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就是要调和阴阳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失调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治病的原则就是要通过针刺、用药等达到调和人体阴阳的目的。

阴阳学说阴阳失调的最基本的表现(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原因)(1)

用阴阳学说解释疾病

阳气偏盛,则表现出热象,腠理闭塞,喘息气粗而使身体前俯后仰,汗不出,身体发热,牙齿干燥,烦闷,如果再出现脘腹胀满,那病情就很凶险。这种病冬天还好过,在炎热的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偏盛,则表现出寒象,身冷汗出,全身常觉得发冷,时常战栗恶寒,手足逆冷,如果再有腹满的症状,则病情凶险,这种病夏天还好过,在寒冷的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偏盛时各自的主要临床表现。

治病就是要调和阴阳

运用针刺的要领,在于懂得调和阴阳。阴阳调节平衡,精气才能充沛,形体与神气内外合一,神气就能内藏。所以说,技术高明的医生可调节阴阳之气,使之平衡;技术一般的医生往往扰乱经脉之气血;技术低劣的医生,则可能耗绝病人血气而危及其生命。所以说,技术低劣的医生,运用针刺治病应特别谨慎,务必要仔细审察五脏病情变化的情况及与之相应的五脉脉象、经络虚实、皮肤柔糙之情况,然后对症取穴再下针。

阴阳学说阴阳失调的最基本的表现(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原因)(2)

《灵枢·刺节真邪》中说,面对人得病后出现的阴阳虚实变化,不管情况多么复杂,都必须泻其邪气的有余,补其正气的不足,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这样用针是治其根本,其奏效迅速,比单纯解除神志迷惑要快捷。

《灵枢·邪客》中对治疗失眠的方法是,针药并用调和人体阴阳:用针刺补阴分的不足,泻阳分的有余,使阴阳相互协调,疏通营卫运行的道路,消除引起营卫逆乱的邪气。服用半夏汤一剂,阴阳立即畅通,便可马上入睡。

内经名言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释文:诊断疾病之前,必须先询问病人有关的生活情况。如果病人以前地位高贵而后来失势变得卑贱了,这种病人往往有屈辱感,情绪抑郁,即使没有遭受外界邪气的侵袭,疾病也会从身体内部产生,这种病叫作“脱营”;如果病人以前富有而后来贫困了,这种病人往往在饮食和情绪上受到影响而产生疾病,这种疾病叫作“失精”。这些疾病都是由于情绪不舒,五脏之气郁结而形成的。

虚实病证的表现与治疗原则

人体内阴阳平衡被打乱会出现或寒或热的症状,热证又分为实热和虚热,寒证又分为阴虚和阳盛阴虚。如下图所示:

阴阳学说阴阳失调的最基本的表现(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原因)(3)

补泻的顺序

中医治病最注重整体,不仅力求祛除疾病,而且要求不能增加新病。所以针刺时,如果经脉之气一方虚弱,一方旺盛,必先补虚弱的经气,再泻旺盛的经气。

阴阳学说阴阳失调的最基本的表现(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原因)(4)

阴经的邪气旺盛而阳经的正气虚弱,应先用补法补足阳经的正气,再用泻法祛除阴经的邪气,如此可使阴阳之气得以调节至平衡。

阴阳学说阴阳失调的最基本的表现(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原因)(5)

阴经的正气虚弱而阳经的邪气旺盛,应先用补法补足阴经的正气,再用泻法祛除阳经的邪气,如此使阴阳之气得以调节至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