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有过这样的困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对孩子最好的爱是尊重懂得放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尊重懂得放手(如何让孩子明白自己值得被爱)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尊重懂得放手

相信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有过这样的困惑:

“明明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孩子却一点儿不领情。”

“明明给孩子讲了很多大道理,可是孩子就是不听。”

“明明很爱孩子,最后却和孩子处成了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为什么我们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可是孩子却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听话、懂事、爱父母呢?

这是因为爱,不是看你付出了多少,而是要看对方接收了多少。

同事小李家的孩子10岁,他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早餐按时吃完,超过时间直接拿走,他要让孩子承担自己没有时间观念的后果。

玩具玩完了要及时收起,如果没有收起就直接扔垃圾桶了。他要让孩子承担没有收拾的后果。

学会分享,有好吃的,好玩的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他一直觉着这样做是对孩子的爱,直到后来他阅读了大量育儿书籍,了解到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的生理、心理需求不同,他才明白,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甚至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糟糕,不值得被爱。

其实作为父母与其整天想着要怎么爱孩子,不如好好想一下,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爱。

1.拥有感知力的爱

感知力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是感知和知觉的能力。

即我们的感官接触外界的反应,叫感觉。而多种感官在同一件事情上,产生一种主观认知,就是知觉。

如夏天坐在空调房里吃着冰西瓜,我们感觉很凉爽。这种“凉爽”就是我们的知觉。

我们就会开始思考,为什么空调房凉快,外面炎热呢?只有夏天才可以吃西瓜吗?

感知力是思维的基础,有了感知力,孩子才会去观察,去思考,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只有当孩子多观察,多思考,他的思维能力才越强,看事情才能看的更清晰。

比如吃饭的时候,父母把好吃的饭菜夹往孩子碗里时,感知力强的孩子,看到的是父母对自己满满的爱,没有感知力的孩子,他们可能什么也看不到,或者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一个孩子的感知能力越强,他感受爱的能力也越强。

所以,打开感知力,是孩子感受被爱的前提条件。

2.拥有意识感觉

意识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感觉是我们的情绪体验,意识感觉是注意力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父母在平时生活中,看到孩子进步表扬他,发现孩子的优点夸赞他,经常向孩子表达对他的欣赏,对他的爱,孩子能感到的,就是被父母肯定,被父母欣赏,觉得自己是被爱的。

相反,如果父母经常骂孩子,经常抓着他的缺点不放,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很差劲,给父母丢脸了,让父母失望了,感受不到爱,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3.拥有满足感的爱

满足感包括了物质,情感和精神三个方面。

物质的满足,就是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会不会给他提供。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该满足的要满足,比如说在孩子生日的时候,送孩子一个想了很久的玩具,等等,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尊重,被父母爱着的。

情感满足,就是高效的陪伴孩子,享受陪伴孩子的快乐时光,一起快乐的玩耍,而不是自己一边陪孩子,一边玩手机,还要催促孩子快点,否则要耽误你的事情了,让孩子有内疚感。

精神满足,就是多带孩子去体验生活,去旅游,去看世界,去接触大自然,在玩中观察,思考,沟通所想所思。而不是让孩子死读书,不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犯错就觉得很麻烦。

所以说,父母爱孩子,不是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而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

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孩子出去玩,感受大自然,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经常向孩子提问,慢慢的帮助孩子打开感知能力。

偶尔给孩子一些小惊喜,小礼物。哪怕出差也要告诉孩子,很想他。给孩子做一些爱吃的菜,告诉他是专门给他做的。陪伴孩子的时候,放下手机,全身心的陪伴,给孩子带来满足感。

每天上班前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睡前说一句晚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多向孩子微笑,并且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

爱,其实很简单,希望所有的亲子关系都能够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