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有多强大你知道吗(一文看懂供销社的前世今生)(1)

《湖北日报》此前发布的一则“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1373个 基本覆盖全省乡镇”的报道,迅速就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透露,目前基层社社员达到45.2万人,农民社员人数5年增长5倍多,由2016年的5.15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33.3万人。另外宁夏供销合作社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系统基层社总数达到249个,乡镇供销合作社覆盖率由2017年的56%提升至92.7%,服务覆盖面达到95%以上。

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的信息显示,2021年,供销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供销社正在恢复重启,全国农村5万个供销社已经启动,农产品的收购与销售将由供销社完成。

供销社三个字,对很多70后、80后应该还有印象,但对很多年轻人确实一个陌生的概念。一个就快沉到记忆里概念突然爆红,意味着什么?

供销社是做什么的?

我在印象里,小时候经常和我妈妈一起骑自行车去供销社买米、面、粮,主要的原因是便宜,更像一个街道里的小商店,不过是公有性质的,里面的店员都是基层组织,他们属于正儿八经的“上班族”而不是“打工族”。但后来随时市场发展,家附近的供销社也就慢慢消失了,只有很少一部分还保留着合作社的牌面。

所以,按照我小时候的经历来理解,供销社就是一个国营的商品店,统一采购、销售,与其他非国营的商店同场经营,也可以说是竞争关系,因为他们在商品类型上基本是雷同的。优势主要在于统一大规模采购有价格优势,因此在保障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方面有较大的作用。在那个年代,供销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承担了中国农村90%以上的物资供销。

供销社的历史意义,主要是体现在计划经济时代。当年物资匮乏,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物资分配,供销社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可供应的物资越来越丰富,它也就自然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在国家层面,供销社这个组织却并没有被取消,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供销社依然还在。

按照官方的解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ACFSMC)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属于正部级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全国代表大会)是总社的最高权力机构。

其主要负责的工作范畴包括:研究制订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和改革;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维护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协调同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全国供销合作社的业务活动,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代表中国合作社参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各项活动;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根据合作社官网信息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内设机构14个,监事会内设机构1个,下辖15个直属事业单位、15家主管社团和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供销集团管理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6家,在全国拥有3万多个终端网点,拥有11条铁路专线,37个国家级资源储备库,两个万吨级码头,200余万员工。

对更多的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体会就是:供销社是事业单位,参考公务员编制。随着供销社的回归,全国多地宣布重启供销社,员工给公务员编制,如果31个省市自治区都开始招考,至少有1千万的公务员编制缺口。

供销社回归想做什么?

供销社概念被炒成热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既然市场经济已经足够应对需求,那前者此时回归意味着什么?取消市场经济,全面替代现有的各种市场主体吗?

显然不太可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是市场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允许再回到过去。

根据专家和媒体的分析汇总,新的供销社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么几个问题。

一是乡村振兴。供销社的主要市场在农村以及一些市场经济主体还不能更好发挥作用的地方,为乡村振兴做更多的事情。2021年,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供销社牵头举办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全年“832平台”交易额达115亿元,全系统从脱贫地区购进农产品3310.6亿元。供销社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出台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2021年,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17.1%。

二是紧急状况下的物资供应。比如疫情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对于老百姓基本生活物资供应都是挑战,供销社的系统能够在物资储备、紧急供应、稳定物价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10月1日,广州市供销总社接到市疫情防控办保障花都高风险区困难群众生活物资供应的紧急通知后,迅速启动应急保供方案,火速集结直属企业广州供销农产品公司、农业集团穗农供应链公司连夜备货、通宵作业,全力以赴奋战18个小时,生鲜包当天全数送达物资保障点。

三是市场竞争补充。这两年,雪糕刺客、添加水果、蒜你狠的消息层出不穷,无序的市场竞争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各种困扰。供销社的回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给消费者新的合理的选择,或许有一天,车厘子自由会率先在供销社里实现。

对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供销社的另外一个机会在于:乡镇一级别的供销社可以加盟。目前很多地方的供销社其实都是采取加盟的方式,比如有一些便利店本身就已经有一些业务,这时候就可以加入到供销社系统当中,由供销社统一配售。这也是供销社概念火了之后,带动了大批概念股的原因。有市场准入,就意味着新的商业机会。

供销社发展简史

1950年7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

1958年以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与国营商业两次合并,后又两次分开。

1982年2月22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2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将商业部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粮食部合并,组建新的商业部 。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

199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在总结供销合作社过去改革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了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999年,《国务院关于解决供销合作社当前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正式出台,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扭亏增盈。

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听取供销总社关于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等有关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对“新网工程”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在“新网工程”的强力推进下,供销合作社业务得到恢复和加强。

2009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标志着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迈入了新的改革发展阶段。

2011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契机。

2014年,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列入中央改革办2014年工作要点,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4月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河北等4个省开展试点,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层面批复的第一家全国性改革试点。经中央同意,总社会同中央农办等20多个部委,启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文件的调研起草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文件稿。

同年7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全国供销合作社“ 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提出了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和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2017年6月,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项试点启动,28个省(区、市)32家单位承担试点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