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 以心观景景入心(1)

荐读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 以心观景景入心(2)

《以心观景景入心》 ——读【心智】美篇《漫步于上海的文艺小街~绍兴路》

美篇“上海50后交流圈”天天都给我带来惊喜:每天都那么热闹欢腾,交流新闻,交流新照,交流K歌……当然更多的是交流自已的彩视或美篇新作,毕竟它是一个美篇作者群。今天(12.13)的好作品个人认为当推【心智】的美篇。 我的标题用了一个“读”字,而非我常用的“赏”字?我对美篇无研究仅从个人的习惯和爱好对其作为读和赏的分类: 以赏为主的常是罕见的人物,建筑,风光,动物,花卉类。它可以让我欣赏到一种自然的罕见美,是一种视觉的享受。这类作品往往是以摄影技巧,艺术为主。 而以读为主的美篇,往往不是摄影大片,而是寻常景观如一条老街,一个公园,一座康复院,你读的是作者的独自,心声,感悟,从而让景观变得不再世俗,而有趣有味,而认同共鸣。上周有一篇《美篇精选》获奖文章,(吉日祥云之《牵手》记述了结婚四十三周年携患病十年阿尔茨海默症丈夫出游纪念。它以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恩爱如初的文字记叙打动人心,被荐为《美篇精选》,众人皆服。

荐读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 以心观景景入心(3)

【心智】在一条短短的绍兴路上边走边拍,边看边想,从原来文青崇拜向往的文化一条街的时代演变,商业演变,而发出自己的内心独白—— “绍兴路,曾被上海人称之为“出版社一条街”500米之间的一条街有着:上海出版社,文艺出版社,新闻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影局,昆剧团,以及各色各样的小书店……岁月的辗转,绍兴路上的各种出版局已很少见了,各种小书店也难觅踪影。可以说出版业的寒冬也没有放过这条藏身于闹市的小路呢。”

“音像出版社还在,只是现在还是不是在营业,又或是改行做其他更先进的音像产业。”    “上海昆剧团的门面还挂着,但如今的年轻人对戏曲类好像也不怎么热衷啊”   

“绍兴路-曾经大众熟知的文艺文化一条街,因时代的变迁,现在取而代之是各种时尚潮流的小店、酒店,咖吧。还有那紧跟时代而产生的各类公司也都坐落在此”

荐读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 以心观景景入心(4)

荐读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 以心观景景入心(5)

荐读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 以心观景景入心(6)

“古典又时尚的家俬小店,看来这古典家俬小店因疫情的影响,也囊中羞涩,难以维持,在折扣销售物品呢!”…… 不多引用了,美篇介绍得很全面,当然文字若能再深入些就更好了。如那家家俬小店的萧条不仅是疫情影响,更是一种文化的断裂: 红木,柚木,欧式,美式等家俱,精美瓷器,水晶制品,工艺摆件等都是上乘之物,是上海老法师的最爱。但现在的年轻一代什么都是“快餐式”。粗糙替代了精细,包括让“宜家”遍地开花,倾销所谓“简约北欧风”的板式拼装家俱。传统的审美难以为继,精美的家俬无人接盘,这是不是也反映了当下教育的一种“美育缺失”呢?

荐读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 以心观景景入心(7)

荐读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 以心观景景入心(8)

寻常人对周边的变化己是熟视无睹,匆匆而过想得是去目的地要办的事儿,但能敏锐地发现变化,进而思索何以会变化,而从感受的潮流,时政,风俗等等的或进或退的变化,那么世界永远是崭新的。我觉得作者是一个感情细腻,心智饱滿的女性: 触景生情,以情入理。这种以景为辅,以文为主的美篇好象我更偏爱一些。

读完这个美篇作品后,脑海中会浮出许多的联想——京剧,昆剧这些传统的“国粹”为何难以吸引我们的下一代,而沦为靠财政补贴养活的剧种?纸质媒体为何被冷落,书藉大量被尘封?传统的音像产品为何被电脑,手机而打败?当下的年轻一代在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在科技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和审美教育如何同步跟进……

当然,一个小小的美篇解决不了那么多社科理论,但它给读者一个抛砖引玉的想象空间也是一种难能可贵。

我和【心智】是一个美篇爱好者的群友,都是七旬老人了。虽未谋面,但美篇中她的形象也给人一种自信而坚毅,洒脱而豪迈之感: 文如其人是有点道理的,这样的气度才能写出那样咏叹的文字。祝她继续创作更多的好作品!

荐读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 以心观景景入心(9)

荐读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 以心观景景入心(10)

注: 图中照片均引自原作者美篇,特此致谢!

(关注作者,请搜索《今日头条》陆志萍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