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糊粥的第一印象,颇似于老虎第一次品尝北京的豆汁儿,入口甚怪。豆汁儿让人有酸涩苦馊之感进而怀疑已经馊坏了,而糊粥对于初尝者来说,则是有糊焦之味让人感觉此粥熬制之时糊底了。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1)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2)

此皆谬也。究其原因,豆汁儿是用其发酵之故,而糊粥亦是刻意为之。入口米香豆香交织而略有糊味,故称“糊”粥。若没有“煳”味,就不地道了。

初夏。老虎作为美食顾问,与央视《味道》栏目在山东考察运河美食,而作为数百年来盛行于微山至济宁聊城运河两岸的糊粥,自然不能错过。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3)

在当地老饕带领下,老虎一行来到济宁一粥泡羊肉店。老饕告知老虎,糊粥在济宁大家还称之为白粥,也简称为粥,而卖糊粥的店铺也直接就叫粥铺而不是糊粥铺,所以在当地,一提喝“粥”去,说的就是糊粥。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4)

店不大,但人很多,每人面前都摆着一个盛满糊粥的大碗,喝的不亦悦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也被母亲带来,自己用小勺子,小心翼翼的喝着。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5)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6)

柜台上摆着几个肚圆口小的大坛子,外边裹了棉被塑料布看来是为了保温用。一个大嫂,手持大碗,正在给顾客从大坛子舀出浓稠的糊粥,旁边的桌子上,有切好的羊肉,煮好的五香黄豆还有切的细细的豆腐皮丝,还有馓子油条包子等吃食,闻着飘在粥铺里的各种吃食的香气,老虎不禁垂涎三尺。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7)

当地老饕按照当地的吃法要了满满一桌,糊粥端至眼前,老虎观之,此粥色黄中带白,呈半固态状,甚为浓稠,还带着舀粥时泛起的气泡,嗅之,一股米香豆香扑鼻而来,而且这次前来老虎才知道喝糊粥要配豆腐丝和煮好的五香黄豆,奢侈一些的可以泡上切好的羊肉,这样味道会更为浓郁。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8)

当地老饕说,喝糊粥的标配是撒子或者油条,撒子掰碎了泡在粥中,馓子酥脆而糊粥浓稠,稍待片刻,馓子在糊粥中略略变软,更为好吃。老虎依言在糊粥中加上豆腐丝,五香黄豆,泡上几片羊肉再掰上馓子,尝尝,糊粥果然有一种独特的糊香味,是米豆清香甘甜中微带苦味的感觉,豆腐丝的微咸加上煮黄豆的五香,还有羊肉的肉香以及馓子的油香,混合在一起,实在是香,让老虎一行稀里呼噜吃的甚是欢畅。

而据老饕说喝糊粥也有讲究,糊粥有个奇妙之处在于不挂碗,也就是说顺着碗的一边喝罢,一点粥也不沾在上面,碗像没用过一般。所以要转圈喝。这点倒是和北京的豆汁儿和济南的甜沫有异曲同工之妙。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9)

老虎尝试着问老板做法,未得其法。回来问老饕,言说,需将小米和大豆磨成细面,以一定比例兑水搅匀成糊,把铁锅干烧至热,然后把少量面糊倒入锅内,形成锅巴后再倒入其他面糊,煮开后略有糊味,即为糊粥。而且要的就是那股“苦”中透香的煳味。所以,浆要有部分被熬煳,这样闻起来香,喝起来爽,且极其养胃。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10)

老虎疑问糊粥从何而来,有多久历史,老饕直言现在也没有钩沉清楚。有说自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还有的说汉吕后发明,吕氏后人相传至今,如此说来就有2000多年历史了。还有的说,清郑板桥曾留有“难得糊涂”,这“糊涂”,原本指的就是糊粥,是他喝了这里的糊粥后发的感慨,后来,竟成了处世的箴言。

对于这些历史,老虎不管,但这一碗故意熬糊“浓如酱,喝似水,喝净粥,碗如洗”的糊粥,滑润爽口,浸人心脾,让老虎难忘。

关注王老虎,让您更加了解美食,发现在您身边的美食。感谢关注“王老虎寻鲜记”的搜狐美食自媒体,欢迎订阅“王老虎寻鲜记”。如果您觉得文章写的不错,就把它您的朋友圈,QQ空间,微博上去吧。也可以把我介绍给你的朋友哦!在搜狐新闻客户端搜索“王老虎寻鲜记”,即可订阅。

也可关注:微信公共账号:王老虎寻鲜记wlhxxj

或关注王老虎个人wanglaohuxunxianji

(转载需留言经过本人同意,并注明出自搜狐新闻客户端“王老虎寻鲜记”以及附带订阅方式)

博山小厨小米海参粥(王老虎搜鲜记济宁)(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