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是喜欢过年的——从小到大皆是如此,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回忆春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回忆春节(追忆过年)

回忆春节

我向来是喜欢过年的——从小到大皆是如此。

过年,意味着有漫长的假期可供我挥霍,我便有时间穿着靴子踩在铺着一层薄雪的街道上,透过因哈气而朦胧的眼镜看着由一大片红色装点的街道。尽管那些都是打折促销的海报标语,但那也意味着我又可以拥有更多的吃喝玩乐了。

对旧社会的人来说,“过年”有个别称:年关。因为每每过年,欠债的要还钱,官府的要收税,可是老百姓没钱,于是过年就像去鬼门关走一趟一样,由此得名。可是对我来说,”过年“ 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一家三口在除夕前几天一齐去沃尔玛采备年货,在宽敞明亮的超市里听着各色喜气洋洋的BGM,一起讨论折扣是否合理、商品是否需要,我也能因此多买一些糖果零食,亦或是一顿白吃不厌的大鱼大肉。两手空空地去,大包小卷地回,寒风夹杂着门口小吃摊散发出来的香味,这就是烟火气。

烟火气不止于此。除夕那天,有家的回家过年,没法回家的也会想尽办法吃上一顿平日里不敢奢求的饭菜,也当是团圆了。有的大户人家的灶火都不会停的,即便是三口之家也会摆满一桌子的好菜好酒,然后围坐在一起交谈着各自的经历及未来的计划。总之,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竭尽所能摆上最豪华的饭菜,一家人围坐一起享受这难得的团圆——中国人是最渴望阖家团圆的。烟火气就在其中。

过年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因为他们不用忙上忙下、不用应付交际,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伙伴和玩乐。而过年最紧俏的玩具就属鞭炮了,在炸响的一瞬间就能收获最朴实的快乐。或叫上三五好友用鞭炮炸粪便和各种瓶瓶罐罐、锅碗瓢盆,或随爸妈在除夕团圆夜绽放绚丽的烟花,大年初一一大早,街上走亲访友的人们闻着这刺鼻的味道,无人不感叹一句:这才是年味!烟火气就在硫磺的味道里。

我记得清清楚楚,15年的时候,我正在上初二,北京出现了前所未见的雾霾,有人说那是“新世纪雾都”。有的“砖家”说这是农村烧秸秆、烧柴禾导致的,也有的说这是放鞭炮造成的。不管怎么说,众所周知,雾霾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于是鞭炮和柴火都被禁了。环保是个好东西,无论在哪个国家,它都是既得利益者道貌岸然地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与手段,至于是不是真的为地球着想,谁在乎呢?

我走在过年的大街上,四下里寂静万分,若是我不说,谁知道这竟是过年呢?以前过年每每都是环卫工人的噩梦,现在不让放鞭炮了,环卫工倒是清闲了不少,年味也减了大半。这时,几个城管过来,要扒掉所有的对联,说是影响了城市面貌。我傻站在一旁,呆呆地见证着这一切的发生。过年不让放鞭炮,也不让贴对联,那为啥不把过年也给取消呢?

印象中团圆饭都是我爸、我大爷和奶奶各准备几道菜,然后凑在一起吃的。可自从奶奶去世以后,我们就再也没做过饭。我们进入早已订好的饭店包间,没一会饭菜就上齐了。我爸尝了一口,面露难色。大爷察觉到了不对劲,出声问道:”怎么了?“

”这家饭店是换厨子了吗?怎么跟以前感觉不一样了呢?感觉没有以前好吃了。“

我妈是一个注重礼仪的人,她赶紧对我爸说:”你别成天那么多事噢,你说你拿来这么些B事!“接着又像是打圆场一般地对众人说:”一天天的他毛病旋了,出来就膈应人!”大爷也附和道:“咱平时都忙,今天好不容易聚一聚,你就陪咱爸吃吧!”

其实菜确实没有以前好吃了,重口的调料掩盖不新鲜的食材,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联想到前一阵子很火的预制菜和料理包,一切都了然于胸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罪人。我不禁悲哀于文化的消亡,昨天是传统节日习俗,今天是美食文化,明天是中医,后天呢?大后天呢?我们的家底,还有多少可供我们挥霍?

一边说着复兴,一边不停败家,等回过头,已然家徒四壁。我不想说太多,也不能说太多。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全部记下来,告诉后人,你们的祖先曾经有着在地球上独树一帜的文明,那都是本应该属于你们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