,筑牢监所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的铜墙铁壁。

宏伟蓝图已绘就,策马奋进正当时。

吉林市公安局将继续按照公安部、省厅部署要求,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持续深化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大力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大力推进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着力锻造一支能够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全力投入党的二十大安保工作,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来源:吉林市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