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二月,荆州辽王府内传出一个噩耗,辽王嫡长孙朱致樠不幸夭折。经过荆州城内百姓口口相传,这件事情很快尽人皆知。不过大家虽然对这位小世孙的去世表示同情,但却认为这是其祖父辽王朱恩鑙不积阴德所致。

这就奇怪了,这位辽王究竟做了什么孽,才会让老百姓将小世孙之死和他联系在一起呢?其实说起来这还是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的故事,主角除了辽王朱恩鑙,还有松滋靖简王朱豪垔的几个儿子。

明代王竑后代今何在(松滋靖简王朱豪垔)(1)

荆州古城

松滋王府:归根结底一个字“缺钱”

朱豪垔[音yīn],生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松滋安惠王朱贵烆嫡长子、辽简王朱植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曾孙,生母胡氏。

朱植原本的封国是辽东广宁,靖难战争后改迁荆州,后世子孙遂在此定居。朱贵烆是朱植第八子,生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二月,当年四月即被封为松滋王。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荆州左卫指挥佥事胡清之妹胡氏被册封为松滋王妃。

由于当年朱植在靖难战争中站队建文帝朱允炆,其本人事后遭到了四哥永乐皇帝朱棣的猛烈报复。不但护卫被削夺,岁禄也只有一千石,和《祖训》所载亲王岁禄一万石相差悬殊。此后随着仁宗朱高炽和英宗朱祁镇的继位,辽王岁禄才加至三千石。

明代王竑后代今何在(松滋靖简王朱豪垔)(2)

朱棣剧照

至于松滋王朱贵烆,虽然遵循了首封郡王岁禄两千石的《祖训》,但由于是米、钞中半兼支,所以相当于实际能拿到手的只有一千石。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朱贵烆提出岁禄“府内自收”,也获得了明英宗的同意。“府内自收”有什么好处?首先自己派人去收,可以保证都是新米。其次把收粮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不用看别人脸色。日后其弟湘阴王朱贵焻给朝廷的奏本之中就点出了其中的优点。

甲戌朔,湘阴王贵焻奏:“臣岁禄于荆州府仓关支,米多陈腐。乞如松滋王例,府内自收。”—《明英宗实录卷六十四》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六月初六日,松滋王朱贵烆去世,享年39岁,谥曰安惠。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七月,14岁的朱豪垔袭封松滋王。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嗣封郡王的岁禄是首封郡王的一半,因此到了朱豪垔手上就从两千石变成了一千石(实际到手只有五百石)。这点钱自然不够用,朱豪垔一年后提出所有岁禄全部支米,又被明英宗给一口回绝。

丙午,松滋王豪垔奏:“臣岁禄米食用不敷,乞准折色五百石俱给本色。”上以湖广方旱灾,命姑仍旧。—《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八》

明代王竑后代今何在(松滋靖简王朱豪垔)(3)

朱祁钰剧照

话说朱豪垔真的很执着,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他再次向朝廷上奏,称自己和妹妹上津县主婚期在即,家中穷得揭不开锅,还是希望能够全支本色米。此时由于土木堡之变,皇帝换成了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想来这位松滋王是打算再来碰碰运气,但是很可惜,还是没有成功。道理很简单,开了这个口子,所有的宗室郡王都来提相同的要求怎么办?上津县主的仪宾叫袁镛,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后文有用。

谋害辽王事件

通过上文的梳理,松滋王府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就是穷。堂堂郡王府都入不敷出,更不用提其他的远枝宗室。另外王府的岁禄可以自己去收,不代表其他宗室的岁禄也能自己去收,这也是谋害辽王事件的根本起因。

朱豪垔有七个儿子,除了嫡长子朱恩钶以外,其余诸子都封为镇国将军,其中老三朱恩鑡、老四朱恩鏎和老五朱恩枪(金字旁加一个仓,通枪字)尤为恶劣。不过论起始作俑者,还是他们的姑父上津县主仪宾袁镛。

在袁镛的唆使下,三人“招集恶少夺人财产”,甚至于“棰死平人”。消息传到朝廷,对待宗室一向极其严苛的明孝宗朱祐樘勃然大怒,让镇守湖广左监丞刘雅秘密启奏辽王,将朱恩鑡等人抓起来先关一阵子,煞煞他们的锐气。

明代王竑后代今何在(松滋靖简王朱豪垔)(4)

明孝宗剧照

时任辽王朱恩鑙[音jī],辽靖王朱豪墭次子、辽肃王朱贵(火受)之孙、辽简王朱植曾孙、明太祖朱元璋玄孙。辽肃王是朱植的第四子,他们家是靠着辽简王长子夭折、次子辽王朱贵烚和第三子远安王朱贵爕自作孽被废为庶人,才有机会进封辽王。现在皇帝陛下发话,朱恩鑙自然要言听计从。

上恶其不道,命镇守湖广左监丞刘雅密启辽王拘恩鑡等幽之。其所集凶徒即遣人往捕。并袁镛等皆问拟明白以闻,不许疎漏。—《明孝宗实录卷五十六》

当然朱恩鑙之所以这么积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朱恩鑡等人擅自闯入荆州府仓抢夺禄米,坏了辽王的规矩。前文说过,松滋王府所享受的岁禄“府内自收”,对于普通宗室而言太重要了。岁禄一年支取一次,如果碰上灾害天气,府仓内的粮食就有可能不够。那么这个时候哪个宗室和本府亲王关系好,就有可能足额准时支取。但是如果辽王殿下看谁不顺眼,随便卡一卡,就足以让你生不如死。

松滋王府是这次宗室闹事的主力军,除了朱恩鑙三兄弟,还有他们的堂兄弟辅国将军朱恩镒。朱恩镒是现任松滋王朱豪垔的侄子、松滋安惠王朱贵烆之孙,家里条件自然要更差一些。此外参与者还有长阳王府(即上文提到的辽王朱贵烚后裔)和远安王府的宗室,这个很好理解,毕竟两家都已失势。

明代王竑后代今何在(松滋靖简王朱豪垔)(5)

明代亲王府复原图

估计朱恩鑙在打压朱恩鑡等人时动用了霹雳手段,让这些落魄宗室们决定铤而走险,干脆将辽王杀害以永绝后患。问题是这批人分属三家王府,这个计划肯定会泄露出去。而朱恩鑙也不出意外收到了消息,他即刻向朝廷上奏,这还了得!

朝廷派来专案组调查完毕之后,明孝宗做出最终裁决:松滋王府镇国将军朱恩鑡等人废为庶人,并家属送凤阳居住。远安王府奉国中尉朱恩钢等人革去冠服岁禄。长阳王府镇国将军朱恩鍝等人革岁禄三之二。仪宾袁镛发辽东三万卫充军。其余随同作恶的恶少一百二十八人,连同家属一起发延绥、宁夏、甘肃等地永远充军。

谁都没有想到,越想越气的辽王竟然派人对那一百多名恶少动用杖刑,结果当天就打死了八十多人。《明实录》记载辽王长子几天后突然去世,当地人都认为是善恶有报的缘故,包括《明史》在内也持相同看法。实质这是完全错误的,死的是辽王长孙,根本就不是他的长子。

是日,辽王阴使人杖而纽死者八十余人。不数日辽王长子及副使王玹之子皆无疾而死。不二年,辽王亦以疽发背而薨。荆人咸以为恶念之报。世之阴险害人者,亦可以鉴云。—《明孝宗实录卷六十》

辽王朱恩鑙死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确实是在此事发生后的“不二年”。但是此后袭封辽王的就是辽世子朱宠涭,即朱恩鑙嫡长子。如果他弘治五年就死了,怎么还能袭封呢?朱宠涭嫡长子朱致樠,弘治四年十月赐名。嫡次子朱致格,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赐名。朱宠涭死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此后袭封辽王的是其嫡次子朱致格,则其嫡长子朱致樠此前已经去世。

明代王竑后代今何在(松滋靖简王朱豪垔)(6)

明代亲王冠冕

结合上文《实录》的记载,笔者推测所谓的“辽王长子”即朱致樠。那为什么包括《明史》在内都会犯错误呢?因为《实录》在原始资料中把当时的辽王错记为朱宠涭,这才导致朱致樠莫名其妙成为了辽王的长子。

结语: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四月十八日,松滋王朱豪垔去世,享年66岁,谥曰靖简。这位松滋靖简王曾经向朝廷求取《四书集注》、《大明官制》、《为孝阴隲》、《孝顺事实》和《劝善书》等书,看上去是个贤王的做派。但是在弘治五年的那场风波之中,这位松滋王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毕竟朱恩鑡等人都是他的儿子,朝廷没有让朱豪垔来自行约束,反而交给辽王处理,是否也说明对其家风不满呢?毕竟明孝宗在处理朱恩鑡等人的同时,也将松滋王府教授徐寿等三人做赎杖还职处罚。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十月,松滋靖简王嫡长子朱恩钶袭封松滋王。朱豪垔的墓园在八岭山,位于荆州古城西北8公里一座南北走向的小山脉。八岭山地处荆州、纪南城、万城三大古城中间,是春秋战国时期历代楚王的葬所。到了明朝,包括首封辽王朱植在内的辽藩宗室,也大部分葬在八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