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在东北松花江畔的吉林市,主城区内辖有昌邑、船营、龙潭、丰满等4个市辖区,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历史长河中,由于种种动因,各区区划或增或减,聚散离合,可谓变化巨大。身为老城区之一的昌邑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辖区体量也非一蹴而就,而是顺时借势,演绎了一段特殊的历史变迁。
吉林江岸旧影
据民国版《永吉县志》记载,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吉林副都统安珠瑚督造吉林城,城东迤北地区虽在建城后,点缀若干寺庙、会馆,但大部分区域仍旧长期是水道纵横、泽泡星布、草木荒莽的城郊野地。雍正四年(1726年),吉林城设置处办民务的行政机关永吉州,东关荒地始纳入永吉州地面。不过当时地方政府对这片人迹罕至、鸟兽出没的荒地并未明确给出区划。乾隆九年(1744年)山东昌邑县籍移民不断迁入,生齿渐繁,人烟日稠,进而形成早期居民聚落,俗称昌邑屯。而后,八家子屯、向阳屯、巴虎屯、钱家屯、依兰岗屯、山东屯等规模不等的村屯陆续出现,经过移民们辛勤地开发,城东荒地渐渐呈现出一片田园风光。
吉林市博物馆展示的吉林机器局沙盘
光绪七年(1881年)吉林防务督办吴大瀓选址东大滩东端的倒石碑一带,建土围子,兴办东北地区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吉林机器局。光绪九年(1883年)吉林城改建砖城墙,挖窑烧砖带动了城东建材业的发展,以及大批人口涌入。由此为发端,电灯厂、造币局、学堂、教堂、医院也相继建起,东大滩江畔还形成了重要的木材交易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促使城东地区形成了改集街、炮手口子等六处渡口,借水路之变,吉林城东部地区对外交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到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吉林将军衙门被撤销,改建吉林行省,人烟已稠密的城东地区从吉林府笼统的属地,正式改由新设立的省城第三警察区管辖。
取自《吉林市房地产志》
就在1907年,吉林城东莱门、朝阳门外省城第三警察区以北,被辟为商埠区。伴随吉长铁路开工,吉林火车站定址向阳屯西侧,东关地区在东局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另一个经济发散点,进而在东关地区统归吉林县管辖的民国初期,基本完成了老城区内的商贸重心向商埠大马路—东市圈楼一带的转移。
第三区地图,取自《昌邑区志》
民国十八年(1929年),民国政府将吉林县更名为永吉县,同时实施城乡分治。设置吉林市政筹备处,管理城关区域内划分的五个区。东关地面由警察区改为第三区管辖。不过,火车站北部在当时还不属于城区,继续归永吉县管理。
红线右侧为伪满时期的昌邑区,图片取自《昌邑区志》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在吉林城大致沿用了民国的管理体系。1936年,吉林市政筹备处正式改建为伪吉林市公署。日伪当局依据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对原有城区区划进行调整:以商埠区为朝阳区,以吉长铁路线及火车站南向至江岸的铁路专用线为界,东侧为昌邑区。当时的昌邑区以昌邑屯为中心,包括团山子屯、八家子屯、东局子、东大滩、向阳屯等区域。昌邑区东侧、北侧近江地区仍属永吉县管辖。另外伪满初期的“区”设有事务所、保、甲三级构成的管理体系,到1938年时,废除保、甲,改为町会、牌。
伪满后期内五、外五区划,取自《昌邑区志》
1941年为着力在江北和哈达湾发展殖民工业,伪吉林市公署进行城市扩容,再次调整区划。莲花泡、钱家屯、依兰岗屯、山东屯、巴虎屯从永吉县划出,设为市属兴隆区。同时,废除町会,设为分区。当时昌邑区事务所下属向阳、同昌、维昌、护昌、康祥、永安、瑞昌、静安八个分区。辖区北到巴虎屯,东、南到江岸,西侧为火车站东墙外和木材厂铁路专用线。
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昌邑区事务所改为区公所,伪满时的八个分区改为联保,联保下又设21个保,共辖786甲,甲下5户为一组。
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随后,旧区公所建制被废除,全市设内五、外五,共十个区人民政府,区下设闾、邻。旋即改闾邻为街政府、居民组。今天昌邑区城区在当时分属昌邑区、朝阳区(昌邑、朝阳为内五区)、兴隆区(外五区之一,1951年更名为第八区)。
1949年1月12日,昌邑区在原有维昌、护昌、东大滩、东局子、团山子、新地号、向阳八个街政府基础上增设钱家屯、江湾路、振昌三个街政府。此后几经变更,到1951年8月,昌邑区改称第一区人民政府,下属东大滩、维昌、巴虎屯、东局子、新地号五个街公所。1953年4月25日,第二区(朝阳区)撤销,怡春里、文庙街公所的全部及民主路、车站街公所大部划归第一区。当时,昌邑区界东、南为江岸,北抵吉沈铁路,西至重庆街——民主路(吉林大街北段),面积由11.24平方公里增至15.91平方公里。然而不久以后,为配合哈达湾工业区建设,第一区又析出四川街公所和莲花泡街公所,并入第八区(1955年更名哈达湾区)管辖。
取自《昌邑文史》
1955年第一区恢复昌邑区称谓,辖区又有一部分划归哈达湾区。在大跃进的时代背景下,1959年1月12日,昌邑区划分为昌邑、铁路两个城市人民公社。昌邑人民公社下辖巴虎屯、新地号、维昌、东大滩、东局子、文庙、怡春里、车站、桃园路、东红10个管理区;铁路人民公社下辖民主路、站前、铁川3个管理区。同年,因通天区撤销,民生路、大东门、中兴屯、南马路、朝阳等5个改为管理区的街道办事处划归昌邑人民公社,即有15个管理区由昌邑人民公社管理。1960年昌邑人民公社下辖的15个管理区合并为7个分社。到了1962年3月28日,城市人民公社被撤销,昌邑、铁路两个人民公社合并,恢复昌邑区人民委员会,辖区北起莲花泡,南到江湾路,东起江岸,西达珲春街。
图片取自《昌邑区志》
1964年,昌邑区区划再次出现变化。1月份,昌邑区西界由珲春街退至南京街;8月5日哈达湾区撤销,该区所属哈达湾、兴华、莲花泡等街道并入昌邑区;10月原属郊区的九站等4个大队组成九站街道办事处,划归昌邑区;另外原属郊区的三道岭子等3个生产队也被划入昌邑区。经过一系列调整,昌邑区管辖区域西起南京街,东、南、北三面滨江,西北囊括九站在内的松花江左岸广大区域,管辖面积达到48.32平方公里。
1969年,九站等处重新划归郊区,昌邑区面积有所减少。此后多年,经过一系列内部拆并,到1986年,形成了昌邑区人民政府(1980年11月4日由昌邑区革命委员会变更而来)领属下东局子、新地号、延安、文庙、站前、民主、南京、莲花、通江、兴华、哈达湾、新建、延江等13个街道办事的管理格局。
图片取自《昌邑文史》
1992年3月4日,吉林市调整行政区划,原郊区九站乡、孤店子镇、双吉街道、九站划归昌邑区。同时,将昌邑区所属南京街道和站前街道吉林大街以西部分区域划归船营区管辖。经过这次调整,全区共有14个街道办事处和九站乡、孤店子镇两个乡镇,面积增加到253平方公里。1998年2月市政府将九站街道和九站乡划出,成立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昌邑区面积缩减为119平方公里。1998年5月站前和文庙街道划出部分区域,组建东市商贸经济示范区。1999年又组建了虹园经济开发区和幸福经济示范区。2000年1月1日,原属永吉县的两家子满族乡、土城子满族朝族乡、河湾子镇、桦皮厂镇和原船营区的左家镇划归昌邑区管辖。昌邑区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4个镇,3个经济开发区,面积达到769.92平方公里。
新地号街道辽东社区,图片取自互联网
从1999年开始,昌邑区各街道办事处下辖居民委员会陆续变更为社区,这个过程延续数年。如新建街道办事处新邑东区,于1999年7月就完成了由居委会向社区过渡;莲花街道办事处山头社区,1999年9月宣告成立。而延江街道2002年5月,将27个居民委合并为10个社区居民委,到了12月才将10个社区居民委合并为5个社区。
经过既漫长又短暂的发展,吉林市的昌邑区大地从荒野、乡间、近郊、城区,一步步形成今天辖区涵盖城乡的市辖行政区。回眸这个历程的每一次变化,无不与时代发展共振:既映射了旧时代的各种心酸与不堪,也铭刻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豪迈与昂扬。总之,区划作为历史搭建的特殊舞台,总能引得各类人等在这舞台上挥洒、表演,进而让整个城市的历史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也更加耐人寻味。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本文参考书目《昌邑区志一卷》、《昌邑区志二卷》、《吉林市地名志》、《昌邑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