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这是由著名歌手李春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作词、作曲、演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亲)歌当然这首歌和1993年李春波一炮打红的成名歌曲《小芳》相比,似乎略逊一筹这是当时年轻气盛的我的感觉在异乡漂泊二十多年的我,现在在听起这首歌时,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味道,感觉它比《小芳》更有韵味、更真实(因为我年龄小,没有经历文革的知识青年下乡运动,无法体会他们那代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一封家书李春波文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封家书李春波文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这是由著名歌手李春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作词、作曲、演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亲)歌。当然这首歌和1993年李春波一炮打红的成名歌曲《小芳》相比,似乎略逊一筹。这是当时年轻气盛的我的感觉。在异乡漂泊二十多年的我,现在在听起这首歌时,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味道,感觉它比《小芳》更有韵味、更真实(因为我年龄小,没有经历文革的知识青年下乡运动,无法体会他们那代人的情感)。
我们每个人都经过年少轻狂、叛逆的时期,当时出门上学、工作,对父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总是感到厌烦,恨不得立即离开家,躲过父母的絮叨,甚至有时做些和父母亲对着干的事情。我们经过几十年在外摸爬滚打,受尽人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特别是自己为人父母后,才体会到父母亲对子女的“苦心”,才知道亲情的重要,才懂得要对父母感恩戴德。于是有了歌词中的“……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有劝爸爸忙里偷闲,多休息多保重身体和给母亲买毛衣的孝心。
自己远在千里之外,孝敬父母,替父母分忧分担,有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而还好有姐姐、哥哥陪伴在父母亲身边,而老人总是替子女着想,总想给子女减轻负担,因此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总想自己克服,结果因年龄、体力的关系适得其反,甚至落下病根反倒更加拖累孩子,更加于心不安,于是歌手向父母建议“……哥哥姐姐常回来吧?替我问候他们吧,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的……”这也顺应中国的一句传统:养儿为防老。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来……”,这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人常比喻在远方奔波的儿女像一只只空中飘荡的风筝,线的另一头被家乡的亲人牵引着,而这条线就是浓浓的亲情,这是永远扯不断、剪不断的。无论你在天涯海角、异国他乡,都被这条看不见的“线”牢牢牵引着。君不见无论是身价过亿的富翁,还是“双手不沾泥”的白领、还是处于城市最底层的农民工,无论一年的生活多艰辛、挣钱多不容易,无论回家的路途多艰难,无论回家能与亲人团聚多久,每年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都成了“铁定”规律,这就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几亿“大军”牵涉的“春运”潮,也许有些外国人不理解国人这一“疯狂举动”,但我相信所用国人都能理解这一举动,还是让《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给出答案吧:“……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总之,我认为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这首歌是抒发亲情的经典之作,是写家书的范文。当然现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游子保平安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打电话,又可发邮件、发微信,什么写信了、发电报了早已被淘汰,但我总认为虽然这些现代通讯方式直接、迅速,但似乎总缺少一种真实感,特别是书信能将一些含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表达的更清楚,特别是对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更适合,这是现代化通讯工具无法比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