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译文最好的版本(六祖坛经原译文)(1)

六祖真身舍利

《坛经·顿渐品》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

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 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 百余拜,求谢过意,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六祖坛经译文最好的版本(六祖坛经原译文)(2)

译文

有一个童子,名叫神会,襄阳高家的子弟。十三岁时,从神秀主持的玉泉寺来到曹溪山向惠能大师致礼。

惠能大师说:“善知识远道而来,辛苦非常,还能识见事物的本来面目吗?如果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应该识见本体,你先说说看。”

神会说:“事物的本来面目无所住,永远不会静止,认识本身就是主体。”

惠能大师说:“这个小师父怎么说话如此轻率!”

神会说:“大师你坐禅,识见佛性了吗?”

惠能大师用禅杖打了神会三下子,问:“我打你,痛还是不痛?”

神会说:“也痛也不痛。”

惠能大师说:“那我见了,也没有见。”

神会问:“什么叫做也见了,也没见?”

惠能大师说:“我说见是说常见自己的过错,不见他人的是非好恶,这是说见到了,也没见到。那你说也痛也不痛是什么意思?你如果不痛,你就是和草木瓦石一样没有知觉;你如果说痛,那你就和凡夫俗子一样,会生起怨恨之心。见与不见是两种偏见,痛和不痛是可以生灭的有为法。你还没识见本心,怎敢捉弄他人?”

神会礼拜表示悔过。

惠能大师又说:“如果心念愚迷,不能识见本性,就必须找善知识教示,如果心念开悟,识见自性,就依此修行。现在你自己迷误,不能认识真心,反来问我是否识见佛性。我是否识见佛心,我自己心知肚明,难道这能代替你不迷误?反之亦然,你如果能够识见自性也代替不了我的迷误。为何不去自我识见、自我认识,却在这里问我有没有识见佛性?”

神会再次向惠能大师致礼多达一百多次,请求饶恕,并勤勉地做杂务和服侍大师,不离大师身边。

有一天,惠能大师告诉大家:“我有一样东西,没头没尾,没名没字,没背面,没正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神会起立说道:“是一切佛的本源,是神会的佛性。”大师说:“对你说了没名没字,你却还要把他叫做本源佛性。你以后即便当了住持,也只能成为一个知解宗徒。”惠能大师圆寂后,神会到了京师长安与洛阳,大力弘扬惠能大师的顿教法门,著有《显宗记》,盛行于世。这就是著名的荷泽禅师。

惠能大师看到各宗派之间互相为难指责,弟子们都生起邪恶之心,所以经常召集门人弟子,宽厚怜悯地对大家说:“修行佛道的人,一切善念、恶念,都应该全部除掉。没有什么名相可以指称自我本性;独具无二、没有分别的自性叫做实性在实性的基础上建立一切教派法门,都必须立刻就能自我识见,”所有人听了,全都行礼,请求惠能大师教化指授他们。

六祖坛经译文最好的版本(六祖坛经原译文)(3)

源自陈秋平、尚荣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