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是高加索地区的两个核心国家,曾经都是苏联的同盟共和国,但是长期以来这两个唇齿相依的山地民族却因为各种矛盾纷争,大小规模的冲突不断。特别是1988年以后,阿、亚两国的关系更加白热化,硝烟弥漫了整个高加索地带。要知道苏联解体已经二十多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成了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什么互相之间没有走上一条和谐共赢,友好往来的正常道路,反而一言不合就开火,陷入了水火不容的死结关系?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现在局势怎样(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1)

一分为二的统治,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历史上都是有名的文明古国。前者世代居住的亚腊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并且曾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文明,但是亚美尼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从公元11世纪开始,就不断地受到突厥人、拜占庭人、蒙古人的入侵;直到奥斯曼土耳其建立亚欧统一大国后,把亚美尼亚一分为二:西部归奥斯曼帝国统治,东部则归属给波斯帝国,随后又并入了俄国,称为埃里温省。

和亚美尼亚一样,阿塞拜疆也是处在东西文明交融的位置,长期以来的东西文化冲撞,它不仅融合了伊朗、高加索民族和突厥等周边诸多元素,富有浓郁的欧亚风情。阿塞拜疆的边界在波斯帝国的统治当中,但是主体属于阿塞拜疆民族独立自治,但是到了18世纪初期,土耳其和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在伊斯坦布尔签订了和平条约,把阿塞拜疆的一部分土地划给了俄国,也陷入了一分为二的分别统治。

如此一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一分部地盘都归属给了当时的俄国,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外加高索联邦的一分部,直到1936年联邦解散后,双方才又分别独立,建立属于自己的主权国家。阿、亚虽然都是典型的山地国家,地理上也颇为形式,有过短暂的融合被苏联管控,但是很快又分道扬镳,因此可以说得上并没有太大的纠葛,但是两个独立后却陷入了纠纷不断,矛盾重重的局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从历史源头看,两个国家本身就属于不同的族群和文化信仰;另一方面曾经同时处在外高加索联邦中,短暂的接触交融却因为联邦的一系列政策制造了两个民族的矛盾;加上政权独立后有关领土纷争、宗教摩擦,大国插手等等,关系急遽恶化。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现在局势怎样(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2)

两大阵营,对峙的历史根源和被制造出来的矛盾

亚美尼亚是一个传统的基督教文明的国家,基督教在亚美尼亚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早在帕提亚人统治时期,格里高利就将教义传播于此;并且公元301年,亚美尼亚曾一度将基督教定义为国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一宗教的国家。长期以来的信仰深深地影响了亚美尼亚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有宗教派别之分,但是总归来说还是比较单一。

而阿塞拜疆是一个世俗的国家,宗教和国家分离,并且所有的宗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然而,在这个世俗国家当中,大多数居民都是伊斯兰教的信徒。阿塞拜疆人早在远古时代就十分崇拜火,拜火为神灵,公元3世纪,现在的南部阿塞拜疆被萨珊王朝占领,一度把拜火教立为国教。但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后,把伊斯兰教带来,强迫当地的人接受新的信仰,拜火教才逐渐弱化;但是并不等于原始国教从此就消失在这片土地上,仍旧有部分人信仰传统的拜火教,所以比起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宗教信仰显得就有些多元不说,主体的信仰也和对方是偏差的。

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及的观点:他认为文化将是新时期取代意识形态和经济成为不同文明载体的国家间冲突的主要原因。高加索地带便成了一个典型的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断裂带,苏联解体后,唯一的“联邦认同”崩溃,那么该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冲突都可看成文明冲突的凸显。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正好处在这个核心地带,又加上一个是以基督教为主体文明的国家,一个是以伊斯兰教为载体的国家。宗教的不同,所影响的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于民族气质、一言一行皆是不相通的,双方之间并不存在包容性,所以冲突的方式不仅表现日常的争斗上,延续到深层面就是两国人民的交流和发展也是长期对峙,受到严重的阻碍。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现在局势怎样(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

早在帝俄时期,外高加索地区的民族问题就十分复杂,民族矛盾与文化差异、宗教冲突和外部干扰交织等等,形成了阻碍地区稳定和发展的顽疾,让沙皇头痛不已。其中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矛盾还有更久远的争论——关于那个民族更早来到外高加索地区问题,简而言之争论的关键在于谁是谁的祖先。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算不得什么矛盾,但是对了两个曾经建立过辉煌古文明的民族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衍射出来的就是资源占有和领土纷争,他们需要用追根溯源的方式来定义归属问题。

除此之外,在20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两个民族的发展都是受到苏联的民族政策引导的,所以分析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矛盾时还要切入苏联时期相关政策。在长达70年的统治里,苏联领导层并没能合理的解决相互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反而激化了这种争论。特别是斯大林时期,决策层试图“简化”民族结构,选择忽视一些小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他们高举的民族和租际主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按照阿塞拜疆人的说法,当时的苏联官方奉行驱逐阿塞拜疆人政策,在苏联的协助下,赞格祖尔和其他一些阿塞拜疆领土被宣称是亚美尼亚的领土。再加上苏联领导人对各突厥穆斯林共和国采取歧视态度政策,就导致亚美尼亚人在1984年开始大规模驱逐阿塞拜疆人。

苏联的几次大规模移民本来试图通过融合手段化解双方的民族矛盾,没想到却打破了原有的民族结构,破坏了国际关系。正是这种政策,才导致了民族间的不平等长期难以消除,也就更难协调矛盾。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现在局势怎样(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4)

纳卡冲突,领土纠纷进一步使得双方关系恶化

长期的宗教和民族矛盾使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水火不容,苏联解体后,两个国家分别独立,却把矛盾延伸到了领土划分上,尤其是纳卡地区的归属,成了两个长期以往的斗争爆发点。

按照地理位置来看,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位于阿塞拜疆西半部,但是尴尬的是其中居住的99%居民都是亚美尼亚人。早在18世纪初期,波斯国王就承认该地区五个亚美尼亚封建领主是世袭公国,作为波斯国的附庸;随后纳卡地区又相继成了沙俄、波斯和土耳其三国争夺的焦点。到了1920年,阿塞拜疆革命委员会曾经承认纳卡州是亚美尼亚的一部分,但是高加索的一手操作,又把它划给了阿塞拜疆;居住在纳卡境内的亚美尼亚人不干了,他们认为受到了阿塞拜疆的歧视,纷纷要求脱离,多次申请将纳卡重新归给亚美尼亚,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苏联的决策是根据纳卡的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因素决定的,唯独没有考虑人口构成,所以也一直没有解决这个矛盾。没想到1991年该地区却一跃成了独立的共和国,既不属于亚美尼亚,也不再属于阿塞拜疆,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90年代初,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就频繁的发生流血冲突,在这一过程中,阿塞拜疆丧失了大片的领土面积,并且伴随着100万阿塞拜疆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整个社会支离破碎。联合国不得不通过会议决策,谴责亚美尼亚占领阿塞拜疆领土,并且要求亚方退军,归还领土。

双方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进行领土纷争的讨论,虽然1994年谈定实现停火,暂时缓解了纳卡冲突,但是并不等于双方关于领土纠纷就得到解决。实际上靠调节小组提报的解决方案,均未取得双方共识,甚至还遭到不同程度的反对,直到现在,领土纠纷仍旧是两国关系不能正常化的重大障碍。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现在局势怎样(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5)

大国插手,互相之间永不停歇的仇视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所在的高加索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连接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和战略要地,所以大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和影响这该地区的稳定,对于他们来说,不和谐才是获取自己利益的前提,所以不断的插手也影响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趋势。

首先说来,俄罗斯把该地区作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和利益相关的地区,从历史地理契机都把自己当成各国博弈的主导力量。一方面其战略要点不仅限于能源,还是自国安全的屏障地带,简而言之,外高加索的环境直接关系着俄罗斯稳定。长期以来俄方更偏袒亚美尼亚,因为双方的信仰相通,俄罗斯作为第一个承认亚美尼亚独立的国家,而亚美尼亚实际上也是外高加索地区俄罗斯唯一的朋友。当然这种偏袒,也就引起了阿塞拜疆的不满,又给另外一个大国——美国,创造了条件。

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了扼制俄罗斯和伊朗,挤压俄罗斯的发展空间,提高美国在外高加索地区安全格局的作用,实际上是对当地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虎视眈眈,美国便把纳卡问题纳入到自己的对外战略中,十分热衷于调节纳卡冲突。俄罗斯青睐的是亚美尼亚,美国就反过来支持阿塞拜疆,和它建立起军事合作关系。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现在局势怎样(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6)

然而,美国参与到外高加索地区的博弈,绝对不是为了和阿塞拜疆合作,同时它还要取得和亚美尼亚发展上的平衡,如此一来,再次引发了阿方的不满。由此可见,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除此之外,伊朗和土耳其为了战略意义和资源占据,也长期插手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领土纠纷。纳卡的问题实际上成了各国插手该地区进行力量角逐的燃料,美俄两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地区大国土耳其和伊朗也是不同程度施加影响,这些外来干扰都会对两个国家战略构想,内外政策制定产生冲击,也成了两国关系不能正常的重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