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难得的春节7天小长假,就要告一段落了,正月初七,也是上班族们新一年开工的日子。短暂的亲人团聚、互叙衷肠后,也给我们新的一年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力量。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努力和奋斗,这样才能成为家人最有力的中坚力量。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1)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在正月初七用黄土和水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于是这一天又被称作“人节”,即人的的生日。自汉代起,民间就有了各种有关“人日”的节俗,比如古人会戴上一种叫“人胜”的头饰,来迎福纳祥。唐代之后,皇帝还会登高宴请诸位大臣,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古时候,人们特别盼望正月初七是晴朗的好天气,因为在老传统里,如果这一天天气好,就寓意新的一年,出入平安,吉祥如意。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2)

到了现代,关于正月初七的年俗讲究,已经简化了不少。加上现在很多人初七就要上班了,在各种仪式上,也很难做到跟古时候一样。不过,在吃的方面,很多习俗依旧有延续着,比如我们这就有正月初七“吃3样”的讲究,寓意“家兴人旺,福到财到”。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3)

下面,就来跟大家具体说说,这“3样”指的是哪3样?这个习俗的背后有什么说法呢?不妨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莫忘老传统,给兔年讨个吉利。

正月初七,记得“吃3样”第1样:面条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这是一首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歌谣,描述的是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饮食习俗,到了初七这天,要吃的就是面条。

正月初七是“人节”,吃面条有用面条缠住岁月的腿,岁岁平安、健康长寿的寓意。有些地方,还分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分别对应小孩、成人、老人,到了对应的日子,相应的人群就要吃面条过节。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4)

【推荐食谱:葱油拌面】

1、准备1根小葱,去掉根须部后,切成小段;面条热水下锅,煮至变软后,捞出来过下凉水,加1勺香油搅匀备用;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5)

2、热锅加油,油热后放入葱段,全程小火,不断煎至葱段变焦黄,往里面加1勺生抽、1勺蚝油、1勺白糖,翻炒均匀;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6)

3、将煮好的面条倒入锅中,用筷子不断翻搅均匀,使面条表面均匀粘上料汁,即可关火盛盘,特别好吃。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7)

第2样:煎饼

古时候,每到正月初七,古人就会在自家院子里摊煎饼,并称此为“熏天”。人们认为,煎饼是用各种粮食做的,有五谷丰登的寓意,摊煎饼时袅袅升起的烟火气,还有蒸蒸日上的意思。这个习俗延续到了现在,也是为了给新年讨个好彩头。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8)

【推荐食谱:胡萝卜煎蛋饼】

1、准备半根胡萝卜和1个鸡蛋,胡萝卜去皮后擦成细丝状,鸡蛋敲入碗中打散;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9)

2、往蛋液中放1勺面粉,搅匀后过筛到碗中,再放入胡萝卜丝,加一些十三香、食盐、香油,不断搅拌均匀;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10)

3、热锅加油,倒入调好的面糊,晃下锅使面糊均匀铺开,煎至两面成型,过程中勤翻几次面,就可以关火盛盘了。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11)

第3样:鱼肉

每逢春节,鱼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有年年有余、生活富裕的意思。正月初七,不同地区的人们,吃鱼的形式会有所不同:有的人家习惯蒸鱼吃,取蒸蒸日上的寓意;有的人家喜欢红烧鱼吃,象征红红火火;还有些地方吃的是生鱼片,也就是“捞鱼生”,有事业步步高升的意思。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12)

【推荐食谱:清蒸鲈鱼】

1、准备1条新鲜的鲈鱼,由里到外都要清理干净,包括鱼腹腔内的黑膜也要去掉,给鱼的表面抹上一层料酒和少许食盐,腌制15分钟;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13)

2、在蒸盘底部放上葱段,再将鲈鱼放上去,然后待蒸锅中水开后,放入蒸盘,大火蒸10分钟即可;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14)

3、将鱼取出来,蒸出来的汁水倒掉,表面倒一些蒸鱼豉油,再切点配料,如葱丝、姜丝、辣椒丝等放上去,最后淋上2勺热油,就可以上桌了。

年三十到年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七人节(15)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随手点个关注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