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诗人中,刘禹锡就像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写诗惹祸被贬,复出后终究还是改不了倔强的脾气。零点拾韵于4月20日发表了头条文章《刘禹锡骂人不带脏字,写诗戏弄人被降级,柳宗元:活该》,文章说到公元815年,刘禹锡写了一首题戏骂看花人的诗而被降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4年之后刘禹锡重新得到提拔。重游玄都观的时候,面对当年的落难之地,他又忍不住要发表一番感慨,这次的感慨是否又惹祸上身呢?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成就简介(14年后刘禹锡再游玄都观)(1)

生怕读者不明白,刘禹锡写小序重提往事

原诗前面有段小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元805年的时候,玄都观里什么花都没有。那年我参加革新运动,被人整了,贬到连州当刺史,接着又被贬为朗州司马。在那里待了十年,终于回到京城。大家都说,玄都观有位道士亲手在观里栽了很多桃树,漂亮得很,于是我就写了前边那首诗表达一下感慨。哎,写完马上又被贬,那帮孙子真TM狠。”

到现在14年过去了,我又被提拔为主客郎中。我特地来玄都观看看,哈哈哈……空空荡荡,桃树一颗不留,只有兔葵、燕麦随风摇摆。所以我还要写首诗,让后面来的游客指教一下。时年大和二年三月。”

刘禹锡成就简介(14年后刘禹锡再游玄都观)(2)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桃树是指那些善于投机取巧、巧于巴结钻营的新兴权贵;看花的人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之徒。有意思的是,小序原文中有句“以俟后游”,就是“等着后面来的游客指教。”游客是谁?看花的人。意思就很明显了:“我等着你们!”大有时间随你挑、地点随你挑、兵器随你挑的气魄。

诗前小序往事重提,挑战意味十足,满满的火药味,挑明了就是冲着那帮孙子来的。

刘禹锡成就简介(14年后刘禹锡再游玄都观)(3)

针尖对麦芒,对敌人喊话:“你爷还是你爷”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大家都知道,人们经常去的地方是不会长青苔的。现在的玄都观,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这说明什么?来的人少了啊。当年炫彩夺目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存,但是菜花代替了桃花,开满了玄都观。

这两句把玄都观历经繁盛后的荒凉景象刻画得透亮透亮的,与上一首的“无人不道看花回”和“玄都观里桃千树”形成鲜明对比。菜花代替桃花,也就是新的一帮权贵又在兴风作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也呼应了小序中的“以俟后游

刘禹锡成就简介(14年后刘禹锡再游玄都观)(4)

按照写诗起承转合的惯例,后两句该发表感慨了,我们往下看。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由花转到人,由桃盛桃衰转到时代变迁。不仅桃花没了,游客没了,连当年的亲手种下桃树的道士也不知道跑哪儿了。但是上次写诗被降级的刘禹锡回来了,还被提拔了,不仅重游旧地,还要重提往事。谁奈何得了我!不恰当地形容一下,有点“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意思。

上一首诗没点明桃树是谁人所种,这里点明了是“道士”,那这道士明摆着就是指当年整他的当朝权贵。20多年过去了,这些人见棺材的见棺材,垮台的垮台。俗话说,树倒猢狲散,被他们提拔的那帮趋炎附势之徒也销声匿迹了。讽刺不讽刺?意外不意外?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言下有无限感慨和些许得意。

刘禹锡成就简介(14年后刘禹锡再游玄都观)(5)

这两句,仿佛看见刘禹锡对着以前整他的人发出了轻蔑的嘲笑:“咋样,你爷还是你爷,服不服!”,又仿佛看见他对着当朝新的权贵发出严厉的警告:“尽管放马过来,你爷是永远打不死的小强”。

可能大家都关心《再游玄都观》是否又给刘禹锡惹祸了?应该说敌人还是明锐地察觉到了可趁之机,《新唐书》就说“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也就是当权者是很不高兴的。幸运的是,当时刘禹锡有时任宰相裴度罩着,没出事,直到裴度罢相后,刘禹锡仕途才有所起伏。但是,他最后在礼部尚书任上去世,并被追赠文户部尚书,也属善终。

刘禹锡成就简介(14年后刘禹锡再游玄都观)(6)

结束语

刘禹锡诗兴大发的时候总是不吐不快,结果仕途起起伏伏,但是他在与权贵做斗争的过程中从未低头,相反是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我们姑且不去理会他那个时代的宫廷权利之争或派系角逐,单纯看他历经劫难,生性不改的战斗意志,足以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为诗豪,他名副其实。正如南宋词人刘克庄评价的:他的诗“专雄浑老苍,沉着痛快”,他的人“精华老而不竭。”两首游玄都观的诗,充满了嘲讽和蔑视,也充满了豪气和自信,不愧是豪诗,无愧为诗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