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爆火: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北大复旦重大教授轮番吐槽学渣子女)(1)

“你看以我儿子的成绩,能进复旦吗?”

“这个成绩啊,差一点就没有大学上了。”

这个向复旦招办老师提问的人

是王德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被誉为“怪才”“复旦哲学王子”,

他在学术的道路上登峰造极。

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却经常束手无策。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爆火: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北大复旦重大教授轮番吐槽学渣子女)(2)

这个当了一辈子学霸的才子,

一个人骑着自行车,

闷着头在路上兜风,

骑到第三圈时,

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

对此,王德峰反思道: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

我也有很多没做到的地方。

我犯过最大的错误,

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在儿子的头上。”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爆火: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北大复旦重大教授轮番吐槽学渣子女)(3)

其实,儿子一开始就不喜欢复旦,

是自己忽略了儿子的需求。

如今,当他不再执念于让儿子进复旦,

儿子反而爱上了学习,

还考上了世界一流的院校——伦敦商学院。

说到这里,他感叹道:“莫非命也。”

前段时间,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丁延庆一段吐槽女儿的视频上了热搜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爆火: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北大复旦重大教授轮番吐槽学渣子女)(4)

丁教授表示

自己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

本科就读于北大

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获得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他的妻子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然而

他却发现自己的女儿

几乎完美避开了父母的学霸基因

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远

给女儿辅导作业时

丁延庆总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有时甚至忍不住发火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爆火: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北大复旦重大教授轮番吐槽学渣子女)(5)

可看着孩子满脸的不解和委屈

他又觉得自责

孩子确实努力了

学成这个样子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从一开始的恨铁不成钢

到后来的怀疑人生

最后心如止水

丁延庆略带着无奈感慨道:

“我想让孩子逆天改命,

孩子却让我认命,

不接受能怎么样?

她就这样。”

丁教授称

每天放学都让女儿强制学习补课

虽然逐渐能跟上

但发现她并不开心

决定放弃高压强制

希望孩子能发现其他方面的优势

成为有用之才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爆火: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北大复旦重大教授轮番吐槽学渣子女)(6)

不久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小强也因为“教不好孩子”上了热搜。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爆火: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北大复旦重大教授轮番吐槽学渣子女)(7)

在其学院官网的教师介绍里,张小强的个人资料写着,“虽然指导的研究生已超过70名(含在读和毕业),依然对初中生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

这位重大教授父亲节在网络平台发文回应:

我和女儿间最大的问题是,

青春期的她不接受我的指导。

这就跟驯马一样,

你没有找到跟她的契合点时,

满身激情和关爱不仅无法传导,

还会让她紧张。

你越发力,效果越差,

最后人仰马翻。

初一我还努力试图指导孩子,

后来我就完全不过问学习了,

只给她做饭、陪伴。

没想到孩子反而愿意主动跟我聊点什么。

后来我发现,

高学历的父母往往容易自以为是,

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加到孩子身上,

对孩子期望值也更高,

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而我母亲因为自认为没有能力,

所以早早就放手,

反而让我独立自信。

我的经验是,

给自己和孩子时间空间,

多一些等待和陪伴,

度过最难的那段时间。

总有一天,

我们和孩子的契合点会到来,

那时就容易引导孩子。

如此看来,

大学教授在教育问题上

和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父亲一样

也曾情绪崩溃、走过弯路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张图: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爆火: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北大复旦重大教授轮番吐槽学渣子女)(8)

其实,很多学霸父母组成家庭

都在经历着类似的困境。

话题“父母学霸,孩子学渣是什么体验”下,

不少家长留言:

“自己从小到大一路名校,读到博士。先生更是学神一样的存在,连跳几级。可生的儿子差点连本科都考不上。”

“自己硕博哈佛,老婆本硕博清华,儿子却年年倒数第一,差得很稳定。”

“自己在全国物理竞赛都得过奖,女儿物理却经常不及格。本指望二胎翻盘,结果儿子成绩更差。”

对此,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解释为“均值回归”。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爆火: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北大复旦重大教授轮番吐槽学渣子女)(9)

任何偏离平均值的事物,

身高也好,智商也罢,

冥冥中总有一种力量,

使它们归于平衡。

在客观规律面前,再优秀的父母也只能认命。

然而,认命不代表撒手不管。

网友@夜家子鸢:

“我和先生都是中科大,我们探讨过儿子,底线是读专科,实在不行还可以考虑去菲律宾当渔民。

我能接受孩子学习不好,因为这事与智商有关。

但不接受孩子不好好学,这与认知有关。”

知名教育学家、李玫瑾教授也曾在演讲中提及,

自己的女儿不是什么学霸,

而是一个普通孩子。

有一次考完试,女儿给李玫瑾念成绩。

从高到低,最后念到数学,

120分满分,

女儿只得了15分。

换成别的父母,

多半会大发雷霆,

可李玫瑾教授却跟女儿开玩笑道:

“你数学不好,纯属是随了你爸的基因。”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爆火:跟倒数第2名有很大差距(北大复旦重大教授轮番吐槽学渣子女)(10)

在李玫瑾教授看来,

孩子是普通人,

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失败。

教育的本质,

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让他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

于是,她帮女儿想了不少办法:

陪女儿一起锻炼身体,

没准女儿能当个导游;

鼓励女儿学音乐,

这样对文化课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最后,女儿发掘了自己的艺术天赋,

考上了一所艺校,成了一名音乐老师。

但正如土耳其谚语所说的:

“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我们要做的,

不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天才”“大人物”。

而是在看清现实、接纳平凡后,

为孩子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

引导他们在自己的赛道上奔跑。

编辑: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