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演义第一百五十三回(萧规曹随休养生息)(1)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冬季,十月。齐悼惠王刘肥来长安朝见惠帝刘盈,应该是吕后举办酒宴招待他,惠帝、刘肥都在吕后那里喝酒。惠帝觉得齐王是当哥哥的,便请他坐上座。我们前回交待过,刘肥是刘邦为平民百姓时和邻家的民女生的儿子,是刘邦的庶长子。吕太后非常生气,就让人倒了一杯毒酒给齐王。齐王刚要起身去接,惠帝忙接过来,大概想接过来给刘肥,但太后以为刘盈要接过来自己喝,吓了一跳,忙从刘盈手中夺过酒杯,把酒倒了。齐王一看心知有鬼,不敢再喝,就假装酒醉离席回到了宾馆。刘肥后来一打听,得知那果然是一杯毒酒,大为惊恐。齐国一个名叫士的内史向刘肥建议献出城阳郡做吕太后女儿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刘肥照办了。吕后于是很高兴,就把刘肥放回了齐国。

春季,正月,初四那天,兰陵县一个平民家的井中出现了两条龙。这是《资治通鉴》第一次记载龙的出现,在以后,还有多次记载,以汉朝出现的最多。但是,龙到底是什么形象,却没有详细记载。也许龙的出现并不是什么好兆头,这年春天,陇西发生了地震。到夏天,又大旱,郃阳侯刘仲还去世了。

已经改封酂文终侯的萧何病重,惠帝刘盈去看他,就问他:“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替接您?”萧何说:“最了解我的是皇上您啊!”惠帝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已找到人选,我死而无憾了。”七月初五,萧何去世。萧何一生清廉,他生前购置田地房宅,都在穷乡僻壤,家里也从不建高墙大屋,他说:“子孙如果有贤德,就学我的俭朴;如果后代不贤,这些破房子烂地也不会被有权有势的人抢走。”后世的林则徐就过这样一句话:“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样的观念,是很多贤德之人所有的。

曹参的参,读shen,一声,如同孔子的弟子曾参的参一样。参是指参星,一般“参商”同用,商是指商星,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参星与商星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亲友隔绝,不能相见、有差别,有距离。《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能相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于大夏,主参,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唐朝诗人陈子昂《为义兴公求拜扫表》诗有“兄弟无故,并为参商”的句子。

七月二十七日,朝廷任命曹参为相国。曹参听说萧何去世的时,就对门下舍人说:“快准备行装!我要到长安去做相国了。”过了没几天,使者果然来召曹参入朝。曹参为平民的时候,就和萧何交情不错。等到两人一个为相一个为将,却慢慢有了一些隔阂。但萧何临死时,向惠帝推举接替自己的是曹参。曹参做了相国后,办事的规矩都没变,仍然遵照萧何当年制定的来执行。曹参挑选各郡各封国中为人质朴、不善言辞、敦厚的长者做他的属下,把那些巧言令色、为人苛刻、追名逐利的官员都斥退了。然后,曹参却天天只顾喝酒。一些卿、大夫包括一些下级官吏以及他的宾客见他不管政事,都想劝他,而曹参却只是劝他们喝酒,刚腾出嘴来想劝,曹参又劝他们再喝,直到喝醉了回去,始终没机会开口说话。这样的情况慢慢也就成了常事。同时,曹参见到别人犯了小错误,也不批评处罚,却是一味包庇掩饰。相国府中终日无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zhú)任中大夫。中大夫是春秋时期开始设置的爵位名,晋国、齐国等国分大夫爵为上、中、下三等,中大夫就是其中的第二等。到秦朝时,中大夫是一种官职,是皇帝的侍从官员,属郎中令,秩比二千石,负责论议,无定员,多至数十人。汉朝沿用这一官职,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更名光禄大夫。汉朝时分封的王国也设中大夫,多以文学之士充任,掌奉使京城及诸国之事。

惠帝向曹窋抱怨曹参不理政事,认为是曹参觉得惠帝年纪轻糊弄他,让曹窋回家时问问曹参怎么回事。曹参一听大怒,打了曹窋二百鞭子,喝斥他说:“快回宫去侍候皇帝,国家大事不是你多嘴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那天是我让曹窋问你的。”曹参脱下帽子谢罪,说:“陛下您觉得您自己圣明威武比高帝如何?”惠帝说:“朕哪里敢和高帝比!”曹参又问:“陛下说我的才能比萧何谁强?”惠帝说:“你好像不如他。”曹参说:“陛下说得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都制定好了。如今陛下垂手治国,我们做臣子的恭谨守职,大家认真遵守不去违反法令,不就够了吗!”惠帝想了想,说:“你说的对。”

曹参做相国前后三年,百姓唱歌称颂他说:“萧何为法,较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萧规曹随”。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春季,朝廷征发长安周围六百里内的男女民工十四万六千人修筑长安城,三十天后结束。

惠帝继续执行刘邦的和亲政策,把刘姓宗室女子赐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当时,冒顿正强,把汉室不放在眼里,写信给吕后,有亵渎之意,且极为傲慢。吕后大怒,召集将相大臣商议,要杀掉匈奴来使,发兵攻打匈奴。樊哙说:“我愿意领兵十万横扫匈奴!”中郎将季布说:“樊哙该杀!匈奴在平城白登山围困高帝的时候,我们有三十二万人,你樊哙身为上将军却不能解围。如今天下百姓肚子还没吃饱,受伤的士兵身体刚恢复,你樊哙却想搞乱天下,妄称以十万大军横扫匈奴。你这是胡说八道啊!况且,匈奴就像禽兽一样,听了他的好话不必高兴,听了他的谩骂也不值得生气。”吕后说:“对。”便派大谒者张释送去回信,十分谦逊地致以歉意,并送给冒顿二乘车、八匹马。冒顿接信后派使臣前来道歉,说:“我们从不知道中国的礼义,感谢陛下的宽恕。”于是献上马匹,与汉朝和亲为好。

夏季,五月,朝廷立名叫摇的闽越君为东海王。摇与无诸,都是越王勾践的后代,曾随诸侯推翻秦朝,功劳不小,当地百姓也愿意归附,所以立摇为王,建都东瓯,世人又称之为东瓯王。六月,朝廷征发各封国的王、侯属下的刑徒奴隶二万人修筑长安城。秋季,七月,皇家马厩起火。本年,蜀郡湔氐部族反叛,朝廷出兵平定。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冬季,十月,惠帝立张氏为皇后。张后是惠帝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吕后想亲上加亲,所以将她嫁给惠帝。先秦及秦、汉时期,这种情况是经常存在的。鲁元公主是原赵王张敖的老婆,她的女儿当然姓张。春季,正月,朝廷下令推荐民间孝顺父母、和睦兄长、努力耕作的人,免除他们的赋税和徭役。三月初七,惠帝刘盈行成年加冠礼。大赦天下。

惠帝要求检查法令中对官民有妨害的条款,废除禁止携带、收藏书籍的“挟书律”。这一律令,是秦始皇时期立的,大概汉初时也沿袭了这一规定。

惠帝认为去长乐宫见太后,以及平时因他事去长乐宫时,经常要清道警戒,惊忧百姓,便在武库的南面修筑了一条复道,也就是空中通道,或者天桥。奉常叔孙通劝惠帝:“天桥下面是每月举行高帝衣冠出巡仪式的道路,怎么可以在去宗庙的道路上面行走呢!”惠帝惊惧地说:“赶快拆了!”叔孙通又说:“天子没有错误的举动。现在复道已经修了,百姓也都知道了。希望陛下在渭河北面再建个原庙,可以到那里去举行高帝衣冠出巡仪式,这样也扩大了宗庙,是大孝的根本。”惠帝便下令有关部门修建原庙。

司马光评论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只有圣贤能知过而改。古代圣明的君主,怕自己有错误不知道,所以就设置了批评君主的诽谤木和劝阻君主的敢谏鼓,怎么会怕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呢!所以仲虺赞美商汤王说:“改过不吝。”傅说劝诫商王武丁说:“无耻过作非。”不要因为怕别人耻笑便不改正过失。由此而见,做君王的人,本来就不应当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是以改正错误为美德。这里叔孙通却劝惠帝说“天子没有过错”,这是在教君主文过饰非,真是太荒谬了!

这年夏天,长乐宫鸿台发生了火灾。秋季,七月二十日,未央宫的藏冰室发生了火灾。到二十一日,织造室也发生了火灾。

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冬天打雷,桃树、李树开花,枣树结果。春季,正月,汉朝廷再次征发长安周围六百里内男女民工十四万五千人修筑长安城,三十天后结束。夏季,大旱,长江、黄河水少,溪谷干涸。秋季,八月,平阳懿侯曹参去世。

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冬季,十月,汉朝廷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齐王刘肥去世。夏季,留文成侯张良去世。任命周勃为太尉。

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冬季,征发战车和骑兵、材官即预备役官兵前往荥阳,由太尉灌婴统领。春季,正月初一,出现日食。夏季,五月二十九日,出现日全食。秋季,八月十二日,汉惠帝刘盈在未央宫驾崩。大赦天下。九月初五,葬惠帝于安陵。“材官”有不同的意思,一是区别各物的特性而加以利用,使物尽其能,《荀子·解蔽》曰“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杨倞注为:“材谓当其分,官谓不失其任。”另一种意思是秦、汉设置的一种地方预备役兵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民兵或者预备役部队。杨倞是唐宪宗年间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人,杨汝士之子,大理评事,著《荀子注》一书,是现今流传《荀子》的最早注本,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下属,韩愈为其父杨汝士的同僚。

张皇后嫁给刘盈后,也许是近亲结婚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刘盈纵情声色,一直没有生育。吕后于是让张皇后找个别人的孩子来抚养,把孩子的亲生母亲杀了,立这个孩子为太子。惠帝下葬后,太子即皇帝位,因为年幼,便由吕后临朝称制、垂帘听政。

汉惠帝刘盈算是一个不幸的皇帝。刘邦和吕后只生了一男一女,早期颠沛流离,刘邦逃跑时刘盈还被亲爹推下车,差点死于项羽军。被立为太子后,又差点被刘邦废掉。十六岁继承皇位,又被吕后收拾戚夫人吓得从此不再朝政,天天纵情声色,正好让吕后把持了朝政。也许是天示征兆,惠帝后期,天象、地象大乱,地震、火灾数起,夏天大旱,冬天树开花结果。但惠帝在位期间,在萧何、陈平、张良和曹参等老臣的辅佐下,行仁政,薄赋役,休养生息,平衡功臣和诸王之间的矛盾,也做了一些事情。刘盈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四岁。惠帝去世后,吕后执政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