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麻辣烫店1个月卖19万(昔日收废品穷小伙)(1)

本期【餐饮面孔】——杨国福麻辣烫创始人杨国福

疫情期间餐饮业受冲击,进入“关店潮”,就连大董也直呼遇到从业40年来最漫长的冬天。但有家企业逆势上扬,在疫情最严重的3月份,持续新开286家店,平均每天新开近10家门店,缔造疫情期间开店新速度。

要问这家企业是谁?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即使没吃过,也肯定听过。它开在大街小巷,开在写字楼商超,也开在你家小区旁,它就是——杨国福麻辣烫。

从几块钱一碗做到年营收几十亿的生意;从东北到全国,再到世界……杨国福麻辣烫用17年时间冲破桎梏实现1到6000,创始人杨国福也历尽千帆,成为一代麻辣烫巨擘。

东北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是喜剧的尽头,也是美食的源头。

前段时间李雪琴凭借《脱口秀大会》"宇宙的尽头是铁岭”红了。在有个叫哈尔滨的城市,那是公认连锁快餐麻辣烫的源头,提到麻辣烫,想必大家对杨国福一定耳熟能详。

近几年,杨国福麻辣烫像雨后春笋般,以每年1000家店的速度疯长,平均一天就有将近3家店开业。一碗街边麻辣烫是如何发展成为全国品牌,名声响彻中国各大中小城市的?

今天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全球门店数逼近6000家,麻辣烫扛把子背后那个富有“血性”的男人——杨国福麻辣烫创始人杨国福。

开麻辣烫店1个月卖19万(昔日收废品穷小伙)(2)

01 东北小商贩

故事还要从1970年说起,那年深冬,家住东北松花江南岸的老杨,家中又添一子,排行老五,起名杨国福。

父母都是农民,养活家中姊妹六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15岁那年,杨国福初中没念完就选择辍学回家务农,跟着父亲谋生计。放羊、种庄稼,卖西瓜、玉米、大蒜……在这片黑土地上,流下了杨国福小小年纪的辛勤汗水。

在刚辍学的那段时间,杨国福走过最远的地方,是从家到县城。因为家里开着食材店,他需要骑着自行车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去县里拿货。

有时还得跟着父亲去县城收破烂,把工地装水泥的袋子清洗干净后,再卖给别人装炭,弄完之后灰头土脸,只露出两只眼睛。

每到冬天,父亲带他们赶牛车,拉白酒换玉米,倒腾些小买卖,赚些钱……用自己劳动努力改变现状。

父亲的言传身教,给他最大的感悟: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需要加倍努力劳作,才有机会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

纵观大多数‘成功人士’,他们早期并无杰出的表现,而是与周围的同龄人一样,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但这些貌似平凡的少年们有着不为人知的一些性格特点——自命不凡,这个特性在后续的岁月会被无限放大。

十五六岁的年纪,杨国福还未曾走出过宾县,也还不曾了解外面的世界。

1994年,杨国福决定去城外闯闯,选择投奔在哈尔滨的姑姑。姑姑在夜市上摆摊,晚上卖烧烤,早上卖早餐,他就在那帮忙打下手,一干就是几年。

有时别无选择,便是最好的选择。结婚后,除了四亩薄地,再无别物,特别是在有了孩子以后,生活没留给他过多思考时间,肩上的担当和责任促使他拼尽力气向前走。

当他再次回忆起那段岁月时:“没有大本事的时候,只要我一天能挣钱,就不能放弃,也不能在家里面等着。”

为了谋生,他摆过地摊,买过菜,每天半夜3-4点去拿货,卖完回到家,匆忙吃几口饭就补觉了,吃穿用度皆简单,每天都很疲惫。后来摆摊的市场被取消,被迫寻找其他的生存路径。

1997年那会,东北盛行烤火腿肠,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城管管理的严,每次来了都要端着摊子赶紧躲跑,没有固定的门店,每天都像打游击战似的。

辛苦一天后,回到租住的地方,也是一片冷清。那时还是烧煤取暖,烧不起煤炭,他们就找来一些破桌椅烧了取暖。

时光过得飞快,清贫充实且看不清未来。

进入到2000年,烤鱿鱼盛行,杨国福开始卖起了烤鱿鱼。鱿鱼有很多吸盘,在烤制之前需要处理掉,戴着手套不好处理,不戴手套会被拉伤;穿鱿鱼也是个技术活,不小心就会弄个十指全是伤。

好日子是靠自己挣来的,不改变,那就要一辈子过苦日子,他不想,也不愿。

在哈尔滨,杨国福见识到城市该有的繁华,也让这个小镇青年的野心开始发芽,他内心坚定将来要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门店。

02 能喝汤的麻辣烫

哈尔滨的冬天,冷到彻骨,摆摊时袜子和鞋垫冻到粘在一起。

回顾这些年,杨国福挣的都是辛苦钱,生活上尽可能的简单,没有过多花销,就是为了把财富积累起来,早日开一家自己的店。

2001年迫于城管压力,杨国福选择在永和大街租个半地下室的铺子,门口挂着喇叭,播放着:烤鱿鱼、烤干豆腐、烤海带……到此,他终于结束长达数年无定所的游击战经营。

二十多岁的年纪,是最容易怀揣梦想的时候,杨国福也是。

当时杨国福的爱人发现有一家快餐店,卖四川麻辣烫的,三块钱一碗,每天人满为患,于是就跟丈夫提出:麻辣烫挺火的,要不我们做麻辣烫吧。

杨国福一口答应:那就做呗,我们研究研究。

在烤鱿鱼店里,用电饭锅的内胆当实验器皿,研究起了麻辣烫。没做过麻辣烫,杨国福就找人打听如何做,听说要放点豆瓣酱,放了豆瓣酱,煮出来的菜品不好吃。听说还要炒料,但炒着炒着就糊了,锅还起火了。

麻辣烫在店里上了一段时间,一些老食客说口味不好。杨国福虽不甘心,但还是把麻辣烫先撤下去了,决定进入下一轮研究。

那个时候的东北,四川麻辣烫很多。麻辣烫三字来自于正宗四川火锅的6个讲究:麻、辣、烫、脆、鲜、香。麻辣烫源于四川,川菜原本又麻又辣,并非所有人都受得了这种重口味。

杨国福开始沉下来思考,那究竟怎么样的麻辣烫,顾客会更喜欢呢?

他开始用豆瓣、香辛料等学着炒料,起初的味道不说浓郁,就连好吃都很难。在研发麻辣烫底料的时候,也没少出岔子,味道不是缺盐就是太辣。

失败乃成功之母。随着多次的失败,他逐渐摸到了门道。

为了让麻辣烫的口味更加普适,杨国福麻辣烫重点改良了汤底。高汤、奶粉、炼乳、冰糖……汤汁色泽金黄,口感醇厚。实验了3年,杨国福靠着执着,终于做出了不一样的东西——“东北麻辣烫”,并开创能喝汤的麻辣烫先河。

2003年,9月6号,第一家杨记麻辣烫在永和街开业。店面40平,租金一年一万八,三个服务员,人均工资每月300元。

开麻辣烫店1个月卖19万(昔日收废品穷小伙)(3)

杨记麻辣烫店

开业第一天,生意出乎意料的红火,大碗3块,小碗2块五,很早就把备货卖完了,当天流水380元。那时候菜才几毛一斤,总体成本比较低,杨记麻辣烫成为整条街“最亮的仔”,一家人十分开心。

很快,杨记麻辣烫凭借独特口味吸引大批顾客,店内营业额也破千了。2004年起,亲戚朋友看着杨记麻辣烫生意爆红,就有了要开一家麻辣烫店的想法,于是找到了杨国福。

杨国福也很开放心态,亲戚想开,那就支持帮助,互相帮衬。“只要愿意做,都可以挂我的牌子。”于是,杨国福提供炒料配方,指导亲朋好友开店,哈尔滨及周边地方的杨记麻辣烫店逐渐多了起来。

截止到目前为止,他的每一步都磕磕绊绊,却又伴随着奇迹。

03 杨国福速度

随着指导亲朋好友开店,慢慢地,杨国福积累了店铺运营经验。后来,找上门想加盟杨记麻辣烫的人越来越多,门店开到近100家。“既然有这么多人想加盟,何不趁此把杨国福麻辣烫品牌做大做强。”杨国福开始新征程。

2005年,在注册商标上,原本的杨记麻辣烫,杨记是姓氏,无法注册,当时起了很多名字,也都无法注册。于是杨国福决定用自己的名字,本着负责的态度,和更加用心、努力做好杨国福这个品牌,注册了杨国福麻辣烫。

2007年,哈尔滨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2008年加盟非常火爆,那时开店相对简单,投资2-3万,拿到底料配方,即可开店,每年开店可达200-300家。

如此高速发展的情况下,2009年-2010年,杨国福跟妻子发生了分歧。

由于亲戚托亲戚、朋友托朋友,加盟商管理的问题也层出不穷;门店形象千店千面,有些店开在地下室,有些店是十几平米的小街铺,不成规模和体系。杨国福知道,长此以往对品牌发展极为不利。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杨国福的身上始终带着黑土地里的纯粹与生猛。

2010年杨国福果断叫停了势头正旺的加盟,并且在两年内关了200多家加盟店,退还加盟费,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整改。

通过整顿,杨国福麻辣烫重新设计了视觉形象,提出了快餐式麻辣烫的概念,正规化了加盟流程,建立标准化食品加工厂,与国内外各类食材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地进行自我整改。

开麻辣烫店1个月卖19万(昔日收废品穷小伙)(4)

杨国福麻辣烫门店视觉升级

底层系统整理完毕后,杨国福麻辣烫迎来了高速扩张。2012年迎来了爆发增长的一年,全国达到1800家门店,有时候最多一天有几家门店同时开业。

期间,杨国福在门店改革中,用小锅煮代替大锅煮,保证了品质和口味,开创了小锅煮的先河,后来很多麻辣烫品牌也效仿此法。

从2013年起,杨国福麻辣烫以每年开店1000家的速度在全国快速扩张。

想要获得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就一定要走到世界的前沿,了解更大的市场,才能更好地服务加盟商。2015年,杨国福将公司的总部搬到了上海。

总部搬到上海成立以后,在加盟过程中,杨国福麻辣烫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加盟商的自我意识很强,会超越公司的管理标准,按自己的想法经营。有时候甚至会直接忽视总部统一进购的要求,用成本低廉的原材料。

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深入到消费者的心里,根深蒂固才是品牌的形象。

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的发展,加盟店的管理很快就会失控,加盟商声誉的损毁也会影响品牌的形象,企业容易崩盘。

为管控加盟商,杨国福决定限制区域代理的环节,大多坚持单店合作,同时区域代理经过严格筛选,且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加盟商。

2020年,在创立十七年后,杨国福麻辣烫门店数近6000家,遍布中国,走向世界。

04 走向世界舞台

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好似获得了巨大的荣光和财富。一方面,他们又背负起了更多的责任,包括对员工、对企业、对社会。

员工是集团的财富,是集团的底蕴。

在组织建设上,成立商学院,提升团队的专业度。杨国福商学院成立,做麻辣烫的餐企开商学院,这的确是破天荒。但这背后反映的则是,杨国福集团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私下里杨国福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霸道总裁,他随和、慈祥、真实、拥有敞亮的心扉,跟员工更像朋友和家长,公司内部鼓励恋爱。他本人也已经撮合不下10对公司适龄的男女青年们,也是个非常合格的月老。

开麻辣烫店1个月卖19万(昔日收废品穷小伙)(5)

杨国福企业内组织运动会

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杨国福也是冲在一线。

今年疫情发生后,杨国福集团针对疫情联合全国各地企业成立应急小组,支持抗疫前线,组织集团员工、代理商、加盟商捐款捐物。

为保障加盟商权益,集团出台紧急扶持政策,免除湖北加盟商两年加盟费,其他地区加盟商最少减免半年加盟费。

童年的困苦不仅让杨国福学会了勇敢,更让他懂得了体恤他人。

杨国福麻辣烫的第一批加盟商都是农民出来的,他们一辈子存下来的钱,够在老家盖房子,就已经很满意了。

但杨国福麻辣烫给他们生活带来了改变,加盟一家店,一年赚几十万,一年就能完成一个老人一辈子的心愿。一些早期开店并坚持下来的人,手里有千八百万的也不足为奇。

随着越来越多家庭的生活因杨国福而改变,他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一举一动关乎大局,一调一整是近6000个家庭的生命线,为此杨国福把顾客最关心的食品健康放在第一位。

2009年起,杨国福先后亲自考察了豆瓣、豆豉、花椒、井盐等食材调料,不只寻找最合适的巴蜀风味,更是对于原料安全的把关。在挑选供应商方面,杨国福更是将优质作为首要标准,严格把控食材采购,确保食材品质。

2018年9月6日,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是国内首家拥有超现代化全系进口设备的智能型工厂,杨国福主要调味料实现“质”和“量”的全面飞跃。

所有人的命运的注脚,在他们所坚持的东西里已经写好了。杨国福的成功,离不开对产品品质的高标准坚守。

作为资深餐饮人,杨国福告诉餐饮面孔:做餐饮,初心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懂食品,尊重敬畏食品。餐饮是食品的化身,对食品不懂,餐饮走不远。

对于想要入行餐饮的创业小白,杨国福建议:对待餐饮需要平常心,也要有敬畏之心。日子是平常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真实;餐饮是民生和健康的问题,对待整个食品餐饮,要心生敬畏。

命运的底色,早已在他们所坚持的价值观里写好了。

三年,杨国福才研制出一碗能喝汤的麻辣烫;十年,杨国福才在哈尔滨买了人生第一套房子;十七年,有了杨国福的坚守,才有了杨国福麻辣烫遍布中国,走向世界,全球门店近6000家。

今年,杨国福52岁,步入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年时期。可是这个男人依旧一身清爽,精瘦的身材,没有丝毫老气横秋之气。在他身上,你能感受到“以己为棋,胜天半子”的磅礴气势。

至于未来,让世界所到之处麻辣飘香,值得期待!

采访 | 李洁

文 | 李洁

编辑 | 李洁

本文版权归 [餐饮面孔] 所有,欲转载请联系平台获得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