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五十四天:将相一肩挑的甘茂,为什么最后落得隐匿楚国的结局?

大秦帝国赵括失败真相(大秦帝国将相一肩挑的甘茂)(1)

作者

本文《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系列由我爱刨根问底原创,今天是第五十四天分享。

大秦帝国赵括失败真相(大秦帝国将相一肩挑的甘茂)(2)

大秦帝国

据孙皓晖先生所著《大秦帝国》第二部《国命纵横》下卷第十四章《百年一乱》中交待:秦惠文王赢驷临终头脑正常时分与丞相张仪聊天定身后事,张仪由于多年忙于邦交大事灯下黑全不知道。直至秦惠文王自己提到甘茂,张仪才发觉自己已对甘茂如此生疏。

甘茂,楚国下蔡人士。在张仪处理邦交关系时推荐,经由樗里疾推荐给秦惠文王做右长史。后经过秦惠文王考察,以右长史身份做太子嬴荡老师。

经过一阵时间,甘茂对太子嬴荡影响颇大,秦惠文王满意。于是在临终询问丞相张仪甘茂的归属。

秦惠文去世,秦武王即位不久,上将军司马错、丞相张仪相继出走秦国,甘茂深受秦武王器重,将相终于一肩挑。

对于外来臣工(即使身居高位也一样),按照秦国律法,没有相应的业绩加身,说话在朝野没有相应力量。为了巩固自己权力,不管国内是否有这样的实力,不管邦国间情况变化几何,甘茂一股脑赞同秦武王“攻克宜阳,打通三川,五月进军洛阳”。

结果庆幸的是,由于白起方案的启用、本人的启用,秦国意料之外还是结结实实地打了一场大胜仗。

之后,秦武王洛阳意外举鼎而亡,临终任命甘茂为顾命大臣,尚在燕国为人质的嬴稷为继任新君。

白起

经过一丝一缕计算,经过千辛万苦运作,秦惠文王、宣太后终于先后平安到达秦国咸阳,再经过严密部署、操作,国内局势逐渐明了。在新一届大臣中,大臣这样安排:魏冉是丞相,樗里疾依旧是右丞相,白起是左更。作为接回嬴稷母子的大功臣甘茂,最后却排除在秦国核心权力层之外,甘茂敢怒不敢言,失望至极,最终以去齐国解决秦国的问题为借口,逃至齐国不再归。

甘茂在齐国作为上大夫,作为出使楚国的大臣解决一部分齐国合纵问题回到齐国,看到齐湣王性情阴晴不定,动辄杀人,最终逃到出国隐匿。

大秦帝国赵括失败真相(大秦帝国将相一肩挑的甘茂)(3)

甘茂出逃

在秦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将相一肩挑的甘茂,为何最终落得逃至楚国隐匿呢?到底秦武王对甘茂的钟爱是好还是坏呢?

在甘茂做右长史的时候,兢兢业业、合格一枚。但当甘茂升至将相一肩挑,一门心思、不问事实的甘茂在营地两眼一抹黑,遭遇六国提前部署、精密压秦,秦国本部将领合力反对,既无奈、又没脾气,只得一遍一遍说是国王的意思。稳定朝局时,基本都是魏冉、白起策划执行。

到最后,最为心明镜的宣太后、新君嬴稷,最终把甘茂排除在核心权力层之外。

作为带头上将军,本身应有的素质就是提前、全面熟悉敌情、我方情况,做到心里有底,进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做到战争的胜利部署与合理规划,再出战。但事实是甘茂只是傀儡一个,打仗政策由白起提出,甘茂只是照样实行而已,竟也打个大胜仗。以至于在后来作为顾命大臣,迎接嬴稷母子归国后、稳定朝局时,甘茂全在局外。

身居高位、不尽其责,是甘茂最终结局决定性的因素。是甘茂不想、不愿做事吗?当然不是,他做梦都想做事,稳固自己。但是,他没有相应的素质。打仗来说,没有领导力;朝政来说,没有参与。

谁能让他再身居高位呢?正常的结局,就是束之高阁。但是甘茂的权力欲又重,在秦国呆不住,看着强大的齐国,出逃至此。

在齐国,看齐王,勉强完成一次合纵楚国使命,归齐国,立即策划隐匿楚国,保证自己安全。

没有相应的能力,却被秦武王提拔到自己希望的位置,是甘茂结局的意外。这既是甘茂的荣耀,又为甘茂结局埋下引线。如果,甘茂只是长史,那么他大概率会在秦国终老致死。而不是落得隐匿楚国的悲惨结局。

预知后面如何,请看明天《大秦帝国》读书笔记五十五。

作者:王跃英,爱思考,爱行动! 笑一笑,走一生!

备注:本作者所有文章禁止转载、禁止搬运,如需转载,请在评论区联系作者,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