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被打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指责式沟通其实是发泄情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指责式沟通其实是发泄情绪(指责思维是如何毁掉你的)

指责式沟通其实是发泄情绪

花瓶被打碎。

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谁干的?

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惯性误区,遇到问题:先去寻找责任人,而不是解决问题。而去责怪或者抱怨,往往导致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拖再拖,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01.人性的弱点:将问题归结于他人

《纽约客》杂志上曾经刊登了一幅关于一家人在丛林中迷路的绝妙漫画,父亲说:“我承认我们迷路了,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是谁的错!”

事情出错时,大多数人都会自动开始责怪别人。我们觉得这样会让心情稍微好一点,因为即使事情出现差错,但我们正在努力弄清楚为什么!

可是,仔细想想,这个时候,迷路了我们首先要做的事不应该去寻找出口吗?进入指责、互掐,只会让现状越来越糟糕。

在许多时候,指责是如此习以为常,我们甚至不会注意到它。事实上这背后是一种逃避,或者说寻找“替罪羊”。

一旦形成这种思维惯性,我们会更戒备,更倾向于自卫、指责和攻击,而不是承担责任。

人性中存在一个弱点,就是经常将问题归结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是问题和麻烦的制造者,而自己只是无辜的受害者。

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大系统,系统中出现问题,没有谁会是幸运者。做一个指责群众,对群体来说,本身就是很大的问题。

努力提高心智化程度,升级解决问题的能力。

02.强者,凡事从自身找问题

刘润老师在《底层逻辑》中讲过一个案例:一位悍匪经过周密的计划,绑架了首富的儿子。最终,首富以数亿元赎回了儿子。首富竟然说自己错了!

明明是绑匪绑架了首富的儿子。很明显,错在绑匪,人人皆知,首富自责,显得很离谱。

从法律上来说,是绑匪错了。那么,换一个角度思考。

这时,我们站在首富的角度看,这种事情通过加强安保等措施是可以避免的,他却因为没有做,导致儿子被绑架,最终花了数亿元赎回儿子。所以,首富说他错了。

如果,我们在原来的思维惯性中思考问题。我们去怪罪绑匪,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被撕票,那损失就更大了。到那时,即使用法律手段制裁了绑匪,又有什么用?损失已经发生,且无法挽回。

绑匪的这种例子,我们普通人不常遇到,如何迁移到到日常呢?比如,有人在地铁里踩了我一脚,谁的错?我的错。

明明是他踩了我,为什么是我的错呢?难道我不应该要求他道歉吗?可道歉有什么用?而且,我要求他道歉,不需要花时间吗?他耍无赖和我吵起来,不是更需要花时间吗?难道我的时间难道没地方花了吗?对方还可能反咬一口:“你怎么把脚乱放啊?!”

正确解锁模式应该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停止指责,关注到从自身出发可以做出的改变和解决办法。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03.永远积极寻找解题思路

当下环境不好,很多人在抱怨。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将抱怨的力气转化为寻找解决思路的力气。

曾经报名学习了一个课程,老师在课中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太太在平台上叫了阿姨,上门做保洁,结束后保洁阿姨要求加个微信。

本以为阿姨想做私单,阿姨解释:没有做私单的意思,这一行都是交了平台保证金的。

加上微信以后,发现阿姨是保险公司业务员。原来阿姨想了这个办法拓展新客户,上午在保险公司上班,下午晚上做保洁拓客。

听完后,被这个阿姨的“解题思维”震撼到。

她说:能够雇人做保洁的家庭,一般都有不错的经济收入,是精准客户。

另外,通过做保洁能更好的了解这个家庭,通过低薪保洁佣金,换取更好的资源。

永远有那么一部分人,能够打开正确的解题模式,如那个做保险的业务员。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遇到困难绝不抱怨,而是永远想办法寻找解题思路。

生活就像一条漫长的跑道,在你遇到障碍的时候,如果你总是选择找“替罪羊”绕过去,那么你最终将越来越发现,只能绕过障碍而无力搬开。

如果你大多数时候选择搬开障碍,虽然表面上来看跟那些绕过障碍的人相比,你的速度慢了很多。但随着越来越熟练于解决障碍,最终你的速度将远超过总是“抄近路”的。

写在最后

马云说: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永远止步不前。我们必须考虑,我们如何解决问题。世界变化如此之快,我们无法阻止。这是最好的时光,也是最糟糕的时候,都取决于你的态度。

我们要逃离“指责思维”的惯性,永远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永远不抱怨大环境。永远保持积极,主动,务实的思维方式,动手干掉问题。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