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改变一个国家,这是《熔炉》最大的意义。

善良正义的孩子老师,与黑暗肮脏的政府校长形成鲜明对比。

示威被镇压,结局的无力感,深刻在很多人心底。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

几年后,另一部电影问世,它被称为“丹麦版《熔炉》”。

也许你会说是蹭IP,但厂长却认为——

说它像《熔炉》,才是对它的严重低估。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

《总有一天》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3)

2016年的片子,评分一度冲上9.6。

现稳定在8.7,但仍好于93%的剧情片。

我想评分之所以会下滑,是因为太过灰暗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4)

早年丧父,母亲为了养家,忽略了对兄弟俩的管教。

逃学打架,影片用兄弟俩偷盗商店,作为对观众的问候。

接着母亲也病倒了,舅舅分不出精力照顾他们,就把他俩送去一所寄宿学校。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5)

“问题少年”就是本片的主要人物群体。

兄弟俩来到这里才发现,自己在外面的干得坏事,在这根本不值一提。

影片没有故意煽动观众情绪,反而用极其克制的叙述手法讲述故事。

这也让影片的气氛,全程压抑。

在这里,行走坐卧所有人整齐划一,而且没有人多说话。

在饭桌上,哥哥和身边的同学打声招呼,却被他小声提醒:快吃,他马上就来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6)

统治这所学校的是崇尚暴力的校长,他一出现就给了兄弟俩留下深刻印象。

不听话就拳头伺候,不能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想当宇航员的弟弟,上来就被打了一巴掌。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7)

校长是这里最高统治者,主任为了能以后接他的班,成为他的执行者。

不能忤逆校长,想要维护弟弟的哥哥,接着被扇了耳光。

入学的这段戏,仅发生在短短三分钟内。

而且这种程度的惩罚,也只是警告。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8)

军事化管理先给影片罩上一层阴霾,让人更加难过的是这里面的孩子。

《熔炉》里,失聪的聋哑孩子面对禽兽老师,没有任何还手能力。

《熔炉》善恶对比强烈,很容易激起受众的保护欲。

但《总有一天》没有利用这点。

它的善恶没有对立,这样削弱了情感冲击性,却也增加了现实感。

在我看来这比《熔炉》更冷静。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9)

身处地狱,天使也会变成恶魔。

暴力冷漠蔓延,侵蚀了本属于弱者的孩子,他们之间形成等级制度,常常去欺负比他们更弱小的孩子。

哥哥为保护弟弟不挨打,被迫帮他们负担劳动任务,弟弟也被逼着爬上高处当靶子,挨他们的石头砸。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0)

《总有一天》完整展现了“变成恶魔”的过程。

在夜晚,值班老师会挑小男孩去他的房间,从孩子害怕又不敢不从的表情中,我们可以猜到结局。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1)

第二天,弟弟尿床而要被罚,其他孩子都成惩罚支持者,也包括昨晚被带走的孩子。

他艰难的从床上爬下来,憎恶凶狠一点点取代害怕痛苦。

他没有同情同是弱者的弟弟,反而继续压榨折磨他。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2)

等级分明,连坐惩罚,他们俨然形成一个小国家。

弱者欺压更弱者,没有尽头的恶,看着让人背后发凉。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3)

在《熔炉》中,孔刘饰演的美术老师,可以说在打破黑暗的锤子,像英雄一样保护着孩子们。

在《总有一天》里,也有一个新来的女老师。

但她身上更多的是沉默,在我看来这比《熔炉》更加现实。

一个新来的老师,就想改变这所学校多少年的模式?

笑话。

虽然残忍了些,但这的确是正常人才会有的真实反应。

女老师从不体罚他们,还让认字多的弟弟逃离体力劳动,担任学校送信的工作。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4)

最重要的是避开欺负他的大孩子们,她能做的并不多,但善良还是停留在她的身上。

之前说了身处地狱没有天使。

在暴力的浸染下,女老师有一次和弟弟发生了争吵,情急之下打了他一巴掌。

那打人的手法表情,和校长主任一模一样。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5)

《熔炉》中的孔刘不离不弃的帮助他们,而本片中被寄予希望的女老师,却离开了。

让人更难过的是片中本可以拯救他们的,不止是女老师。

检查院的曾例行两次考察过寄宿学校,特别是第二次,在看见哥哥脸上明显有伤时,还认真询问。

但孩子们的回答却永远是:学校很好,校长对我们很好。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6)

这样的情景让我一度想起“杨永信戒网瘾学校”的记者采访。

小姑娘说着“我很好”,眼泪却扑簌簌的落下来。

他们知道眼前的不是救世主,所以根本不提自己的凄苦。

影片中的他们也拒绝帮助,他们都在等“刑满释放”。

满十五岁后,他们就可以从学校毕业。

一开始哥哥也在等,他忍受欺负,努力劳动,他想借此讨好校长,好让自己在离开学校时可以带走弟弟。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7)

但这都只是他的美梦,他的路早被安排好。

特别是得知他妈妈去世,舅舅无力抚养后,校长更不愿意放走这个免费的劳动力与沙包。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8)

想要在这活下去,就要当个鬼魂,这是一开始同学卷毛给他的建议。

放弃身体,放弃思想,放弃情绪,放弃语言。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19)

兄弟俩也是这么做的。

在这期间,哥哥总是带着一身伤痕,一心相当宇航员的弟弟也体会到现实的残酷。

在某天夜里被老师带走,但这却只是个开始。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0)

当知道这样的噩梦不会止步于十五岁后,哥哥在绝望中选择了愤怒反抗。

但现实再次给他以重创。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1)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2)

现实如此残酷,女老师还曾安慰兄弟俩:明天会好的。

可是明天真的会好吗?

要厂长说,如果今天不作出改变,凭什么指望明天会变好?

如果不改变,“明天会好”不过是懦弱者的自我安慰,不过是恶棍淫魔的障眼妖法。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3)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4)

这学校就像座地狱,凡人进不去,恶鬼出不来。

《总有一天》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丹麦。

影片采用回忆式记录,其中旁白就是事件亲历者,兄弟俩的朋友卷毛。

哥哥身受重伤,面临生命危险,一直处于被保护的弟弟也瞬间长大。

他的复仇与自救,也成为本片最大的高潮。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5)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6)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7)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8)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29)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30)

最后,压抑许久的情感,随着兄弟俩的离开,学校的被查而夺眶而出。

《熔炉》的伟大在与改变了法律,在我看来《总有一天》的伟大,在于平凡。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31)

片名《总有一天》,被当作台词出现在每一个人口中。

孩子们说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这里,所以现在的忍受都是有价值的。

校长主任说总有一天,你们会感谢学校,所以现在经受的打骂都是有意义的。

我去你的感谢学校,绝望到看不见明天,哪来的总有一天?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这么昂贵(是对它的严重低估)(32)

成年人总用“总有一天”包装惩罚,还扯谎说这是长大的代价。

在这里,我只看到了暴力与恐怖的无限蔓延。

对人性的暴力与压榨,再怎么包装都是赤裸裸的丑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