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是指被普遍接受和热烈追随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很多人因此觉得无关紧要,但是其实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恰恰掌握着该国大众文化的风向标,是一个国家国民意志和思想的具现化体现。日本作为一个很有民族特点的国家,他们的流行文化也是十分独特的存在,明治维新之前该国文化受中国影响较多,二战过后则更多受西方国家影响,曾经,“硬汉”形象在日本风靡一时,而现如今日本则是“N炮文化”或者“小鲜肉文化”在亚洲首当其冲的国家,日本流行文化阴盛阳衰的背后原因,很值得思考。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1)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流行文化的历史,最早在江户时代,日本的流行文化以浮世绘为主,所谓浮世绘,一开始有忧世的意味,是在追求净土的意识下产生的悲观厌世心态,而后随着佛教传入日本,这种心态开始发生转变,人们开始用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代替悲天悯人的虚无情感,从此之后,浮世一词也有了及时行乐的意味。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2)

在中期封建社会时期,武士文化开始成为主流,武士,本意为学习武艺执掌军权者,以武士军旅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以武士心态为主题的禅宗的流行,以及各种相关思想的发展,是那一时期日本流行文化的标志。封建社会后期,来自中国的儒学和日本本土思想开始站稳脚跟,同时开始大量吸收来自欧洲的先进思想,此时的日本流行文化在国内达到一个顶峰时期。

而后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大正文化,平成文化等都曾一时崭露头角,昭和时期帝国主义法西斯思想的发展又让战争文学,报国文化蜂拥而起,二战结束后日本受到美国的裹挟,其流行文化背后也多了很多政治意味的推手,今天提到的“N炮文化”或者“小鲜肉文化”正是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而形成的。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3)

我们所说的“N炮文化”或者“小鲜肉文化”究竟是怎样一种文化呢?与昭和时代前期风靡一时的硬汉文化相对的,七十年代也就是昭和时代后期,日本男星开始以一种柔美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他们留着长发,时常化妆出镜,动作声音甚至打扮外形也略显中性,让人看上去缺少一种男性特有的阳刚之气,就是俗称的“N炮文化”或者“小鲜肉文化”。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4)

“N炮文化”在日本的流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就是喜多川,正是这个人一手打造了红遍亚洲的爱豆文化,许多人称他,用名为“偶像”的光为无数少男少女带来了爱和梦想。他也因此被称为日本娱乐媒体教父,偶像男团模式的创始人,甚至是亚洲偶像定义和审美的缔造者。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5)

Johnny-喜多川

他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做到这些呢?喜多川本名喜多川扩,人们更熟悉他的另外一个名字,Johnny-喜多川,1931年10月23日,他出生于美国洛杉矶,从小在美国长大,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裔居民在美国遭到排挤,喜多川一家还曾被关进看守所,因此他们举家返回日本,而战争期间他们在日本的居所被炸毁,随后生活窘迫的喜多川在二战结束后再度返回美国谋生,在美国读完高中后,喜多川成为了一名剧场的舞台经理,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美国的剧场经济,了解美国的娱乐模式,踏进美国的娱乐圈。喜多川还曾在美国大使馆担任翻译助手,积累了一些人脉,而后参军,利用复员费作为第一桶金,开始了自己的娱乐圈从业生涯。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6)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电影《西城故事》感动,从此决心创办属于自己的艺人团队,以他名字命名的Johnnys事务所由此成立。诸如木村拓哉,中居正广等巨星都出身于喜多川创办的男团,从2000年开始,十年间,喜多川为他旗下的男团艺人策划举办了共8419场演唱会,在2012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就曾认定喜多川是世界上制作了最多场演唱会的人。喜多川创造的男团不仅仅引爆了日本女性团体,同时为资本、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从而被日本娱乐圈接受、推崇,甚至发展成了一个产业,每年报名喜多川的男团训练营的少年少则40万,多则一年150万份报名申请,喜多川将从中挑选200名八岁到15岁的少年作为后备艺人,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很多国家继续沿用。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7)

有人认为喜多川之所以能够让男团模式在日本成功推广,很大原因是由于其身后的美国背景,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这样的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喜多川回国发展时,由于美军的氢弹实验,造成多名日本平民丧生,此时正值日本国内的反美情绪高涨。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8)

正力松太郎

而美国自二战之后一直将日本视为自己的傀儡,意图利用日本在东方牵制影响苏联的发展,因此控制日本民众的思想自然而然成为美国官方的首要任务,为此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帮助甲级战犯正力松太郎创办新闻媒体就是其中一项操作,他不仅将棒球成功带入日本,同时也为美国提供了一种化解民众反美情绪的策略,即利用娱乐节目给日本民众洗脑,消解民众的阳刚之气,宣扬阴柔之美,而恰好此时返回日本的,拥有美国背景的喜多川也进入了美国政府的视野,成为了美国化解日本民众反美情绪的排头兵,据称,当时喜多川创办的男团,最初的主要表演任务就是为驻扎在日本的美军服务,如此看来,很难不让人怀疑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背后,是否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9)

喜多川所创造的男团引领的阴柔风之所以能被日本民众广泛接受,不仅仅有美国在背后操纵的原因,其顺利发展和日本传统文化对其的滋养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日本流传的一本名为《古事记》的书籍中记载,日本天皇的祖先就曾男扮女装混入敌人军营刺杀敌军将领,要知道,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可是独一无二的。而在日本广受欢迎的歌舞伎表演中,常常出现一些长相俊美的男子扮演女性角色的情况,在昭和时代,还曾有君主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英俊的美少男,穿着华丽的女性服装进行歌舞表演。而有着日本“变装皇后”之称的明星艺人,美伦明宏则是在舞台上及日常生活中都以女装形象示人,因此还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其中不乏像三岛由纪夫这样的名人。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10)

不得不说美国的这一策略取得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成功,不仅当时日本国内的反美情绪被成功转移,日本男性中阴柔之美成为主流,日本继续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傀儡存在着,而且这种“N炮文化”或者说“小鲜肉文化”还传播到了韩国,甚至中国台湾等其他亚洲地区,可能连始作俑者美国政府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策略会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11)

美国对待以他们马首是瞻的日本尚且如此,对他其他国家的做法就更是让人发指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流传已久的对华《十条诫令》,其中的第二条和第三条这样写道,2、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等,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3、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传统引开,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享乐、游戏、娱乐电影等。由此可见,对于青少年流行文化和思想的控制,尤为重要。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12)

日本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文化问题便是缺乏对自身文化的创新能力,例如古代日本借鉴唐朝的文化,现代日本模仿欧美的文化,却对自己的文化鲜有发掘和创新。匈牙利作家梅尔彻-伦吉尔的剧本《台风》中有这样一幕,一名日本留学生说道:“西方数千年发展的古老文化,我们日本十五年就掌握了,西方学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我们读五天书就掌握了,让西方人去动脑子好了,他们创造了什么好东西,我们到时候学过来就好了。正是剧本中反映的这种思想,让日本的本土文化轻易被他人操作。当然这和日本本身文化基调薄弱也有一定关系,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切不可能成为他国文化的肥沃土地,而对本国传统文化弃之不理。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13)

流行文化不仅仅是静态意义上的艺术作品也是包括艺术作品本身在内的整个消费过程,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时极大丰富的流行文化为本土人民思想的启蒙与开化奠定了基础,流行文化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通用语言,而不应该是操纵他国国民思想以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武器。流行文化的使命是缩小阶级差距,贴近时代的社会心理,达到满足人类追求自我,追求快乐的目的,流行文化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因为追求快乐的意图本身是人类的天性,但是需要警惕的是追求过程中的辨别能力的丧失,需要注意的是对流行文化的引导和控制。

老戏骨批小鲜肉去日本(日本小鲜肉文化风靡一时)(14)

参考资料

1.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2.如何评价杰尼斯社长喜多川的一生?

3.浅析日本文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