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水浒传》的朋友就清楚,其实武松有暴力倾向,特别是在喝完酒后,他第一次喝酒打人,以为将人打死了,投靠到了小旋风柴进门下,由于经常喝醉酒后发酒疯,抡起拳头就将柴进门客一顿乱打,一次两次尚可原谅,三番五次那就真有问题了,所以武松投靠柴进,根本就不招柴进待见,宋江在柴进门下见到武松时,武松衣衫褴褛,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武松发现之前失手所打的人没死,自己无罪,也就不躲在柴进的屋檐下了,一溜烟奔赴老家找大哥武大。途中武松在景阳冈又喝醉酒了,他接着酒兴上山,抓到一只猛虎,就往猛虎头上,左勾拳,右勾拳,发泄暴力。最后将老虎坚硬的头盖骨也打烂,可见其暴力倾向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了。

鲁智深打过梁山吗(水浒中若鲁智深上景阳冈)(1)

放到现在法制社会,武松可当不了梁山好汉,不是因为故意伤人,就是因为伤害野生动物,被关起来蹲监狱。然而,梁山108好汉中,有暴力倾向的,可不止武松一人,所以老人所言“少不读水浒”,是有道理的,毕竟少年人血气方刚,有样学样就会造成大祸,甚至遗憾终身。较武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便是鲁智深。鲁智深一生飘忽不定,所以他上景阳冈打虎的可能性还是有的,那么问题来了,水浒传中,如果上景阳冈打虎的是鲁智深而不是武松,结局会是怎么样?

说到武松打虎,就不得不提及酒了,武松和鲁智深都是酒鬼,不过两人喝酒的方式,酒量的高低,却有不同。武松喝酒,是一碗一碗的喝,一下子能够喝上十来碗,鲁智深不同,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他喝的酒,是按桶算的,一下子能够喝一桶。根据宋朝清明上河图中的描述,那时候的酒桶规格,平均能够装三十斤。很显然,鲁智深的酒量,是完全大于武松的。

鲁智深打过梁山吗(水浒中若鲁智深上景阳冈)(2)

我们可以模拟当时的场景:

鲁智深来到了景阳冈山前,看见有一酒家,在卖一种叫“三碗不过冈”的酒,鲁智深闻到酒香,先不上山,往酒家里面一坐,招呼店小二上酒上肉,店家上了三碗美酒,鲁智深喝完之后,意犹未尽,这时候店家却说,这酒性烈,三碗不过冈。鲁智深脾气比武松暴躁,哪听得店家叽叽歪歪,一拳头捶过去,打晕店家,跑到后厨,抡起一桶子酒,就往肚子里灌,借着酒兴,大闹酒家,甩起了禅杖,将周围物件,打得稀巴烂。

谁知这酒果然不同寻常,性烈且后劲大,鲁智深一个踉跄,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待其酒醒,已是月黑风高的夜晚。

店家好心相劝,言山有猛虎,让鲁智深在酒家休息一晚,待明早与众猎户结伴过山。

鲁智深火冒三丈,道:“休得胡言,尔等是想谋洒家生意,还是一家黑店,洒家这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店家见鲁智深又要抡起拳头,好生可怕,便不敢相劝。鲁智深来到山脚,一拳打烂写着”猛虎出没,小心通行“的告示,手握禅杖,一路狂奔上山。

鲁智深打过梁山吗(水浒中若鲁智深上景阳冈)(3)

忽然,跳出一条大虫,鲁智深心想:”看来店家所言不虚“。

鲁智深抡起禅杖,与猛虎厮杀起来,三下五除二,鲁智深竟然将猛虎杀死了,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鲁智深相比武松力大无穷,他倒拔垂杨柳,力气赛过一头大象,相比武松,鲁智深手拿六十四斤重的禅杖,是远距离杀伤性武器,相比于武松喝完酒后昏昏迷迷,鲁智深睡过一觉后酒已醒,是个身手敏捷的胖和尚。

武松都能够打赢猛虎了,鲁智深能打不赢吗?

鲁智深打完猛虎后,兴高采烈下山去了,嘴里嘀咕着;”两只老虎也不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