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

在明末的诗词中,此句可谓流传甚广了,很多人提起明末乱世,官逼民反的社会形态就会想起这句诗词。

形容幼虎已有吞牛之意的古语(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1)

图片来自网络

不做安安饿殍,效犹奋臂螳螂。往来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

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

西江月——明 杨嗣昌

这是目前在网络上搜索就会出现的版本,也是流传甚广的“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一句的全文。

而此句也正是出自崇祯朝时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杨嗣昌笔下。

此句的意思可以说是:(你们这些刁民)不老老实实的等着饿死,还敢不自量力的犹如螳臂挡车来造反!

杨嗣昌此人可谓是位高权重、简在帝心了,深受崇祯帝信任的柱国大臣,却说出这种让天下百姓寒心的话,崇祯帝也可以说是十足的昏君了。

形容幼虎已有吞牛之意的古语(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2)

图片来自网络

而明朝官方对于百姓的态度真的是这样恶劣吗?

崇祯帝感于天下灾祸不断,百姓多已造反,而朝廷却无力遏制国事糜烂,六下罪己诏,言“寇亦赤子”,让各地官府对造反的百姓以招安为主,然而深受崇祯帝信任的杨嗣昌却说出这种残虐百姓、不顾大义的话,不但违背皇帝心意,更是直接把自己推到天下百姓的对立面,难道是杨嗣昌位极人臣,过于自我膨胀了?这是没有一点道理可言的。

崇祯十二年崇祯帝命杨嗣昌督师平寇,赐尚方宝剑。临行时崇祯帝赠诗曰:

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

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杨嗣昌听罢,哭拜辞行,自此更是死在了这条平寇的不归之路上……

崇祯帝对杨嗣昌委以重任,目的是为了“安靖民生”,而杨嗣昌所写的这首《西江月》对百姓的态度却如此轻蔑,其原因很简单:

诗词被篡改!

形容幼虎已有吞牛之意的古语(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3)

图片来自网络

杨嗣昌的这首《西江月》基本没有什么较难理解的句子,但其中所出现的“饿殍”二字,与全文内容结合来看却是十分可笑:

“饿殍”,快要饿死的人,不去挖草根、剥树皮,反能“往来楚蜀”,还“肆虐猖狂”,更“弄兵无状”,哈哈,这“饿殍”真是太过猖狂,简直笑死人了!

这些“饿殍”不但能“弄兵无状”,还需“云屯雨骤师集”大兴兵马的去围剿,杨嗣昌甚至还想让“军民”把这些“饿殍”“绑来降”,然后“爵赏酬功”,哈哈哈哈,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如此可笑,没有一点道理的诗词,简直不知所谓!

(非我笑明末艰难活命成为饿殍的百姓,只是针对“饿殍”二字在全文的意义而已)

形容幼虎已有吞牛之意的古语(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4)

图片来自网络

在《杨文若先生集》(杨嗣昌,字文若)中,这首西江月的首句却为“不做安安降将”,“降将”二字被篡改为“饿殍”已是无疑!

将“饿殍”改回“降将”,这首西江月全文意义就变得十分通顺了,“往来蜀楚”“弄兵无状”的正是肆虐四川、湖广的张献忠等流寇,张献忠等流寇,每每在快要山穷水尽之时假意接受朝廷招安,而元气稍复即又造反,故而杨嗣昌言其“不做安安降将”。

杨嗣昌对于“平寇”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初期颇有成效,在朝廷兵马“云屯雨骤师集”之下,将张献忠等流寇打的“蛇豕奔突”无处躲藏是符合历史情况的。

像张献忠、李自成这些大贼,朝廷自是早有缉拿封赏,若有“军民”将其“绑来降”,自然“爵赏酬功上上”了。

形容幼虎已有吞牛之意的古语(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5)

图片来自网络

把”降将”改为“饿殍”,区区两字之别,其含义却是判若云泥,更是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觉得张献忠等流寇都是因为没饭吃变成“饿殍”才造反的错觉,历史上这些个流寇对待百姓的手段可是比之建奴入寇也不遑多让。

篡改者将“降将”改为“饿殍”,用心险恶,不必多言,其目的无非是抹黑明朝,抹黑崇祯朝,至于其篡改者是何人,以本人个人能力,自是不易考究……毕竟杨嗣昌的诗词并不出名,最负“盛名”的也就是这句被篡改过的“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了,甚至原文基本无人知道。

“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一句目前已是流传甚广,本人在各大贴吧、论坛、看点、咨询之类的有历史文章、话题的地方多有遇见,不少人都喜欢拿此句说事,有些甚至看到明末就要来句“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

历史上篡改文章诗词的事不在少数,这些古文、诗词流传至今很大一部分都是被篡改过的,有些甚至永远无法再见到他的真正面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