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生于公元589年,字. 无功,降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时期著名的隐逸诗人,随唐大臣,文中子王通的弟弟。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对偶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1)

王绩打小好学,博文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

十一岁的王绩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的各卿名士称为“神童仙子”。

个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时醉时醒,撰写《酒经》《酒谱》各卷。

王绩虽爱好广泛,但其最突出的还是他的诗歌,被后世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对偶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2)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能扭转齐梁余风,直追魏晋风骨。

《野望》是王绩传诵最为广泛的一首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三仕三隐,这是他最后隐居期间作的一首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对偶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

贞观年间,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矛盾日溢激化,皇权之争浮出水面。

“玄武门”之变震惊朝野,一时之间人心惶惶,诸贤皆亡。王绩因为对政治祸患异于常人的敏感,再次有了归隐的想法。

这段时间,从入京到待诏,到久待不诏,再到“玄武门”兵变,心中苦闷更甚,政局动荡朝不保夕的恐惧让王绩只想尽快离开此地隐居。

野望:即眺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对偶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4)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下面四句,并为中间四句写景而做铺垫。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王绩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指水边地。

薄暮:日落黄昏之际,代指傍晚

徙倚:徘徊。

王绩弃官后,心期郁闷,在暮色里的东皋放眼眺望,徘徊不定,思索着是再次出仕还是彻底归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颔联互文见义,开始写秋日静景。

落晖:落日

叠句“树树”与“山山”对仗工整。相互映衬,承上启下,浅白易懂,读之节奏欢快,气象颇远。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对偶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5)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写秋野动景,以“驱”“返”“带”“归”等动词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祥宁静。

犊:小牛,这里是指牛群。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王绩看着放牧的人们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打来的飞禽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相顾无相识”,于是高歌一曲,怀念采薇而食的隐士“长歌怀采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对偶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6)

尾联用典,据《史记. 伯夷列传》,商未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朝灭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王绩借此用典让自己避世隐居的想法一捶定音,更加的坚定了自己避世隐居的想法。

《野望》这首诗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对仗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全诗语言质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是摆脱齐梁浮艳气息的近体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对偶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