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1)

文丨福林妈咪

最近微博上有位博主,就经典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从来没有给女儿讲过这种‘经典童话’,因为‘没有任何人值得你付出生命’。男人写的童话真是完全不讲逻辑,‘就为了一个只看过一眼的男人,换一个所谓的‘爱情’?”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2)

这一观点在网上,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3)

有网友赞成,认为童话故事真的过于“童话”,与现实严重脱轨,不利于孩子健康心智的成长。

也有网友强烈反对,认为孩子们的世界观就是单纯的,爸妈不应该把自己的见解认知施加给孩子,应该给予孩子们对爱与幻想的权利。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4)

其实,童话故事在孩子童年的记忆里还是占有很大席位的。

就比如很多女孩子希望自己能像童话里的白雪公主一样美丽,像灰姑娘那样幸运,像小红帽那样善良,而男孩子也会希望自己像小裁缝那样勇敢,想汉斯那样快乐……

在这些童话世界里,孩子们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带入到故事里,面对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弱者,他们会很同情;面对恶毒的继母,他们会很愤恨;面对那些神奇的事件,他们会很好奇,甚至也会很向往……

童话世界,是打开孩子们封闭思维世界的一扇窗户。

通过这个窗户,孩子们能看到美好、善良、勇敢、智慧等好的一面,同时,他们也会看到凶残、谋害、复仇、嘲讽等坏的一面。

好的方面,我们自然是希望孩子们看到,并希望孩子们能学会的,可是那些这坏的方面,很明显又是必然存在的,那孩子们真的就会受到那些坏方面的影响,继而去效仿那些行为吗?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5)

这个话题,就要考虑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年龄段。

感知运动阶段,也就是孩子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个阶段是孩子思维的萌芽期,也是孩子以后思维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孩子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前运算阶段,即孩子两岁左右到六七岁的时候,这阶段里,孩子开始用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最常见的就是孩子会做游戏、想象、模仿。

具体运算阶段,这时的孩子大概处于小学阶段,也就是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左右,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思维已经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形式运算阶段,此时的孩子都已经是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左右的年龄,他们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经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能很好的感知事物,思维也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6)

通常情况下,爸妈都是给两岁以上的孩子讲故事,因为此时的宝宝刚好有对话的能力,他们更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细心的爸妈还会发现,孩子自己玩玩具的时候,他们会给玩具赋予“生命”,而这些生命的来源,基本就是借鉴爸妈给他们讲过的童话故事,比如说他们看到芭比娃娃就会觉得那是公主,看到小鸭子就会想象他们会不会变成白天鹅……

这些就是孩子们在运用童话故事中人物这个符号,作为中介载体来认识周围的事情,也就是我们说的孩子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7)

这样看来,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养成关键还是“萌芽期”的培养。

而孩子“萌芽期”思维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与爸妈的选择有关系。

有些孩子的思维模式是理智的,就比如《挑战不可能》中5岁的男孩王恒屹,面对自己不知道的诗句,他能很好的保持镇定,用自己理智的思维去想问题,继而给出正确答案。

而小恒屹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与家里奶奶的选择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小恒屹奶奶在节目里也解释说,在他们家里是不看手机电视的,就是看报纸看书,这给了小恒屹很好的榜样,也练就了小家伙的识字功底。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8)

选择让孩子用理性的方式去认知世界,孩子就会理性的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爸妈给孩子们选择童话故事,那孩子的思维模式,免不了会受童话故事的影响,他们会以童话中那种感性的认知来判断周围的事物。

看到有老人安然无恙地躺在车前的地上,孩子就会认为老人很可怜,并不会去深层次的想老人为什么会那样。

而且,孩子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只是想着对自己好的方面,这会让他们觉得很“完美”。

这也就不难怪孩子们用自己感性的思维模式,以好的结尾来想事情,办事情。其实,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们都是极其向往那样的美好的。

向往是美好的,现实却并非孩子们认为的那样。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9)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位博主要用残酷的事实来告诫孩子本质的原因。

以我们成年人的观点来看,那些童话故事确实太过美好,以孩子们单纯的思维,以及他们的“非黑即白”的认知里,如果真是面对现实社会复杂的情况,他们很难适应,甚至会遭遇危险。

为了让孩子分清楚现实与童话,有些爸妈会用自己的观点来给“解读”故事内容。

就像那位博主解释的那样,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为了所谓的爱情而付出生命,因为在他看来是不值得的。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10)

可是,也有网友反驳这样的认知,毕竟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故事的话,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他们只会认为美人鱼是善良的。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11)

也就是说,孩子对故事本身的理解是表面的,大人对故事的解读是会影响孩子对故事的深度理解。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读《皇帝的新衣》,我会为嘲笑故事里皇帝的愚蠢,喜欢那个说实话的孩子,可是我的一个上高中的大哥哥却给了我另一种解释:在学习上,就有很多人像皇帝那样,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说谎。

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面子”,直到我哥把他本来77的分数,改成97分,以得到我大伯的夸赞,结果被大伯知道成绩是假,哥哥只是不想让大伯嘲笑,才为了自己的“面子”才撒谎说自己得了97分。

从那之后,我对《皇帝的新衣》就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面子”的重要性,所以,我都不敢让自己的成绩下滑,生怕自己的“面子”没了。

现在想来,当时自己能有那么好的成绩,或许还真得感谢我哥的“面子教育”。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12)

不是说孩子不适合读那些童话故事,毕竟让孩子认识世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就需要通过一种媒介,而童话故事正好可以充当这样的桥梁作用。

我们不想让孩子去看童话故事,只是不想让孩子太把童话理想化。

可是,我们真的需要把孩子们的那种童真的想法,及时扼杀,给他们换上我们成人的想法,让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行事风格都那么的“老练”,失去他们那个年龄本该有的童趣和天真吗?

其实,按照之前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来看,孩子的思维是会慢慢转变的。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13)

等孩子到进入小学阶段,他们的思维就会有一定的逻辑结构,那时候,孩子们想事情、办事情,就不在会只是向往着“童话设计”。

再等到孩子有十二三岁左右的时候,他们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经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能很好的感知事物,思维也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他们会重新对自己看过的童话有一个更新的认知。

这种认知上的改变,或许就是我们说的成长。

不给孩子过多的思想压力,让孩子的思想自由成长,这大概就是我们能给予孩子们最好的“童年记忆”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海的女儿是哪本书(海的女儿到底适不适合孩子读)(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