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南怀瑾大师著作《庄子諵譁》的文章

庄子名言不如相忘(肆-南怀瑾庄子齐物论吹万不同)(1)

原文: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jī),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山林之畏隹,高山上山转弯,凹谷,突出地方。庄子形容这些可以让风有声音的地方,犹如人的五官,碰到空气一吹,百声齐发,百家争鸣。

庄子名言不如相忘(肆-南怀瑾庄子齐物论吹万不同)(2)

原文:激者、(xiào)者、叱者、吸者、叫者、者、宎(yǎo)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yú),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前者嘴巴尖起来于…的声音,后者喉咙里发出的声音。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不是平和意思,是各种声音混杂。“泠”不是冷,是高空里的风,与零碎的零同音。

“飘风”大风大和;“厉风济”怪风一来,所有洞穴都吹了。“众窍为虚”风太大闷住了一样,反而一点声音都没有。

庄子名言不如相忘(肆-南怀瑾庄子齐物论吹万不同)(3)

庄子在写形容风吹声起,风满无声的,文辞真的很美,很多四字词语和典故都出于此。诗词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万木无声知雨来”都同样是自然界中极端处的现象,也是变化前的蓄势。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应时而生。庄子听景看景,万物列在他的眼前,这风被他写的细致,观的细心,如在天地间淡坐,品禅宗之感。

庄子名言不如相忘(肆-南怀瑾庄子齐物论吹万不同)(4)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原文:风吹是地籁,人籁是什么? 是人的感情啊! 古代乐器多为竹做。可以表达人类的感情,叫做比竹。人籁的境界,人的心理情绪种种变化,产生人世间善恶,同风一般,在肚里里乱吹。

人身体里的气,如打嗝放屁喷嚏,肚子咕噜作响,耳鸣打鼾都可视为人身版本的风。但为何如此吵闹不休,定是闷气苦恼,吃饭赌气,如果你清心静和,气顺流畅,思想精神自然会气定神闲。地球是大的人,我们是小的球。看似不同,却又大同小异。

庄子名言不如相忘(肆-南怀瑾庄子齐物论吹万不同)(5)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原文:“吹万不同”吹牛一样,宇宙万有的生命,就是一股气,形而下的生命地气所生,但不要当做是风来理解,也不是空气。康健孱弱,胖瘦高矮,就是吹万不同。

庄子名言不如相忘(肆-南怀瑾庄子齐物论吹万不同)(6)

每个人生命不同,但都是自己。“咸其自取”没什么别人,你会如此都是自己所思所取。善恶是非,喜怒哀乐,都有己出,每个人吹出的气也就不一样了。

其实没有我,一股气吹出来,变成这个生命后,你自己抓住了这个,就变成万气的不同,万人各自不同。都是自己的事。有人多抓一点,有人少抓一点,有人邪气有人正气,万气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