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读史

“近水楼台”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出自诗句“近水楼台先得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整诗(万万没想到近水楼台先得月)(1)

不过,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句诗的下一句是什么?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句看上去描绘月夜景色的佳句,居然是一首委婉的要官诗。

这句诗的作者是北宋时期杭州府下属一个县的巡检,名叫苏麟。

巡检是干什么的呢?可以理解成现在的县公安局副局长。公安局长是县尉,管理的主要是城区的治安,乡村的治安工作就由巡检来负责。

据宋代俞文豹的《清夜录》记载,“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公即荐之。”

这里的范文正公就是鼎鼎大名的范仲淹,范仲淹把一块冷粥划成四块当饭吃(断齑画粥)的苦学精神,以及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被广泛传扬。

近水楼台先得月整诗(万万没想到近水楼台先得月)(2)

范仲淹是个伯乐,特别善于识人,他所推荐的最有代表性的三个人分别是一代名将狄青、一代大儒张载、一代名相富弼。

当狄青还是个下级军官时,范仲淹就对他很器重。范仲淹清楚地看出狄青的短处:读书不多,后劲不足。范仲淹送了一本《左氏春秋》给狄青,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年轻的军官狄青从读《左氏春秋》开始,广泛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名将。

近水楼台先得月整诗(万万没想到近水楼台先得月)(3)

一代大儒张载少年的时候是个愤青,总想着去当兵驰骋疆场。张载在拜见范仲淹的时候,范仲淹觉得这是一个大才,去从军有些屈才,就对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范仲淹劝张载去仔细研读《中庸》。后来张载遍览群书,成为宋明理学关学的创始人,他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传诵至今。

近水楼台先得月整诗(万万没想到近水楼台先得月)(4)

富弼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风度翩翩,范仲淹夸赞他说:“王佐之才也”,还把富弼的文章转发推荐。在范仲淹的推荐下,晏殊通过考试步入仕途,从此进入官场,成为一代名相。

近水楼台先得月整诗(万万没想到近水楼台先得月)(5)

这么一个伯乐主政杭州的时候,下属中有能力的文武官员,大多得到过他的推荐提拔,受到过他的关心帮助,平步青云,可是有个小巡检苏麟认为自己能力很不错,可能是因为在下属县里工作,不在范仲淹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推荐,很不公平。

苏麟也算是有些才学的,他借着一次汇报工作的机会,向范仲淹献诗一首,其中有一句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隐晦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和要官的愿望。

近水楼台先得月整诗(万万没想到近水楼台先得月)(6)

范仲淹也是一代文豪,怎么会看不出诗中的意思,就询问了苏麟的想法,向上级部门写了推荐信,满足了他升官的愿望。

苏麟这首诗的全文没有流传下来,他之后的仕途如何也没有相关记载,范仲淹的推荐也最多让他从九品官的巡检升到从八品的官,或许终其一生也没有爬到七品县令的位置上。也说不定,这首要官诗根本不是他创作的,而是找人捉刀的。

这些都不重要,大嘴想说的是:古人要官也要得这么文雅,这跟现在某些人跑官要官的丑恶嘴脸相比,不可以道里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