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师叫王纪琼,80后。
别人讲教育都是研究孩子,他反其道而行之,研究父母。
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他讲述了两个很生动的例子。
第一个是,当孩子兴高采烈地主动让你猜成绩,你会怎么说?
相信有很大比例家长很烦,会跟孩子杠上,直接猜100分,但是王老师不,他清楚自己的孩子考不了那么高。
猜100容易把孩子高兴的劲儿干没了
他咋猜呢,第一次说80。
孩子说,不是,再往上猜一点。
他一点一点地涨,81、82、85,孩子急了,说都不是,最后自己憋不住了,说这次考了90分。
当孩子主动说出答案的那一刻,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大家回忆一下,你小时候考90分,你家长会怎么说?
我估计很多人的父母都一样:要是努努力考个91或者100就更好了。
讲真,这样说的家长,太欠了,显得你特能咋的。
这不是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和分享欲吗?王老师说了,正确的做法一定是肯定他
孩子又问,爸爸你高不高兴?
这时候大部分父母肯定回答,高兴啊!
咋说呢,不完全对,王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乖乖,爸爸听到你很高兴,所以爸爸也特别高兴。
就是压根不提成绩,而是在乎孩子最真切的感受,或许有人觉得肉麻,但你想想,那可是你亲生的啊,再不肉麻人就长大了。
语言的艺术,完全被他拿捏了
接着,他又举了第二个例子。
孩子考好了问你要奖励,要怎么应对?
他的做法是在电话里告诉孩子,回去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结果孩子说,别整那虚的,来点实实在在的,奖励一杯奶茶就行
这时候,相信很多家长第一时间就会答应。
但是,又错了。
因为一旦你答应他,这就变成了一种交换,而且还是建立在没有约定之前的交换,很容易把孩子宠坏。
看看老师的发言:你是我儿子,喝奶茶这种事,就算你没考好,我也会带你喝。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知道,就算他考差了,奶茶也会给他买,成绩和奶茶之间不存在交易关系。
他最后一句说得非常好,宁可要一个有良心的儿子,也不想要一个考第一但对父母没有爱的儿子
孩子是需要被爱的,任何人际关系,放在首位的一定是尊重,亲子关系同样是。
但现在很多父母,能给到孩子优渥的家庭条件,却独独缺了这份尊重。
电影《狗十三》的剧情,现实生活中也在不断上演。
7岁的小朋友放学回家,发现自己的宠物兔子被父母杀掉了,然后上了餐桌。
就算他哭得撕心裂肺,家人还是吃掉了那只兔子
同样,还有一位爸爸,把孩子当宠物养的大闸蟹给蒸了。
孩子一边哭得泣不成声,一边被反复询问好不好吃
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俨然成了短视频平台的新型流量密码。
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些都只是宠物,但在孩子的世界里,这是朋友、是玩伴、是家人。
用孩子的眼泪来博眼球、换流量,真的很可恶
在这样的视频下面,我们能看到很多评论,都是讲述自己小时候遭受的类似经历。
有人因为童年宠物鸡被奶奶杀掉了,成年后一闻到鸡味就想吐,已经变成了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还有曾经听的儿歌,以前听没感觉,现在再看歌词,拳头都捏紧了
很多父母意识不到,有些孩子成年后的低价值感就是因为儿时的“不被认同”。
这类孩子的爸妈可能表面很开明,但背后却是更加深沉的掌控欲。
一名初中女生写小说,加起来有30多万字,被爸爸当着面撕了个稀巴烂
因为当爸的认为,女儿数学成绩很差,就是被这些东西耽误了。
当女儿反驳他,说自己文科成绩很好的时候,她爸依旧坚持,等数学成绩提上去,再谈其他的。
周围的孩子们都一脸见惯不怪
为什么现在有些小孩很叛逆。
那是因为他们想用这种对抗,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但是很可惜,这种对抗,大多数都被大人们自动屏蔽了。
只有亲身经历者才明白,这是多么漫长而痛苦的折磨。
《家有儿女》中的刘梅是广大90后的理想后妈,事实上,夏东海也是一位相当难得的父亲,不管是对亲生孩子还是继子。
为了让刘星更好地接受自己这个后爸,他能主动放下身段和刘星聊天,问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爸爸
对于刘星,刘梅实施的是打压教育,但夏东海总能看到他的优点
刘梅怀疑小雪早恋,想私自翻小雪的抽屉,被夏东海拦住了。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既然孩子不愿意说,那么就要尊重他
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成长就是不断被规训,不断受锤,最终只为了“懂事”。
家长被社会掌控,回家变相掌控孩子,把孩子从一个个千奇百怪的泥点子,塑造成性格同样拧巴的“残次品”,最后装出一副受害者模样痛哭:
我怎么就生了个这玩意儿?
害,何苦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