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天水古称成纪,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的7730余尊塑像,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

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素有“陇上小江南”的美称。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江南里别具风味的美食,天水地方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制作方法精细。打卤面、浆水面、清真碎面、面鱼、呱呱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充分说明天水的饮食文化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凝结着天水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天水本土小吃呱呱,是天水一带的一种特殊食品。无论是寒风骤起的严冬,还是烈日当头的盛夏,总有那紫红色的呱呱在摊点出售,食客往来不断,生意格外红火。天水呱呱品种繁多,以原料区分有荞麦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荞麦呱呱。天水呱呱的吃法也比较独特,先将呱呱撕成小片,再配上辣子油、芝麻油、芥末、酱油、食盐、醋、蒜泥等调料即可。如果说西北人喜食酸辣,那么天水呱呱可是典型的辣味小吃。若初食者,面对满碗流红的呱呱,定会咋舌、冒汗。而当地人尤喜以呱呱为早点,一些男女几乎“不可一日无此君”。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3)

天水呱呱

天水呱呱历史悠久,相传在西汉末年隗嚣割据天水时,呱呱是皇宫里的御食。隗嚣的母亲塑宁王太后,对呱呱特别嗜好,每隔三日必有一食。到了东汉,隗嚣兵败刘秀,投奔西蜀的孙述时,御厨逃离皇宫,隐居天水,后在天水城内租起一间铺面,专门经营呱呱。天水呱呱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天水面皮用面粉制成,其做法是将面粉用凉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倾去清水,加放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笼蒸熟成片,凉冷后切成粗细长条即可。蛋白质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加上油泼辣椒、精盐、酱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酱等调料,再加一小撮青菜即可食用。天水酿皮具有色艳味美、凉爽利口、喷香解暑的特点,是天水市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4)

天水面皮

天水本土小吃捞捞,学名荞麦凉粉。荞麦凉粉是先把荞麦碾成荞珍子,去衣后,把荞珍子用手工碾成粉末,放在清水中浸泡,然后用马尾编织的细箩过滤,滤出的精华部分入锅用温火熬煮,熬成稀粥状后舀入盆中。冷却变得软硬适宜时,即可食用。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5)

天水捞捞

天水捞捞的最大特点是用一个特殊的器具将凉粉捞成长粉条状,使之更加容易入味,盛入碗中,调入油泼辣子、芝麻酱、醋、酱油、芥末、蒜泥、精盐、花椒面等佐料,吃起来顺滑可口,往往使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

凉粉其实不仅有捞捞,还有削削呢~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6)

浆水面是浆水作汤,加上葱花、香菜等制作的一种面条,是天水人民十分热爱的一种食品。在天水,无论是星级酒店还是寻常百姓家,浆水面都是一道广受欢迎的小吃。许多远在他乡的天水人最思念的就是那碗清凉可口的浆水面。浆水面有清热解暑、治疗疾病之功效,可单独作饮料。在炎热的盛夏,喝上一碗浆水,会使人感到清凉爽快,又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7)

浆水面

常食用浆水面还能治一些疾病,有高血压的病患者经常吃些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疗效。有的医院用浆水配合药物医治烧伤,可大大减轻患者疼痛,取得显著疗效。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8)

这里友情提示一下,吃浆水面的时候再配上一碗炒的辣椒环环就更得力了噢~

天水打卤面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浇头中菜品种类繁多,相传正宗的天水打卤面浇头需要准备11种原料,常见的也有八九种。制作时先用乌龙头、芹菜、木耳、黄花、肉皮、豆腐干、大肉、丸子、夹板肉切成块、条、片,不带汤炒成臊子,浇上稠糊状芡汁。再用麦粉扯面条,面宽2厘米以上,煮熟扯面,捞人大碗中,浇上臊子,调入油泼辣子、醋、盐等佐料即成荤大卤面。臊子中不放肉则为素大卤面。特点是面宽、臊子大、碗大、臊子稠,与面条紧紧粘在一起,味美可口,充分体现了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9)

天水打卤面

天水碎面是把擀成又薄又匀的面晾干后,切成长约1厘米的小面片,形状就如同麻雀的舌头一样,煮熟后浇上做好的臊子、再根据个人口味加上适度油泼辣子、盐、醋后即可食用。而天水碎面所用的臊子也极为考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配上切的细碎的小菜,感觉很是惬意。吃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0)

天水碎面

猪油盒以上等精面粉辅以生猪板油、嫩葱、胡麻油、精盐等经过发酵、制酥、揉合、烙制、煎炸、烘烤等一系列工序制成,具有酥脆松软、味香诱人、色泽黄亮、油而不腻、酥而不碎等特点,是甘肃天水的名小吃。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1)

猪油盒子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2)

馓饭及菜码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3)

馓饭及菜码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4)

馓饭及菜码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5)

馓饭及菜码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6)

馓饭及菜码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7)

黄馍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8)

麻食子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19)

鸡丝馄炖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0)

扁食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1)

锅鲰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2)

秦安肚丝汤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3)

酸辣里脊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4)

手抓羊肉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5)

炒凉粉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6)

杂烩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7)

甜胚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8)

油圈圈

舌尖上的天水之二(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29)

搅团

另外,还有炝锅面、炒煎饼、麻腐馍等都是富有地方特色小吃。不管是店里还是街边小摊品尝一番,将是莫大的人间享受。

舌尖上的天水,风味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